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淑芳
[摘 要]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阅读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主要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于此,文章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详细讨论,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法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没有提高对阅读教学的重视,认为学生只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可以在语文考试中取得比较高的成绩,忽略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和阅读技巧的掌握,从而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知识与技能是从小学语文的学习中积累和形成的,尤其是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强调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鼓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一、小學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字的教学和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学,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桂花雨》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了解,进而就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忽视学生对文章语言的掌握程度,并让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的练习,以巩固学生所学习的语文知识,却殊不知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2.阅读范围狭窄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没有拓展学生的阅读资源,为学生创建有利的阅读环境,也就不利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的课外知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不能带领学生进入图书馆等阅读场所,也就不利于学生接触各种有益的书籍,狭隘的阅读面导致了学生会狭隘的认知,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进步。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培养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课外阅读
提高阅读质量的前提是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找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从中获得信息,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学到知识和愉快的情感体验又会增加阅读兴趣,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还对课外阅读量提出要求: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达到五万字。对一年级的学生,重在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因此,学完拼音之后,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童谣故事、散文等,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积累。除了利用每天中午时间进行阅读外,也可以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的读书计划,让这项活动得到家长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学生购买适合学生读的拼音读物,在家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督促学生每天在家多读书。班里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另外,还可以在班中设立图书角,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一些有益的书籍利用午休的时间自由借阅,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阅读能力。只要利用一定时间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就会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享受无尽的乐趣和快乐。
2.运用多样化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多样化的朗读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其中蕴藏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学生对课文中准确优美的词语,生动鲜明的语感,奇特严谨的结构,都能留下一定的印象。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课文,特别是通过一些重点语句的朗读,使学生感受黄山石头的多而奇,读着读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就自然而然地用语气表达出来了。感情朗读不仅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而且有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又如:在读了课文中描写春天的句子后,给学生播放春天的画面,引导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再读课文。这样,使学生在读中体会文字的内容,培养了语感,受到了美的熏陶、情感的熏陶。
3.创新教学模式,改善阅读水平评价标准
传统教学对阅读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标准,往往偏重生字词及段落记忆以及课文熟练,很少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而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常常是表现为对那些死知识是学得快、忘得快,即使对一些课文记忆深刻,也常常是死记,考试中照搬照抄,不会灵活运用。所以,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评价方式需要改革,要鼓励创新、鼓励大胆想象。例如:在教学《穷人》的课文时,我让学生在细读课文后去想象:渔夫在桑娜拉开帐子后会有什么表现,再自行续编课文。对于学生充满想象力的续编要给予表扬,让学生在提高阅读水平的同时,创新性思维也得到发展。另外,在考试中,应多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不应恪守标准性答案,局限学生的思维。对于在平时作业和试卷中有创新性的学生应及时表扬并加以鼓励。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整合教学信息,深入了解课文
了解阅读的前提是要熟读文章,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才能提高阅读质量,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接触语文阅读时间并不是太长,对文本的阅读与整合的能力并不强,可以说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对文本的整合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对于阅读教学的整合教学,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挖掘与探究,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例如: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与体会九寨沟的自然风景,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教师在教学中,在原文所提供的信息基础上,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通过从网上收集资料、下载图片,通过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直观体验中感受到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并在这种自然风景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其能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在具体的分析与阅读中,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整合能力,深化其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让其能够不断地发展与成长,以此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兼备的综合性人才。
5.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阅读积极性
众所周知,环境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不管是树立优良的品格,还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都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阅读的情况。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收集一些阅读材料,如:报刊、儿童文学、杂志等等。然后,让学生就现有的資料在早自习上朗读,以便更好的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待学生阅读完资料过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资料进行分析与讨论,并鼓励每位学生敢于发表自身的见解。单单让学生朗读材料,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为了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也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起学生各方面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文本内容,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例如:在教学《颐和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于颐和园的图片,增强学生对颐和园的直观感,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以此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技巧,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学好语文的体现。在教学中,老师应当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尤其是课堂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同时,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知识的涉猎。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作为老师,需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开创新思维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谈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7(01):125-126.
[2]陈祖正.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11):111-113.
[3]刘秀华.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5(25):145-146.
[4]陈明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7):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