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守煜 田大方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豫园坐落在上海市城隍庙附近,是我国江南地区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该园主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祈福;二是娱乐。有三个极其特殊的历史阶段是豫园不同于其他园林的地方,即由私家园林过渡到公共园林,又由公共园林延续到公所园林,但是如今的豫园却存住了占较大一部分比重的晚清公所园林的局势,其中一少部分比重是含有私家园林的围合感受的,并且可以向外部公开展览。
豫园位于上海老城厢东北隅,西南与老城隆庙毗邻,是上海最为繁华热闹的地段。豫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典范,江南材料的精工细做和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使得豫园“虽由人做,宛自天开”。而豫园中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则巧妙地借景、框景、漏景,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使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使人置于其中有宛如仙境之感。
西北角大假山为主山,陡壁幽壑,蹬道盘旋,昔日陡步登顶“忘江亭”可以看见浦江舟帆之景。假山背倚一池清水,山脚下有耙秀亭,遥遥与山上忘江亭相望。
大假山是全园山水的高潮,玉玲珑是全园造山的另一个看点,其是透漏型假山,由漏空的奇形怪石堆叠而成,并以无数通透的小孔洞玲珑剔透而著名。东南角内院处为次山,围绕耸翠庭形成一主三次的山体布局,置身耸翠亭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此处山体应用“取势在曲不在直,命意在空不在实”的手法,造山立意抽象夸张,构成了自然山林景象,使人宛如置身千山万壑之中。
豫园的水动静相补、虚实相映,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水因山而设,水系由东南向西北形成了聚散有致的空间,水体形态有池、河、溪、涧。仰山堂前一池碧水是全园最大的池,也衬托了北面的大假山。点春堂、打戏台前的池既衬托了建筑的山水情趣,又起到了空间划分的作用。藏书楼南面的池水配上造型各异的假山,使景物之间生动活泼了起来。
豫园的总平面图强调自然式的布局,即幽深曲折,“景贵乎深,不曲不深”。漏窗、小院、假山等常常作为豫园园内景观空间即将转换位置的屏障,将游览人员的视线一定程度的遮挡,刚进入园门的游客仅仅可以模糊地欣赏到园区内景致的一个角落,要想看到园内的山、池、亭、阁的完整面貌便需要经过多次的绕路方可以见识。豫园的特点之一是移步换景,特点之二是布局紧凑,特点之三便是变化多端了。当人们行走在走廊两侧的墙上开有若干个形状各异、姿态万千的窗孔和洞门的豫园内时,虽然行走在其中,却宛如畅游在画中一样。
豫园总平面呈现出了宅与园的融合,其总平面呈刀型布置,以自然式为主,由西南门出向南北分为内园和外园两部分。总平面由老君殿向南至内园逐渐形成较为狭长的布局,与老君殿北面的逐渐开阔的布局,共同形成了总平面刀型平面。这种不规则的刀型布局从空间上也是运用了先放后收、先扬后抑的手法。特别的是,它将北山南水的结构融入整个园子中,使整个空间呈现出高低错落和虚实变化,充满活力。
根据豫园空间序列图我们可以看出:由湖心亭的湖面为起点,将人由西南入口引入由三穗堂形成的小院落。其总面积仅80 m2左右,沿轴线方向,视距比大于1,从而形成一种紧密围合的空间。空间中有梳有密,有紧凑有松弛,不过分地引发游人紧张的情绪,从而达到身心舒畅之感。由三会堂进入仰山堂空间更加局促,两建筑外墙间的距离仅5 m左右,形成一线天的景观特色。这两个空间的特征是抑,而穿越这两个空间转折往北走时,空间则豁然开朗,一泓清水呈现在人们眼前。当人们望着眼前的清水,心中随之会生出一种清澈之感,仿佛唤起了年少时的那份单纯与天真,让人不忍心触碰,又不忍心只停留在远处观望。水之北又有假山,峰峦叠嶂,林木繁茂,形成这第一序列空间的高潮,这也是先抑后扬的空间手法所塑造的杰作。
由小桥自西向东进入万花楼景区,亦枋和曲廊构成过渡空间,而由曲廊再向东构成了高潮空间。园中的每一个序列空间都是经过悉心策划的,需要游客耐心地品味,而不是走马观花一样随便看看。第二序列空间以万花楼为主景、以龙墙为特色、以南山为衬景,从而为进入第三、第四序列空间打下了基础。
由龙墙东行进入第三序列空间,该空间为一个南北向的序列空间。由和煦堂、璧山形成起点,空间局促。再往东行则柳暗花明,进入祈福亭。静宜轩形成了山水雅趣的过渡空间,引导人进入以点春堂、和煦堂、快楼形成的高潮空间,带领人们进入到另一番天地,体味不同空间中的豫园,同时幻想着豫园将会再次给自己什么样的惊喜。第三序列空间以打唱台为核心,然后再以点春堂、藏宝楼形成了尾声空间,给人们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人流连忘返,参观一次,还想再参观一次,每次的参观,都有不同的体会,这就是经典园林的独特之处。同时并以东边的学圃和古井亭为其东西向空间,围以水院。
这是该园最有特色的一个景观序列空间,它并非南北向,也非东西向,而是一个沿水系由东南往西北曲折赢回的水景空间,水景空间中又不乏稍微硬质的元素存在,软硬结合,衔接恰当却不生硬,这就是园林设计的妙处所在。建筑、树木都成为了组成这一空间的重要界面和主景,达到了步移景异、时空回转的山水空间。
这是豫园的内园,也是区别于其他主体的独立园林。这是建于清代的园中园,内园布局紧凑,空间狭长,仅约1 333 m2大小的园子浓缩了大量园景。
园中园的概念在豫园的内院上呈现的不为明显,整体感觉和第一到第四序列的联系性不强,相对独立。但是五个序列空间在不同中有些联系,在相同中又存在着差别,和而不同,同而不和,隐隐约约的感受,就是豫园带给人们的最直观的体验。空间上人工分割的感受强烈,有着刻意的景区划分。
通过大量阅读有关豫园的文献,去图书馆查阅各种书籍与资料,整理出了豫园的布局和空间序列的相关内容,外加一些本人的拙见。
豫园是一个以水为灵魂、以山为依托、以建筑为点景、以树木花草为衬景的优雅型私家园林,人们畅游在其中,自然而然的会放松自己的心情,抛却了在城市摩天大楼中带有的烦恼与顾虑,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放松自己。豫园以空间布局的巧妙、建筑形式的多变、水景空间的丰富、植物层次的多样,打造出了一个咫尺山林、湖中天地的境界,成为了江南古典园林的典范,但园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某些地方的假山堆砌毫无章法,也并非那个时代的上乘之作。后人加上的所谓盆景式的栽植和原来园林的风格及情趣大相径庭,画蛇添足。此外,从目前来看,该院的保护工作还有待于完善。院子周边商业空间过分拥挤,缺乏在空间上和豫园本体的呼应,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豫园的各方面还有待继续深入探究,涉及到文化、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经过这次写作收获颇丰,今后不会局限于风景园林学方面的知识,而是阅览各方面书籍,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1] 陈伟业.豫园[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160-162.
[2] 薛理勇.文以兴游——豫园匾对、碑文赏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7:28.
[3]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豫园[M].上海: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1962:7-8.
[4]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2.
[5] 陈从周.看园林的眼[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81.
[6] 沈福煦.理水叠山,造园手法之精华[J].南方建筑,2002(2):27-29.
[7] 张嘉骥.园冶全释[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308.
[8] 曹明纲.中国园林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9] 韩玉洁.中国园林水景审美意象的应用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