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尧 云
(山西省第二地质工程勘察院,山西 侯马 043000)
为了确保我国矿业开采获得可持续发展,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生态效益,我国的资源开采部门在矿业开采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并依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对于各类地质环境保护措施,从而由此实现矿山地质灾害问题的优化解决,促进各效益的取得。
为了进一步保障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能源需求,我国的能源部门积极开展能源的勘探以及开采工作。但事实上,由于不合理的规划以及不科学的开展,我国的矿山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问题,并由此导致矿山区域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关于常见的矿山地区地质灾害类型,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我国的煤矿等矿石资源大多深埋地下,故而开采单位需要采取露天或者地下开采的方式,实现对于资源的获取。但事实上,各类资源在开采的过程中会导致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而开采单位因为缺乏必要的管理,故而会出现开采区周边堆积大量的废渣、建筑垃圾等物质。而这些物质均是松散状的堆积体,进而会在极端恶劣天气中出现泥石流灾害,并对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破坏。
不仅如此,基于我国煤矿开采的特点,导致矿区周边出现了较多的边坡,这些边坡往往具有陡峭的特点,且坡面风化程度相对较高,导致裂隙发育速度进一步提升,不利于塌陷区稳定性的保持,故而导致局部崩滑出现的概率较大。
我国的矿山地区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滑坡现象。一般而言,矿区的滑坡问题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楔形体岩质滑坡、岩质滑坡以及黄土滑坡。总而言之,上述的三种滑坡类型的出现往往导致塌陷区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不利于相关效益的取得。
为了进一步带动我国矿山地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作业过程中加强了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关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方法,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目前,我国的能源部门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保障矿区、人与自然和谐目标的实现。在这样的理念影响下,技术人员需要进一步完善、更新环境治理理念,并拓宽矿山环境治理的措施,对此笔者总结如下。
一方面,能源部门对于已经停采的矿区,可以将其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从而由此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化开发,并以此带动矿区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湿地景观旅游体系的构建,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取得。
另一方面,有关单位需要实现矿山绿色植被的种植,从而由此实现矿区水土资源的巩固。此外,部分矿山采煤塌陷区会出现雨水、地下水汇集的状况,故而形成了该地区的积水区域较大。在这样的状况下,工作人员可以实现养殖业的开展,并创建生态蔬菜种植基地,借助因地制宜的方法实现治理,促进更高的经济效益的取得。
1)合理规划矿山开采工作。
为积极带动矿山地质灾害工作的科学处理,各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在矿山开采之前做好边坡参数的合理化设计工作,并由此实现对于矿区边坡状况的及时了解,防止在开采作业时出现同岩石变形等问题。不仅如此,能源开采部门还需要合理的开展矿石的开采准备工作,诸如合理的设计边坡与弃渣方量,及时做好拦渣以及挡墙准备,规避相关问题导致的损失。
除此之外,矿区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巡视作业力度,并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科学的规范,禁止乱弃,并对矿山中原发生过灾害的区域进行全面的防护工作,做好坑道的支护工作,避免塌陷现象发生。
2)完善地质安全防护体系。
为进一步降低塌陷、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的出现,开采单位需要依据实际的地质状况合理的开展边坡参数设计工作,并在矿区设置排水沟,实现边坡排水工作的科学开展。
除此之外,开采管理人员还需要在重要地段安置拦挡岩石碎屑的措施,防止开采作业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滚石现象。最后,开采单位还需要促进现场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并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其能够重视矿山开采的安全性,并在开采作业结束后做好填平工作,降低开采导致的环境破坏。
3)实现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
目前,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在推行保护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实际的需求合理化的设置边坡角,并规避随意堆放问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将土方安放在排土场中,并强化排土场的运营管理工作,规避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出现。
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在容易出现地质灾害的区域安置监测点,并加大巡查、警示力度,促进对变形专业监测系统的构建以及完善。事实上,该系统的优化处理以及构建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奠定了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的基础,促进各项生态、经济效益的取得。
目前,我国的开采作业在推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矿区塌陷的问题。关于塌陷区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笔者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没有积水的治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矿山在开采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没有管理好,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陷问题。基于此,为保护矿山环境,工作人员需要就此采取必要措施。
目前,矿山的塌陷区地质状况普遍存在渗透性能好、土质疏松、蒸发性强、降水少、气候干旱的特点,而在该类型的状况下开展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树木的种植,并对治理范围内的工作量进行明确,随后再以此为基础实现回填工作的稳步开展,确保塌陷区逐步发展成为耕地。最后,工作人员再开展各种树木的种植工作,实现林业资源的建设以及发展,并将采煤塌陷区改造成绿洲带。事实上,随着塌陷区环境的不断改善,工作人员还可以带动矿山地质公园与生态农业园林等场所的建设以及维护。
2)有积水的治理模式。
事实上,该模式主要运用在降水量大、地表渗透性较差区域。由于该类型的矿区普遍存在严重的积水问题,所以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处理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保障地质环境的优化治理,其需要依据积水区域大小、深度等参数,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特征,采用不同的风格进行采煤塌陷区的改进工作。
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若该区域临近湿地公园、水库、鱼塘、湖泊等区域时,工作人员可以由此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处理以及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养殖业、耕地等产业的发展,从而在改善地质环境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各项效益的取得。
为了实现我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能源单位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积极开展矿区环境的治理以及保护。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了我国矿区常见的灾害类型(潜在泥石流、滑坡),并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思路以及方法(合理规划矿山开采工作、完善地质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到位以及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必将获得显著的改善,并由此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实现我国煤矿作业的稳步开展,带动各类经济、社会效益的取得,确保社会发展质量的稳步提升,并由此带动我国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1] 乔 冈,徐友宁,何 芳,等.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J].中国矿业,2012,21(11):55-58.
[2] 郝晓安.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7(6):111-112,125.
[3] 陈福恩,姜德明,李剑锋.关于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几个主要技术问题的探讨[J].化工矿产地质,2015(2):103-108,113.
[4] 郭付三,哀巧红,殷冲龙.矿山小流域地质环境灾害链及系统治理技术研究——以豫西小秦岭地区金矿开采为例[J].金属矿山,2010(4):146-152.
[5] 王钦军,陈 玉,蔺启忠.矿山地质灾害高分辨率遥感监测方法研究——以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煤矿为例[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4):36-41.
[6] 唐 艳,钱卫明.探析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J].世界有色金属,2016(5):121-122.
[7] 高全宁,宣以琼,杨本水.强夯法加固矸石地基的机理研究[J].粉煤灰,2009,21(4):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