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进春
2017年,泰州市农机部门围绕整体推进、系统提升的工作目标,重点抓住“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家庭农场服务中心建设”两大推进工程,促进农机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1)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成效显著。
一是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实现高位提升。全市落实机插秧育秧秧池面积1 460 hm2、机插面积135 khm2(占适宜栽插面积的87.1%),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二是粮食机械化烘干水平再创新高。新增粮食烘干机械834台,保有量达到3 200多台,产地烘干能力达到70%,提前两年实现创建目标。试验示范使用空气源热泵及燃气、生物质烘干热源,取得良好成效。三是高效植保机械发展迅速。高效植保机械化是我市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要瓶颈。2017年市农委、财政局将提高高效植保作业水平作为市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专项资金使用方向,鼓励农民购买高效植保机械。全市新增补贴目录内高地隙自走式植保机391台、非补贴目录内的植保机120台,投入使用无人植保飞机100多台,新增高效植保面积46.67 khm2,高效植保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25个百分点。
(2)积极推进家庭农场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家庭农场服务中心是泰州市农机化工作重点创新品牌。2016年,国务院在泰州市召开了全国粮食春耕生产现场会,汪洋副总理参观了姜堰区小杨村家庭农场服务中心后,称赞其“代表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2017年我市将家庭农场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提高全市农机化作业水平的重要抓手,在全市大力推广。一是确定发展方向。将家庭农场服务中心建设列入农业农村工作重点推进工程,明确全年新增50个家庭农场服务中心,并将任务分解到各市(区),提出具体建设要求。二是确定建设规模。每个家庭农场服务中心投资100万~300万元、占地0.33~0.67 hm2、服务面积333.33~666.67 hm2。三是确定投资主体。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形成县级政府独资,县、镇、村三级出资,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合资三种投资模式。截至到2017年底,全市已建成150个家庭农场服务中心,服务面积超过66.67 khm2,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达到75%。
(3)围绕“一项行动两大工程”,推动农机化工作的全面发展。2017年使用省级以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 200万元,新增机具3 683台套;开展农机惠农政策专项检查3次,检查范围覆盖市(区)及50%以上的乡镇;农机“三率”稳步提高,6 960台机具参加了政策性农机保险,655个驾驶人参保意外伤害险,总保费440.33万元,强制报废变拖520台,农机安全生产不突破省下达控制指标,培训各类人员1.2万人次,共有1.5万人持有职业技能证书。
(1)抓创建,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对照泰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化机械化的实施意见》,加强示范县建设,持续提升高效植保机械化和小麦机播水平,确保2019年全市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2)搞建设,全面发展家庭农场服务中心。从2017年建设经验来看,家庭农场服务中心适合我市人均耕地面积小、高标准农田比重高的实际,是服务保障家庭农场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载体。2018年我们将以家庭农场集聚区为重点,继续规划建设一批农机规模化作业、技术培训、维修保养、试验示范服务载体,在抓好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整合家庭农场的机具、人员、技术,纳入服务中心,建立农机专业服务队,形成新型农机合作组织,资源共享,提高作业效率和机具使用效率。
(3)补短板,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根据地方设施农业生产规模及特色,找准切入点,开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的试验示范。依托各级农业(农机)示范园区,争取资金扶持,每个市(县、区)建设1~2个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或基地,重点发展以棚内耕、种、收为主的设施蔬菜园艺机械,以养殖环境监控、池塘清淤设备为主的设施水产机械,以温控装备、粪便处理为主的设施畜牧机械。同时,以发展银杏、香葱、芋头等特色农作物生产机械化为创新点,做好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逐步完善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