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英
摘要: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增大,建筑工程行业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且如何培养全面的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这一问题的思考不断加深。本文通过对目前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现状,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进行了叙述,希冀为以后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人才;教育模式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逐步发展,建筑人才市场建筑类技能型人才的竞争却日益激烈。传统建筑行业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由于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无法满足用工单位的需求。因此,改变传统的建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有科学的方法来培养新时代的建筑工程实用型人才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现状
当前,中国的建筑行业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运营商的资质水平不高,施工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安全意识不强。大部分的施工人员都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工,他们只经过简单的培训就操作上岗,对许多操作规范并不熟悉。这就导致了施工质量差,给建筑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给人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建筑施工单位必须配备大量的受过专业教育水平的施工人员,让他们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来保证施工质量。因此,组织和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的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是当前建筑行业亟需解决的一项问题。
2.建设项目专业人员面临的问题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高职院校由于自身认识教学模式的限制对学生的培养并不能做到很全面,学生的实践训练缺乏,动手能力较弱,很难在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方面形成良性的循环。虽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方面有了一定的结合,但是学校的在这一方面的教学还是缺乏系统性。学校由于缺乏实训的基地,在教学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毕业生毕业工作后才开始真正的操作。
(2)大学院人才培养。大学和研究生院的培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师资队伍以及大规模的合作企业可以依靠,但是它们有一个缺陷不容忽视,那就是培养时间太长,通常而言,大学和研究院的培养时间约为4-7年,在这些时间里学生们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机会去思考所学的知识,很难进行技术的创新,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3.人才培养“纲要”
人才培养是一个很重要方面,是培养人才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创新能力。建筑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各种宣传、企业专业人员身份价值观、企业文化、形成共识观点,为未来企业创造价值,这是现代企业核心管理。因此,应考虑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要注重人才合理配置一致性,并创造一个宽松工作环境和良好工作条件,让企业员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不仅是新材料、新设备、新知识、新技能应用,新组织设计和使用,最重要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应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牢牢把握这一点。
4.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制定专业的培养计划,这是人才培养的依据和蓝图。计划包含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教学环节的配置以及内容、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它一方面是组织教学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另一方面也是制定配套教学文件的重要依据。其中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是进行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培养单位要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制定出突出建筑行业专业特色的合理的教学模式,最终以能够培养出“懂技术、会施工、能管理”的工程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为目标,为建筑行业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5.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途径
(1)实施激励措施。激发潜能,促进人才成长。培养人才不仅是管理一套实用人才措施,还需要探索更积极无形资产形成机制,充分激发人才的大脑潜在能力,因此,实施激励措施激发员工潜能,是培养人才重要的一方面。工作水平高低,对人才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一个更高标准,更深层次人才培养,意味着增长速度越快,质量越好。否则,那将是浪费人才,人才贻误。如果我们能提供更准确地判断一个人能力设定的标准,可以通过不断激励,让其以最大努力来完成工作,达到意想不到的高度,从而实现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2)加强行业相关知识培训。掌握建筑结构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施工技术和管理、项目评估和定价、原材料供应和试验、工程监理、项目招投標和合同管理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比如,正确阅读建筑图纸以及手机专业地图信息的能力;合理的使用建筑材料以及对材料进行检测的能力;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建筑物进行建模和计算相关数据的能力;对施工现场的组织以及管理能力;参与图纸审查与项目运作与管理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其他的技能,包括:要做到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现场的环境,能够正确处理突发状况,能够培养专业的合作团队等等。
(3)政校精准对接 助推精准育人。贯彻落实教育部门有关职业教育“双精准”人才培养的有效举措,也是政校联合探索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模式的开端,有利于深化政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能够不断总结经验,主动为装配式建筑行业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助力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加强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共同助力装配式建筑业发展。
(4)建立校内实训基地。院校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综合实训中心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学校要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专业化的实训室,为学生实践提供硬件支持。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并且要不断拓展其功能范围,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以此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创造条件。高职院校可以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力图把建筑工程管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的基地,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高保障,同时要能够与有关部门的就业服务部门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建设成再就业的培训基地,不断与社会需求合作,为有关企业职员提供优质培训,以培训基地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实践,同时,为社会提供服务。实现高效实践基地建设的有效发展。
(5)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保证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教师一方面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具备较好的专业实践技能,也就是培养“双师型”教师;这是促进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结束语
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面向生产、建设以及管理第一线的综合性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光要注重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的能力。目前,我们的教育模式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严重,因此在实践操作教学方面有很多的不足,只有转变目前这种教育的模式才能不断地为我国的建筑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敏丽.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2(01):35.
[2]廖克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05):19.
[3]胡建琴.基于施工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22.
[4]杨婉.论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04):99.
[5]潘东辉.思考:建筑工程专业面向工程的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28-30.
[6]刘军,李雪艳.论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