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玲
【摘 要】针对平凉某中学文科数学学困生问题进行研究,在对高中文科班数学学困生的调查研究分析中,得出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探讨研究高效转化文科数学学困生的策略与方法,使其逐步向中等生甚至优等生迈进。
【关键词】文科;数学;学困生;策略
众所周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学困生“吃不了”的后果。这样势必会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承认个体差异,因此做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尤为重要。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特别是文科数学学困生,如何去转化他们这一群体?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高中文科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上高中后,在高一或高二学校便分科编班,上文科班的学生大多数不喜欢学数理化,尤其怕学数学,有相当部分的文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深受困扰,需要帮助,这也就是所说的“学困生”。这种学生致“困”的原因各种各样,归结起来,不外乎内外两个方面: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不能坚持学习,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因为“学困生”在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状态下,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心理上敏感、脆弱、易产生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3.学习策略方法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所以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加之因掌握知识零散,综合分析能力较差。
4.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做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任务完成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學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
1.初中阶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升高中是选拔考试,只看总分,这些录取的学生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数学成绩较差者,他们因初中基础知识掌握上存在欠缺,所以在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过程中,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
2.教材的原因。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不少学生整天疲于应付作业,尤其是数学“学困生”更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数学课的学习。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由于不少学生沉溺于垃圾信息,游戏及不良影视作品中,这些东西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4.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或心灵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将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文科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课堂上优先提问学困生
在数学课堂中,数学学困生通常成了课堂的“弃儿”,没人会提问他们,也不敢提问他们,因为他们不能回答,也回答不了,太耽搁时间,大多数教师怕完不成教学任务。然而,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面向每一位学生促其和谐全面发展是其要义。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让他们,有答有写,学有所成,体验成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便会激起他进一步追求成功的斗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困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点”,并有意识地让他们回答问题或上讲台板演。每节课课堂小结,可首先问问学困生: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等等,让他们有话可说,有疑可问,当他们表述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果说错了,不去指责,而是耐心的引导、点拨他们,鼓励他们再好好地想想或向其他同学求助。
(二)施以“学困生”不同的作业
给学生布置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发展、情感体验的基本过程,也是反馈教师课堂效果的直接手段。“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由于学生的知识准备和接受能力各不同,学习效果也差异很大,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如果对学生作出同样的要求,难免会使“学困生”倍受艰难,致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以后的学习。所以,教师恰当给学生布置作业必须要有层次、有差异。一般分层布置数学作业,可以提高学困生的完成作业的动力。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对“学困生”要降低要求、降低难度和深度,布置适量的简单作业,对班级的其他学生布置适合他们作业,这样学困生既使想抄作业,能抄的作业“可抄性”不高,抄别人还不如自己做。学困生的作业难度小、数量少,他们不用费多大的劲就能完成作业,这样就提高了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可能性。不用抄别人的作业自己就可以完成作业,时间久了,他们自己逐渐就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方法、技能,在自我做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三)加强学困生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做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作用。对于学困生不只是知识上辅导,更重要是心理上的辅导,做得好,可以让其增强自信心,增强学习的斗志。
(四)改变评价学困生方法
评价是反馈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表现,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教师评价的影响,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用同一把尺子去评价,不仅会扼杀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等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保护好学困生的自尊心。为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可改变评价的方法。如测试不给学困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允许学困生在测试订正后再打分,可把讲解后学困生订正的内容分数减半给他。实践证明:学生乐学,作业、试卷乐于订正,学习的积极性、订正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维护,就可以防止心灰意冷的不良情绪的产生,践行了新课标下所提出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和发展的机会”的理念。
(基金:2017年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微型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7】PLG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