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初探

2018-08-14 10:03赵克帮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初中历史德育教育

赵克帮

[摘 要]历史学科的特点使其在德育渗透上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在具体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还是具有一定技巧的,教师不仅需要实现德育目标,也要完成了历史知识的教育目标。本文主要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历史;德育教育 ;渗透策略;研究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德育具体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的必要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提升学科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历史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丰富的德育素材,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基于历史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德育要求,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此,作为中华文化传承者的历史教师更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丰富的历史知识,积极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将爱国主义教育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感受鸦片带来的危害,然后通过介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并配以影视资源,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学习《宋金对峙》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满江红》的诗词,让学生说说岳飞的故事,于是“岳飞抗金”、“岳母刺字”等故事就会被提及,在“岳母刺字”故事中,精忠报国四个字带给了学生极大的震撼,使他们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此外,中国悠久辉煌的历史,如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历史知识与精神营养,自觉树立维护祖国荣辱与尊严的责任意识。

二、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环境保护意识

将德育内容和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相结合,我们就会看到环保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战国时期的孟子就提出了“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观点,这说明我们先人早已意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唐代刘禹锡提出“交相胜,还相用” “天人合一”的观点,主要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在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一课时,讲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始地。有的学生提出疑问:“黄河水污浊不堪且含有大量杂质,并给居住在周围的百姓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真难以想象黄河竟然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针对这一问题,我向学生介绍了黄河的一些基本情况:“先秦时期,黄河流域晶莹、清澈,为农作物与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但随着华夏文明生产力与人口的快速增长,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深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最终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黄河。”通过我的讲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顺利实现环保意识激发的德育目标。

三、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基于初中生在身心发展上的特点,借助初中历史中的德育渗透契机,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品质,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很多初中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容易产生消极的负面情绪等,有效的德育渗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问题。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培养学生知礼、讲礼;结合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培养学生不被荣华富贵所迷惑,坚守自己的理想、道德和做人准则;结合屈原的“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培养学生的正直品行;结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培养学生视死如归的精神;结合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培养学生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态度;结合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培养学生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结合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的斗志;结合大禹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哥伦布、麦哲伦、郑和、张骞等探险家的事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结合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人的故事,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和为追求真理而勇于奉献的精神,等等。这些优秀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崇高人格,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行为教育的优良素材,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健全人格品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四、对学生进行远大理想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历史人物事迹,激发学生树立理想的意识和信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他们拥有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志向,“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救民于危难的崇高理想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为之动容,坚韧不拔的毅力及勇敢坚强的品格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祖逖“闻鸡起舞”,勤奋好学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借助优秀历史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于谦保卫国家发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誓言,邓世昌驱逐倭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谭嗣同为唤醒民众喋血街市,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历史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利用英雄人物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以及名言警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引导学生体会人生哲学,以先进的历史人物为榜样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使学生逐步具备面对挫折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

五、结语

综上,德育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渗透德育,借助历史知识内容引导学生进步,树立良好的精神品质,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尤其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扩展德育范围。以历史教学为载体,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为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析[J].关爱明天,2016,11(05);124-125.

[2]向莲.新课标下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32(02):324-325.

[3]张童.再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如何以生为本[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32(03):216-217.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初中历史德育教育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