蒋蕾芳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个行业发展都需要创新型与技能型人才,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还要善于培养学生优秀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优秀的科学素养,从而对所学知识有较为透彻的理解与认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工作,因为小学科学是一门探索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而自己作为一个正确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差,教师在科学教学情境中要设定一些学生比较熟悉、感兴趣的问题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并且能够利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引导学生去分析、理解已有知识体系,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由未知转向已知,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从而使得学生拥有较强的认知能力。
2.培养优秀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才能够培养优秀的思维能力,促进思维结构的完善和进化。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够启动个人思维,并且利用思维方法去整合、组织、加工新内容,把零散的、新的知识归入知识结构,形成一个发展、运动的循环过程,
3.促进素质教育工作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还要加强素质教育工作,转换教学理念与模式,把学生作为科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而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的问题意识,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科学课堂的自主性,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想象、观察等基本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观察等基本能力,只有在想象、观察过程中才能够刺激学生去思考,当学生所看到的事物和原有知识经验发生矛盾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意识,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展教学,充分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地球引力”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如果不存在地球引力,就会出现太空的失重现象。让学生在思考、想象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教师还要创设优秀的科学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敢问”,在教学中,师生能够拥有默契的契合,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滿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生参与科学课堂的自信心。
2.利用实物来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好动性比较强,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开展教学,利用实物来创设优秀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浮与沉”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马铃薯来设定以下问题情境:
教师:(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马铃薯)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马铃薯。
教师:你们认为把马铃薯放在水中是沉上来的状态还是浮上来的状态?
学生:沉的。
学生:浮的。
学生:大的会沉下去,小的会浮下去。
在上面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学生会回答出不同的答案,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疑问开展实验教学,把两个水槽装满水,一个水槽力是浓度非常高的盐水,而另一个水槽里是普通的水,然后把大的马铃薯放在普通的水中,把小的马铃薯放在盐水中,然后就会发现大的马铃薯沉下去了,而小的马铃薯浮上来了。这时候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原理?然后学生就会认为是因为大的马铃薯质量大的原因。但是教师再把马铃薯的位置调换之后,就会发现大的浮上来了,而小的降下去了,这时候学生才恍然大悟:里面有一盆水是盐水。
3.利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因为小学科学是一门应用性、生活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食物的营养”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镊子、火柴、酒精灯、滴管、碘酒等工具,然后再准备几种典型的食物,让学生在试验中来探究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这样不仅仅培养了学生优秀的探究能力,还能够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合理搭配食材;例如,在学习“温度与水的变化”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现象来展开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让学生对熟悉的水、冰、雪、霜、雨、雾的状态特点进行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以上成分都是水,但是形态都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与记忆。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积极鼓励、表扬学生去质疑与提问,还要善于创设优秀的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较强的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