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仪式”课程的创新性实践①
——以滕州市墨子中学为例

2018-08-15 00:45满建宇王桂桐
现代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开学仪式德育

■满建宇 王桂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然而当前离“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学校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一般化,缺乏层次性和具体指标、明确要求。如此必然带来德育内容、方法、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从而导致德育实效性偏低。

如何有效地落实德育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基层学校做了扎实有效的教育实践工作。在围绕德育课程化、课程一体化,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中,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观摩以及与师生座谈等形式,对山东省滕州市的一所省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墨子中学开展的“开学课程、毕业课程、感恩课程、军训课程”等系列化的“仪式”课程体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现结合调研情况对该校的“仪式”课程分析,以期能对学校德育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启发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6月5日,《扬州晚报》报道说:“又到高考毕业季,此时一些地方校园中会出现一种奇怪现象:高三毕业生们将自己的书本撕个粉碎,抛向天空。在陕西长武县中学,端午节之前,因为不满老师制止撕书,有6名高三生将一位老师围殴致伤,甚至打断了3根拖把棍。同时,学生自杀事件、殴师事件也时有发生,山东枣庄一初三化学老师上班途中被学生捅死。不到半月前的9月14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高三学生雷某用尖刀割破了自己班主任的颈动脉并致其死亡。发生在安徽亳州的师生互殴事件、广东开平的女生被辱事件,山西朔县、浙江丽水和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弑师事件等,这些血淋淋的教训成为当下建设和谐社会不和谐的音符。所以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必须成为当下教育研究的课题。

当前,由于家校关系紧张等原因,教师不敢管、不能管学生的现象给学校德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学校德育“仪式”课程就是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学校生活,并通过仪式永远记住在学校留下的美好时光。然而由于升学率的政绩考核,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被拉长,“仪式”课程因为占用时间相对较多等原因被弱化,甚至取消,学生的存在感和幸福体验严重不足,从而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

二、何谓“仪式”课程

从仪式和课程的概念分析,我们认为学校仪式课程不仅有明确的课程体系,并依据课程体系有计划实施仪式活动的教学活动,通过仪式课程,传统文化传承,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学校仪式课程源于学校仪式活动,学校仪式活动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创造、长期积累的文化理念的载体,“是一种规范文化,主要是通过自身系统所建立起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引导校园人的行为心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要求,而且自觉自愿地把学校建设目标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学校仪式活动具有“象征性、集中性、神入性、虚拟性、传承性、情境性和潜在性”的特点,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得到道德体验,培养并提升其道德情感。仪式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并将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融入到仪式活动中而形成一定的课程体系,则构成了学校仪式课程。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在“实施路径和要求”“活动育人”一项中指出“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墨子中学的学校仪式课程包括开学课程、毕业课程、感恩课程、军训课程等,重点以学生的仪式性介入,以“仪式”的强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来引导并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尊重生命、尊重自我和他人,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

三、墨子中学“仪式”课程的建设实践

在围绕学生的基本素养的养成上,学校实现了开学、军训、离校等大型活动的课程化。这成为该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亮点,也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创设了氛围,提高了德育效果。

(一)开学课程

该课程目标定位为“新学年开始,通过开学第一课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缓解陌生感带来的焦虑,建立归属感和信任感,初步形成学生集体意识,为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融入新的集体,促进个人、班级和学校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课程开设时间为每学年的9月8日教师节前(周末顺延)。我们以2016年该校的开学课程为例,课程主题是“感恩、友善、励志、习惯”,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即入场“仪式”、开学典礼和青春飞扬、自我成长篇,既包含了对七年级新生的入场“仪式”,让这些学生从校门口到会场中心的红地毯大道上走进“中学门”,从而感受成为一名中学生的幸福和骄傲,还包含了学生励志教育。

(二)离校课程

离校课程定位为“以充沛的热情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将埋藏于心中的情绪充分抒发出来,消除毕业学生烦躁不安的消极情绪,引导学生唱响青春、收获感悟,合理、健康地抒发内心的毕业情怀,以做好学生初、高中教育的衔接,让毕业生珍惜生命成长的重要历程,铭记同学情谊、师生恩情,懂得感恩,励志远行,勇敢地面对新阶段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度过最‘美丽’、最‘健康’的毕业离校时光”。该课程已成为学校“仪式”课程中的精品课程,时间固定在每年的6月18日,学生中考结束后的第五天隆重举行。学校除了邀请相关领导、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参加外,还邀请报社、电台记者参加并进行隆重的报道,为每位毕业生留下精彩难忘的瞬间。

(三)感恩课程

该课程目标定位是“提高感恩素养:明确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促进校园和谐,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校园平安;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激发感恩之情,传播感恩之心。学校广播站和校报开设“感恩”专栏,宣传这一活动。各班以感恩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和手抄报,团委评选后进行集中展示。第二阶段,真情涌动,回报于行。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甚至是那些为其默默奉献的陌生人。第三阶段,体验感恩,深化认识,开展“感恩”征文大赛,并评选优秀征文,在文学社社刊和校报上刊登。

(四)军训课程

该课程是针对新入学的七年级学生,新学年度开学第一周进行,为期6天。课程目标定位为“磨砺学生意志,增强学生体质。通过军训课程,让学生学会坚持,学会规则,学会适应;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生活,逐步了解自我,实现身体训练与心理成长于活动中,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培养与新班集体的建立”。该校每年的军训活动由部队官兵担任教官,班主任担任指导员,按照部队建制要求,将学生分为营部和团部,白天进行常规的军事科目训练,晚上则由该校的6位心理教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四、“仪式”课程的实施成效

“仪式”课程正是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课程为基点的道德素养教育的创新性德育载体。通过“仪式”的震撼性的介入,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仪式”所带给他们的震撼效果。并通过“仪式”前的宣传动员、节目选拔和排演以及“仪式”课程结束后的巩固深化,将学校精神深入到师生的心目中。

(一)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强化

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就在于在对于集体认同的基础上,明确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并树立起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思想意识。墨子中学的开学课程对于七年级新生来说,当他们在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和全体老师及家长的注视中走过红地毯,走过“中学门”,他们会获得被尊重感,内心深处定然是激动的、兴奋的,也自然对新环境有了一个初步的好感和认同感。而在毕业课程中,毕业生踏着红地毯走出“毕业门”,在全体老师和同学的注目下、拥抱中走过红地毯,这样隆重的“仪式”活动则会使全体毕业生产生荣耀感,并对母校产生依依惜别之念,再次强化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思想感情对于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学生对集体的热爱之情,从而不断增强集体自豪感,由此而形成民族自豪感。

(二)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在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培养方面,墨子中学的“仪式”课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无论开学课程、毕业课程还是军训课程,无不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因此团队合作是必然的要求。例如,墨子名言三字经诵读、大合唱、集体舞蹈等节目,如果离开了参与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如果有一位同学不能与团队中的其他同学有效配合,这些节目就会出现问题,从而导致课程的失败。

(三)意志的磨砺

墨子中学开展的德育“仪式”课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而且对于学生意志的磨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为期一周的军训课程,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会了“走好路”,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耐久力和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力。学生每参与一项“仪式”活动,从报名参与到活动结束,其历程中都是对其意志的考验,每一份坚持都是一种成长。坚强的意志是树人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具备了坚强的意志,才能立好德,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克服浮躁情绪,从而做到意志坚定,攻坚克难。

(四)感恩意识的培养

墨子中学的感恩课程成为贯穿学期始终的课程,无论是父亲节、母亲节还是教师节的感恩活动,还是感恩周的感恩活动,其实都是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而该校的开学课程和毕业课程以及其他的德育课程也始终穿插着感恩教育的内容和环节。如该校在2015年的开学课程中增设了“行拜师礼”的环节,给了全体师生以震撼之感,在尊重教师、感恩教师的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健康心理的塑造

墨子中学的“仪式”课程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上起到了积极的疏导和影响作用,开学课程中的新生走过红地毯,走进“中学门”,其实是让新生在心理上接受学校、老师,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毕业课程中的走过红地毯、走出毕业门环节,正是抓住了学生心理上的依依不舍之情,让学生懂得珍惜,学会感恩,以积极的心态、阳光的心理来面对未来人生之旅。

五、“仪式”课程的反思及展望

仪式课程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和对集体的关注,在集体中成长,培育了学生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自我体验,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从目前仪式课程实施过程、实施方法和实施效果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仪式课程过分注重仪式,在仪式的准备过程中占用了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在开学课程和毕业课程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全员参与该课程,占用了一定的课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个仪式容易引起毕业班教师和家长的反对。

因此,在仪式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和仪式课程的可行性,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科学习的时间搭配,又要做好平时的训练和积累工作,避免“临阵磨枪”,以平时扎实有效的德育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1]郑方.社会转型时期的德育实效性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1):84.

[2]王子明.“撕书狂欢”当休矣[N].扬州晚报2014.

[3]枣庄老师被学生刀捅身亡:孩子心灵关怀教育应放首位[EB/OL].http://www.qlwb.com.cn/2013/0926/43420.shtml.

[4]吴晓群.古希腊仪式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孙向华.学校仪式活动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6]施良方.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7.

[7]彭仲生.浅论校园文化的功能[J].当代教育沦坛,2005,(8):98.

[8]孙向华.学校仪式活动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9]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904_313128.html.

[10]满建宇.心灵的救赎——教育的怀想与叩思[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74.

猜你喜欢
开学仪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开学啦!
开学了(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Talking strategies
开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