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华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 400037)
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的人工气道建立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32~91岁,58例人工气道建立的患者最后成功拔管的有51位,住院时间3周~4个月。
一般情况下气管插管的患者大都病情危重,自主呼吸或者在正常给氧情况下无法保证机体的需要,适当的人工气道建立能非常有效的缓解病人的缺氧状况,从而增加患者疾病的治愈率。
在人工气道建立中,通过良好的气道管理,能有效降低VAP患者的发病率,58位气管插管的患者没有发生一例VAP,使患者治愈率很大提高,不仅能增加患者的拔管指针,也能很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机械通气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应用越来越多,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机械通气、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条件。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建立后护理的重要环节。赵国琼等[1]研究表明,在37℃时气道内的湿度为100%,即44 mg/L才能维持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正常人每天呼吸道丢失的水分约为300~500 mL,建立人工气道后丢失量剧增,因此适合的气道湿化显得尤为重要.湿化分间断湿化法及持续湿化法,由于我科病人肺部感染严重、痰液粘稠,湿化普遍应用湿化罐及0.45%氯化钠根据患者痰液粘稠程度持续人工气道内滴入,湿化液的温度应该保持32℃~35℃,进入呼吸道后逐渐升至体温水平,可使相对湿度维持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若需要加强湿化,应相应提高吸入气体温度,但不应>40℃。目前大部分的呼吸机都有可调节吸入氧温、湿度的功能,调节吸入氧温度比体温稍高1℃~2℃,湿度为55%~65%,可达到气道湿化要求。但呼吸机湿化瓶应及时加灭菌蒸馏水或注射用水,防止吸入氧温度过高,使患者气道处于一个合适的温湿度环境中。
VAP发生率与更换管道的时间有很大联系,患者本身携带的致病菌在呼吸机管道内不停地循环,附着在管道壁上引发恶性循环,实验显示3 d更换一次呼吸机管道对VAP的预防具有很大意义,VAP患者感染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与许多学者得到的结果相同[2],其中首位为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其次为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并发症和主要致死原因,临床上由于不同间期更换呼吸机管道的患者发生VAP概率的高低不一,所以呼吸机勤更换能有效的预防VAP的发生。
呼吸机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管路中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而临床上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大都患有肺部感染,分泌物污染呼吸机管路,痰液的病原菌在管路上生长繁殖,因此,冷凝水的处理尤为重要。我科在实际运用中则在开口处垫球形物体,让开口始终高于管道及冷凝水收集器,及时清除冷凝水防止误吸及反流,使病人避免反复感染,收集的冷凝水应选择倒入带盖的塑料桶,为了防止冷凝水挥发在病室的空气中,塑料桶内应配置含氯制剂消毒,减少VAP的发生率。
建立人工气道、气管内吸引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3-4],护士在操作过程中需密切注意监护仪指标,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吸痰前给患者纯氧,预防氧饱和度下降,针对预防不良后果可提出一些安全吸痰的措施:(1)掌握吸痰时机,当病人出现咳嗽或者呼吸窘迫时、听诊有哮鸣音、呼吸机气道压力增高报警,血样饱和度下降再吸痰。(2)掌握吸痰技巧,吸痰前可适当叩背,以便痰液松动,从气管壁上脱落。(3)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4)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 s,每次操作吸痰管不宜多次进入人工气道内,造成患者缺氧。(5)预防吸痰引起的误吸,处理好吸痰与鼻饲的关系,鼻饲前应充分吸痰,鼻饲后30 min内不宜吸痰,避免误吸及患者恶心所造成的食物反流至气管。(6)吸痰无菌操作,在我科临床运用中,机械通气患者均用密闭式吸痰管,密闭式吸痰管能有效避免污染及交叉感染,从而达到吸痰操作的无菌,提高疾病治愈率及预防VAP的发生。
人工气道建立者大多由于自身肺部感染严重,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没有良好的肺功能及呼吸功能,在临床治疗中,解除患者病因,适当的用药抗感染治疗,机械通气为辅助通气,一旦病因解除,患者自身肺功能得到恢复,才能有效地增加脱机几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都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机械通气者护理难度甚高,机械通气患者由于限制较多,患者的情绪、舒适度改变,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增加患者就医信心,增强自身专业技能,能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予住院病人一个良好的护理。专业的护理操作能够有效降低CAP的发生,增加患者脱机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