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视角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模式与对策

2018-08-14 09:55丁兆国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6期
关键词:标准化

丁兆国

摘 要: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过程中,转型升级是制造业的必由之路。从标准化与制造业融合的角度,阐述标准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三大模式,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标准化;制造业转型升级;理论与模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16.004

1 引言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世界制造业大国迈向世界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于国家层面,以做强制造业为核心,推动制造业动态优化升级,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制造业发展方式,事關国计民生,事关全球战略;于企业层面,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优势,提升心竞争能力,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

2 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的研究

(1)从制造企业类型的层面分析研究制造业的升级。索巍、顾国章(2009)在《关于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路径的考察》一文中,构建产业内升级程度指数和产业升级潜力指数,考察分析产业的升级路径。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的主要模式是产业内升级,而且大多数升级的产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集型产业两大产业间。

(2)从全球价值链层面分析研究制造业的升级。曾繁华(2015)提出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为制造链—制造创新链—制造创新方法链,需要在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产业化商业模式创新三个方面取得突破,在全球价值链上由底端逐步向高端发展。

(3)从服务嵌入制造层面的转型升级。服务与制造的深度融合,为传统制造增值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制造业的转型指明了方向,国内外一些学者们提出了基于服务的制造(Service-based Manufacturing)、制造业服务化(Servitization of Manufacturing)、服务增强型制造(Service Enhancement Manufacturing)、服务导向型制造(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等概念。

3 标准驱动制造产业升级的模式分析

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新型制造企业强调用户驱动作用下技术特性、过程特性、服务特性的价值创新模式,其生产过程较之传统企业制造过程涉及的环节更多、范围更广,在注重产品核心功能实现的同时更强调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对新型制造产业而言,在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与配套商、外协厂商之间存在大量的跨组织协作,在产业集群外部,企业与金融机构、中介服务结构、科研机构亦存在许多跨领域合作(如图1所示)。在上述过程中,制造产业集群内、外部标准化势必成为多方合作的基础,也对传统制造产业向新型制造实现转型产生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制造产业多方协作共赢过程中也势必产生的诸多标准化成果,按照“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标准市场化”的模式又可以将标准化作为制造产业价值提升的新途径。

3.1 上游产业的引领带动型模式

上游产业作为整个产业链的开端,作为初级生产资料的供应商,根据中、下游企业反馈的顾客产品服务需求、集群外部机构反馈的各类协作标准需求、国家乃至行业标准的出台等因素,该产业主动或被动升级自身标准,借助生产协作标准的传导作用,在产业链上逐级拉动中、下游企业跟随升级,进而引起全产业链的整体升级。此类模式在材料行业最为典型,譬如近年热度不减的石墨烯产品,市场上竞争乱象频出,根本原因在于石墨烯定义标准尚未完善,有些企业甚至混淆概念,以石墨产品冒充石墨烯欺骗消费者,导致真正意义上的石墨烯产品无法快速市场化。目前,《石墨烯材料的名词术语与定义》等7项国家标准即将发布,石墨烯原料制造企业势必根据国家标准调整生产工艺、完善自身生产标准、产品标准,中下游企业必将受到联动效应跟随升级,进而完成整个石墨烯制造产业的整体升级。

3.2 中游产业的主导提升型模式

根据下游产业传导反馈得到的消费者需求及外部机构传递的宏观信息,位处中游产业的标准升级对整个产业链升级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影响也更加深远,故称主导提升型模式。譬如储能设备制造企业为了顺应国际标准或顾客需求,主动或被动提升自身的产品标准,实行产业升级,进而通过生产协作传导驱动上游原材料供应企业跟随升级相关标准,驱动下游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企业对最终产品的创新再设计,从而实现整个产业链整体跃升。

3.3 下游产业的推动促进型模式

下游产业作为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对消费者的反馈需求接收最快,但其自身标准升级受到产业链中上游企业限制较大,传导周期较长、力度也较弱,对于整个产业链升级更多起到间接作用,属推动促进型模式。譬如无人机产业的兴起,以大疆公司为代表的终端制造企业,掌握了大量消费者需求信息,也积极的推进无人机国家与行业标准的出台,但受到中上游零部件厂商的技术限制,无人机产业的整体创新升级的步伐与市场需求相比就较为滞后。

以上三种制造业升级模式,皆以顾客为起点,标准化建设为手段,新标准为落脚点,不同之处在于发力点分别处于产业链的上、中、下三段,但最终都会表现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服务等,这些成果按照“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标准市场化”路径不断演化的过程,也是制造产业价值提升的过程,进而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4 对策与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了能够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加速标准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4.1 加强战略机遇期的政策扶持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于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开发,标准化视角下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宏观政策支持,政府可结合财政手段设立产业标准化发展引导资金,统筹使用各类扶持资金,对重点企业标准化建设进行扶持;加强“制造业+标准化+互联网+”政策统筹,通过体制政策调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勇于成为产业标准化升级转型的践行者。

4.2 夯实标准化基础工作

树立“标准先行”的意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由政府牵头,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良性互动的产业标准体系和发展战略研究机制,搭建承载各产业国内外标准信息资源信息平台,在政府为主导的标准化信息网的基础上建立产业标准数据库,方便标准的检索和使用;鼓励企业率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同时,开展国内外相关产业的国际标准和法规的预研。

4.3 产城融合,集群发展

结合各产业分布情况与城市发展规划,鼓励各地区、各产业结合自身特色建立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以区域内优势企业为龙头开展产业集群标准化或产业链式标准化建设,形成区域或链式标准竞争优势。

4.4 引导企业竞争战略提升

利用市场、法律、行政政策的激励作用,引导企业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稳步实施标准化与先进制造融合发展战略,从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专利竞争乃至标准竞争,使其竞争战略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巍,顾国章.关于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路径的考察[J].商业时代,2009,(18):46-52.

[2]赵红,赵文成.基于产业价值链的我国制造业竞争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36-40.

[3]曾繁华,杨馥华,侯晓东.創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演化路径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2):25-32.

[4]Youngdabl W E.An investigation of service-based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J].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1996,16(8):29-43.

[5]郭跃进.论制造业的服务化经营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1999,(3):64-67.

[6]Vandermerwe, S.and Rada, J.Servitization of business: adding value by adding service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88,6(4):314-324.

[7]蔺雷,吴贵生.制造业的服务增强研究:起源、现状与发展[J].科学管理,2006,27(1):75-82.

[8]Hobo M,Watanabe C,Chaojung Chen.Double spiral trajectory between retail, manufacturing and customers leads a way to service oriented manufacturing [J].Technovation, 2006,26(7):873-890.

猜你喜欢
标准化
标准化综合
标准化简述
标准化综合
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解读:国家标准委副主任谈标准化法
如何创建标准化团队?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
随机变量标准化序列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