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荣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10-18“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1]10-18新时代标志新发展、蕴涵新起点、催生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全新的事业需要一代新人去造就。“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1]10-18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新时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方向指引和基本遵循。
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应具备何种理想人格,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本质规定,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持续关注和探索的重大问题。但由于不同历史时代和历史任务,其对理想人格的设计既一脉相承体现统一性,又各具时代特色体现差异性。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共产主义社会“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描述开启探索“人才培养”的先河。马克思、恩格斯在探求社会发展规律、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体系时,就十分注重对共产主义新人形象和要求的揭示与剖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新人是区别于旧社会的人,是处在现实关系和一定历史条件中而不是偶然得来的人,是具有鲜活生命、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新人至少应具有两方面特征:一是自由自觉的人。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2]96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只能按其所属的种的尺度为谋生而建造,而人却懂得依照任何一个种的标准为人类不竭展开的需要进行生产,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二是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恩格斯用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方式剖析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思考人的“异化”,认为分工和私有制是劳动“异化”的根源,以为讨论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远离现实社会条件,人具体生存的社会关系与制度约束人的存在与发展,“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2]96,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完成人的全面发展诉求的实现,使人不受特定的活动范围的限制而能够在任何部门内得到发展。其次,提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式,“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730,认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在共产主义社会可以占有个体本身全面的本质,任何个人都获得全面发展和展现自己全部才能的机会。最后,针对人的片面发展的境况,认为在未来社会,人的发展是以一种全面的模式,囊括人的劳动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等。
毛泽东立足新中国面临的现实境况审时度势提出“又红又专”人才思想。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无产阶级中心任务的转变成为新生中国面临的新形势。毛泽东立足革命生涯吸收、培养人才的经验,汲取古今中外用人之道的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具有鲜明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思想,即“又红又专”人才思想。毛泽东指出:“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4]351。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素质应包括“红”与“专”两层内涵,这是从思想政治、文化专业提出的不同要求。一是所谓“红”。即“讲政治”,具备稳固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政治上趋于成熟、理性,有崇高的政治思想品格。他指出,仅仅整天忙于事务,而置思想与政治不理,只会成为一个迷失方向的经济家和技术家。认为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立场要坚定正确,要拥戴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用所学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为其发展壮大服务。二是所谓“专”。即具备专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职业技能,“专”就是社会主义建设者要成为所在行业、领域工作的内行和能手,它通过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态度、能力、贡献体现出来。关于“红”与“专”的关系,毛泽东坚持辩证统一对待,既否决空头政治理论家又否决迷失方向的实践家。要处置好“红”与“专”均衡发展的关系,他坚持政治和业务的对立统一,政治居于主要、第一位,一定要否定不问政治的偏向,但专搞政治,不懂技术、业务也不行。既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熟练业务技术与能力,这是“红”与“专”的统一成才。
邓小平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首次提出“四有”新人理论。他指出:“就是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5]110“四有”新人理论是彼此联系、不可割裂的统一整体,有其特定的内涵。首先,“有理想”就是要有共产主义远大志向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最高理想,每个共产党员都应成为为之努力的践行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即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次,“有道德”要求以社会主义道德准则严格要求自身,以共产主义道德引领时代风尚,包括具备社会公德、家庭婚姻美德及职业道德等。有社会主义品德准绳和共产主义道德,整个社会才能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和高尚的道德风气。再次,“有纪律”即有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及法治纪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这里的“纪律”既包括明确完整的制度规定又涵盖民主法制建设。邓小平认为纪律曾孕育了同甘共苦、一心一意的革命团结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也必定要以纪律作为保障。最后,“有文化”要求社会成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具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所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人要以科学文化为武装,缺乏文化知识或文化程度低的人很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更多贡献。江泽民、胡锦涛立足新世纪开端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本”的培养新诉求。创新是江泽民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人才战略思想的主要特色,他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6]64坚持创新是人才的基础、关键,认为激发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必须要营造一种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环境,使创新成为社会成员实现自我价值、干事创业的自发追求。胡锦涛提出建立顺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科学人才观,即巩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及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人为本是胡锦涛社会主义新人培养思想的重要内涵,以人为本即以人为出发点、落脚点,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将人才工作定位于人才能力建设、人才价值实现、人才全面发展。习近平立足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提出了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他指出:“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7]6这是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理想人格思想在新时代下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创新性进步,继承马克思、恩格斯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思想,秉持毛泽东“又红又专”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人格设计,汲取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特征的时代新人理论。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全党、全国任务工作的目标与重心,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资源等多方面的条件,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一代新人。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对何为价值、怎样缔造价值、如何评判价值等问题的综合体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聚即价值目标;二是价值判别准则,即社会成员判断事物或行为能否具备价值及价值大小的尺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10-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深远、持久的精神力量,根植于整个社会成员意识结构中深层次的信仰体系,展示整个社会的主干意识状态,是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判别准则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真善美”于一体,其“真”在符合人类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先进的社会形态相联系;其“善”在承载人民大众对国家发展的热切期待,展现人民大众对美好社会发展的愿景,反映人民对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热切关注;其“美”在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表述明确、内涵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生导航定向,为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确定明确的价值标杆和道德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展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吸收世界文化的有益成果,体现时代特色,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习近平曾强调:“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8]5吁求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崇高的品质,在全社会产生辐射影响力,使其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着力发展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忘记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理想人格的思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人格模式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相得益彰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更高层次逐步发展取得的巨大经济效益,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提供雄厚的现实物质基础。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助于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有助于更好地改变我国社会面貌,推动社会进步;有助于人们摆脱思想上的桎梏,推动观念转变;有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开放意识、进取意识,提高人民的物质与精神发展水平。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个人素质、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依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及创造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与保障。健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离不开具备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转离不开具有高素质的市场经济的主体及社会个体成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功能特征导致现实生活的不确定性、复杂性。要避免在市场经济中迷失方向,必须要求社会成员具备较高素质、明辨是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正确运用集体主义原则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物质与精神基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力量之源。在当代,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是每个公民的理想和期盼,同时也需要每一个人努力付出。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托知识、劳动、广大青年。这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力量所在,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所在。“千秋基业,人才为先”[9]18,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先培育其实现主体,即社会主义时代新人。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必然是由一个个鲜活个体的梦想的实现凝聚而成。从事着劳动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起点又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能动力量,中国梦的实现既承载着每个“现实的人”的个人梦又必须依靠一个个“现实的人”的劳动实践来实现,每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都应把各自的梦融入完成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共同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担。“每个人向着梦想的不断努力,又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10]29造就承担民族振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与需求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价值追求。“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1]2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中国梦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所求所需,才能获得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实现力量。实现中国梦的经济追求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存以及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中国梦的精神追求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需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成为人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梦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梦,高质量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所需理所应当是中国梦实现的题中之义。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志向。“立人先立德,立德先立志”“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小则关乎个人事业的成败,大则关乎整个国家民族事业的兴衰。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助于社会成员择定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角色,真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社会总是在理想与现实间的互动中前进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身就是一种理想,这一伟大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代具备崇高理想抱负的时代新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社会主义建设者要坚定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心有大我,胸怀大局。没有一代有理想并为之付出行动的时代新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就难以实现。习近平指出:“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12]29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风靡,世情、国情、党情的日益变换,都要求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要把理想抱负立于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之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完全忽视理想信念的巨大感召力,社会就难以进步,而只讲理想信念,又使理想变成“乌托邦”,这固然无助于社会发展。引导人们树立崇高理想,其根本就是要帮助人们把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内化为个人理想并为之奋斗,将其与个人本职工作相结合,使人们认识到个人与现代化事业的联系中介即是本职工作,使其立足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时代新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对于个人、之于社会都是基础性、奠基性的作用。道德不像法律有严苛的规范要求、令行禁止的强制力,而是依靠社会舆论和道德教化,造就一种庞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习近平强调:“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8]10道德是首要、是方向,道德是个体才干展现的基础保证,引导人们认识自身,明辨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应有的义务与责任,教导社会成员正确地抉择人生道路和规范社会行为。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时刻存在于社会之中,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总要与自身同类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矛盾,道德调节即为必要。道德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润滑剂,道德能协助人们均衡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协调自身行为,生态品德就是当代社会公德不能缺失的一部分,它使人们自觉地保护生态,具备造福而不贻祸于后辈子孙的责任感,以社会的全局利益与人类全体利益为基点,合理正当开发自然资源,均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防止失常行为。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形成、踊跃的道德实践严密结合,“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修德,要立意高远,又要安身平实,要从小事做起,从小节着手,把道德实践落于实处,于知行合一处下功夫,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进而为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真正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力。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要有齐备的法治纪律观念。“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法治纪律观念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最基本的观念,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必需的基本素养。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没有完备的法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难以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就难以进行。完备的法治体系和严明的纪律,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庞大制约力量,是组织全体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规范力量,是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巨大保障力量。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10-18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创设都离不开具有法治思想、法治观念的公民,只有全体公民都具有明确的法治纪律观念,才能更好地建立法治政府,形成法治社会,建设法治国家。因此,必须通过多种路径培育肩负民族振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法治纪律观念,引导社会主义建设者正确认识民主与法治、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形成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权利与义务观念,树立明确的法治意识,确立宪法至上、依法治国的法治纪律观念,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诚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19世纪末,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就曾说过:“为了国家自身的生存,个人的广博和精深的知识是不可或缺的。”一百多年之后的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交融、交锋,呈现一体化状态,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只有使每一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都具有“广博和精深的知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才会有更强的竞争力、更大的话语权,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一,要引导社会成员形成重视教育的态度,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全社会营造教育优先的良好氛围。习近平曾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能够提供十分重要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7]11社会成员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是社会进步、发展至更高阶段不可缺失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缺乏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个体不仅不能很好地参与社会活动,而且连自身的生活都会受到限制。其二,人才有高低,知物由学。习近平曾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青年期间学问基础厚实与否,影响甚至决定个人的终身,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既要多读有字之书又要多读无字之书,既要提升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学习人生经验与社会知识。其三,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努力培养基本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躬身实践,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习近平提出,广大青年要解放思想,敢于为人先,勇于与时俱进,就是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者要勤于上下求索,孜孜不倦地追求新知,使整个国家成为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的国家。
总之,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广大人民推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必须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来造就。要坚持在与祖国和人民同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进步、个人追求和国家民族前途结合的伟大实践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使其在效劳人民、贡献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书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