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忻
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最新版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6 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公布。该名录的评估结果显示,全球仅存6种大型类人猿中的4种:东部大猩猩、西部大猩猩、婆罗洲猩猩和苏门答腊猩猩都已被列为“极危”(CR)级别,剩下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则是“濒危”(EN)级别。大型类人猿距离灭绝又近一步。
大猩猩,是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趋成熟,大猩猩被分为了两个物种——东部大猩猩和西部大猩猩。而声名鹊起的山地大猩猩,则是东部大猩猩的山地亚种。美国电影《金刚》中的主人公——身高25英尺(约7.62米)的金刚,就是以山地大猩猩为原型的。
“猿姑娘”的拯救
2016年10月,应卢旺达发展局的邀请,我有幸来到卢旺达考察当地的灵长类动物。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探访生活在维龙加火山群地区的山地大猩猩。
维龙加火山群,位于非洲中东部基伍湖以北的山脉,由8座巨大的主火山和若干小火山组成,海拔2000-4507米。这里风景秀丽、山川如画,山地大猩猩就生活在这崇山峻岭之中。站立在卢旺达的维龙加火山群面前,望见5座主火山一字排开,划分出了卢旺达、乌干达、刚果(金)三国的国界。在过去20年中,东部大猩猩的种群数量下降了70%,目前全球仅存少于5000只。其两个亚种之一的东部低地大猩猩,从1994年的16900只减少到2015年的3800只,20年减少了77%。东部大猩猩的另一亚种山地大猩猩的种群数量则有所上升,从2012年的780只增加到了现在的880只,成为两种大猩猩共4个亚种中唯一数量增长的群体。山地大猩猩数量的增加,要归功于一位动物学家——黛安·福西。
黛安·福西、珍·古道尔、贝鲁特·加尔迪卡斯并称为“三位猿姑娘”,她们均“师从”著名人类学家路易斯·李奇。这位有着传奇般人生的人类学家引导了“三位猿姑娘”分别对大猩猩、黑猩猩、猩猩(红毛猩猩)作出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她们的成就对世人影响巨大,推动了全球对于大型灵长类的关注与保护。
黛安·福西193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1966年,福西接受了人类学家路易斯·李奇的邀请,到刚果开展山地大猩猩的研究工作,开始了她对于山地大猩猩长达18年的野外研究,并建立了卡里索凯山地大猩猩科研基地。黛安·福西激进的反偷猎行动为其招致了杀身之祸,1985年12月27日,福西被人用利器杀害于卢旺达维龙加山上的小屋里,凶手至今仍未找到。
黛安·福西的死震惊了全球,各国媒体均进行了报道。同时,她的离世也推动了全球科研机构、NGO组织、社会公众对于山地大猩猩的关注与保护,也促使卢旺达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山地大猩猩等野生动物的保护政策,完善了打击盗猎的相关法律,并加强了监督与执行工作。卢旺达、乌干达、刚果(金)三国对于维龙加火山群地区山地大猩猩的有效保护,使得其种群数量从1985年的600余只增加到了现在的880只。山地大猩猩这一亚种的成功保护,黛安·福西功不可没。
黛安·福西墓是我们的必去之地。10公里泥泞的山路耗费了不少气力,到达墓地的时候,一场细雨突然到来,似乎在衬托我们的心情。福西被葬在卡里索凯研究中心(Karisoke Research Center)原址,是在她最喜爱的大猩猩“Digital”的墓旁。墓碑最上边写着“独自住在山上的女人”,这是当地人对她的称呼。我凝望着墓碑和旁边一批大猩猩的墓地,电影《迷雾中的大猩猩》(根据黛安·福西同名自传畅销书改编)中的经典画面逐一闪现,我也似乎看到了黛安·福西生前那鲜活的画面。一个执著的科研工作者用她的死唤醒了人们对于山地大猩猩的关爱。这让我想起了黛安·福西生前在日记本上写下的最后一句话:当你意识到了所有生命的价值,你就不会纠结于过往,而是更加关注于对未来的保护。
近距離的观察
第二天,探访山地大猩猩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卢旺达境内的维龙加国家公园一共有20群山地大猩猩,已经全部习惯化,人类的活动不会干扰它们的生活。其中10个群体供游客观赏,每个群体每天可以有8个人观赏1小时,其他10个群体为科研对象,不对游客开放。随着清晨管理局游客分配工作和行前辅导工作井井有条地进行,我们被安排拜访克维托达群体,那可是一个超过30个成员的大群。
又是一次艰难的山路徒步,随着向导的驻足和不远处大猩猩叫声的出现,我知道它们就在不远处了。随行驻军持枪保卫和挑夫留在原地,又是一次观赏前的辅导和提醒之后,我们一行5人和一对荷兰夫妇还有2名向导向山地大猩猩走去。转过一个小弯,一只雌性大猩猩的屁股出现在面前,它距离我们太近了,近得相机只能照到特写。从距离我们半米的这只雌性大猩猩旁边经过后,10余只大猩猩映入眼帘,太壮观了。
这群大猩猩在休息,后方中央是一只“银背”大猩猩,旁边是它的妻妾群和孩子们。那只“银背”大猩猩就是这群的首领,已经30岁了。大猩猩是群居动物,群体多为10-30只,由2-3只成年雄性大猩猩和几只到10几只雌性成年大猩猩和幼年大猩猩组成。成年的雄性大猩猩背毛会变为银白色,因此被称为“银背”大猩猩。成年雄性体长为101-120厘米,站立高度159-196厘米,体重120-209公斤;而成年雌性则小很多,站立高度130-150厘米,体重60-98公斤。
有两只年轻的大猩猩很活泼,几乎一直在打闹,捶胸的声音非常清晰。捶胸是大猩猩展现其身体力量的方式之一,是雄性大猩猩最常见的一种示威和炫耀表现。大猩猩虽然是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但却几乎是完全素食。一只成年雄性大猩猩每天可以吃掉近30公斤的植物,可称为名副其实的“大胃王”。突然,其中一只8岁的大猩猩向我走来,摸了我的裤腿,这着实让我兴奋了一把。还是向导经验丰富,他发出了警告声,让那只大猩猩退了回去。为了让游客更安全地观看野生山地大猩猩,国家公园管理局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包括配备工作人员、安静观看、安全距离、警告发声、避免眼神接触、听从指挥等等。鉴于卢旺达良好而安全的生态旅游工作,750美元/次的高昂门票费用(目前已增长至1500美元/次),依然挡不住从世界各地前来观赏山地大猩猩人群的热情,往往预约工作要提前3个月以上。大部分门票收入将用于山地大猩猩的保护工作之中。
那只首领“银背”大猩猩一直不动,它托着腮像个君王,威严地看着它的臣民。记得向导说这个群体有两只成年雄性,群体成员一共32只。为什么只看到一半个体?还是向导给了我答案:这个群体的另一只成年“银背”大猩猩带着一部分成年雌性经常独自行动,有可能会分群。分群,是群居动物种群扩散的一种方式,就是当这个群体数量足够大时,就有可能分裂为2个小群,以便每个小群能够更好的生活。黑猩猩群也会有分群的情况出现。
终于,首领“银背”大猩猩站立起来向旁边走去,我们一群人着了魔似的快步跟上,场面极其混乱。竹林根本没有路,我们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奋力追赶。谢天谢地,首领“银背”大猩猩在一片空地坐了下来,一个500斤的胖子,好大一坨!
它非常配合地让我们照相,好似红毯上的巨星,丝毫不怯场,任凭记者和游客拍照。我们考察团的5人毫不客气,长枪短炮齐上阵,还带换镜头的,忙活得全身是汗。说来也怪,那一刻行军蚁的叮咬似乎也感觉不到了。也许是觉得出场时间到了,它低叫了两声,我猜测是在召唤其他群体成员向它靠拢。果不其然,那些雌性成员带着孩子逐一靠拢,跟随首领向密林深处走去。
1个小时的时间过得真快,向导说时间到了的时候还真是有些恋恋不舍。这个时候,我才觉得腿上又疼又痒,行军蚁的叮咬真是狠。之前只在电视上看过,这次算是领教了。
卢旺达的保护
山地大猩猩是东部大猩猩的一个亚种。东部大猩猩生活在卢阿拉巴河(系刚果河上游)以东,有两个亚种,东部低地亚种和山地亚种。东部低地亚种是体型最大的大猩猩。东部低地亚种在20世纪90年代的种群数量为8660-25500只,截至2016年9月,数量下降至3800只,IUCN将其濒危等级由EN级调整为CR级。山地亚种的种群数量已经恢复到880只,2013年之前的数量统计是780只。山地大猩猩有两个种群,一个是中非面积为375-455平方公里的维龙加火山山脉,包括3个国家公园:烏干达西南部的姆加新加大猩猩国家公园、卢旺达西北部的火山国家公园、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的维拉冈国家公园。另一个种群是乌干达西南部的面积为215-330平方公里的布恩迪国家公园,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布恩迪种群是一个独立的亚种,但未被广泛接受。
卢旺达政府非常重视山地大猩猩的保护工作,已经对卢旺达境内的维龙加国家公园的全部20群大猩猩进行了习惯化跟踪,以方便开展研究、保护和生态旅游工作,对每个群体的成员变化、领域范围、食物食性、行为生态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卢旺达政府培养了一批从事山地大猩猩研究、保护和生态旅游的工作人员。仅仅几天的接触,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从事山地大猩猩生态旅游工作人员的专业、耐心与细致,以及国家公园管理局游览程序的严谨、科学与规范。为了呼吁国际社会更加关注和保护山地大猩猩,从2005年开始,卢旺达政府每年都会举行大猩猩幼仔的命名仪式,至今已有200多只大猩猩幼仔被命名。由于卢旺达政府出色的保护工作,山地大猩猩的数量比2003年增加了26.3%。卢旺达政府对于山地大猩猩制定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已经成功地保护了山地大猩猩及其栖息地,成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的典范之一。
责任编辑/王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