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普通话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以长治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2018-08-14 07:27史素芬
长治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鼻音师范院校普通话

王 利,史素芬

(长治学院 中文系,山西 长治 046011)

“说好普通话,练好三笔字。”这是师范类本科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其中,普通话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可以说是语言类课程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践。

1992年2月国家教委在《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都要开设普通话课程”[1]。1994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进行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并且,要求申报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的普通话测试等级必须达到二级甲等。因此,普通话训练课程对于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近些年来,普通话教学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对其思考和探索,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一、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普通话课的教学现状

普通话技能训练课是师范院校学生的一门实践技能课,但事实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表现在:

第一,教学时数较少

在很多师范院校,普通话课所占的教学时数较少,根本保证不了学生对普通话的强化训练的时间。普通话和方言都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学生们每天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它,但是无意识地随意说和有意识地强化讲完全是两种训练效果。在课堂上,通过老师有针对性地示范和讲解,同学们可以强化训练,但是,限于教学时数,同学们只能课下自己训练,其训练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第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规范化

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针对性,它需要根据学生的地域来源和普通话水平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普通话发音原理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其发音、表达等进行纠正和示范。但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着随意性、缺乏系统性的问题,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目前的授课对象一般是以自然班为单位,在一个自然班中,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非常好,一入学就达到一乙的水平,有的则很差,处于三甲的水平,如果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使用相同的训练内容肯定是不合适的。

第三,教学方法较单一

目前,普通话课多以枯燥的学生训练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发音训练的单纯的重复不能较好地激发起学生自觉练习普通话的兴趣[2]。

第四,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很多高校的普通话课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更多的是“学生读,老师听”,然后根据学生的读和说的情况,教师给出评定等级。这样就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没有形成一个动态的客观的考核评价机制。

第五,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不强

学生们对规范使用普通话的意识不够。有人认为普通话没什么可学的,自己随便练练就行了;也有人认为自己从小就开始学普通话、说普通话,不用再练习了,只要教师讲讲理论就行了[3]。同时,受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发音及表达问题进行示范,学生在课下训练的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自己方言的影响,只要不注意就会出现随意说、习惯讲的问题,语言规范的意识不强。

二、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普通话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

鉴于普通话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自觉练习普通话的积极性。从2012年,我们长治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设置普通话技能实践课,分两学期共34个学时进行训练,旨在从一入学就对学生们进行方言干预并纠正,不断提高运用普通话的水平。

(一)进行有效的分级教学

普通话的分级教学是根据《普通话等级测试水平》测试学生入学时的普通话水平,据此结果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级别,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问题指导和训练,进而提高其普通话的水平。

在学生一入学,老师们就对每个学生的普通话掌握情况进行一次摸底,然后根据其结果进行课堂分组学习,一般分为三组:二甲及以上组、二乙组、三甲及以下组。二甲及以上组的学生从小生活的语言环境比较单纯——以普通话为主,方言影响较小,其发音比较标准,对于这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需放在发音偏误的纠正上,比如上声的调值要发到位、韵母主要元音要发饱满等等。二乙组的学生受方言的影响较多,存在一些发音错误,对于这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首先应放在普通话和方言的语音对应关系上,让学生了解自己方言和普通话的发音区别,然后结合现代汉语语音部分的理论知识进行语音辨正练习。比如,有很多学生前后鼻音不分,我们首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发音问题,到底是前鼻音发成了后鼻音了还是后鼻音发成了前鼻音了,在此基础上,从语音学理论的角度告诉学生前鼻音韵尾和后鼻音韵尾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然后进行发音示范和辨正练习。三甲及以下组的学生从小的语言环境就是本地方言,普通话的影响较小,因此,其方言味道浓厚,方音错误明显,普通话基础很差。对于这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首先要加强学生说普通话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和多说普通话,强化普通话的自觉熏陶。其次,从基础发音练起,包括辅音、元音、声调、声母、韵母、轻声、儿化、变调等等,最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词、句、段的逐步练习,同时增强普通话的语感,不断提高普通话的表达水平。

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分级训练,各级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普通话水平都有所提高。

(二)建立多渠道的评价考核方式

在分级教学的基础上,对不同级别的学生进行多渠道的考核评价,包括微信语音作业、课前抽查、课上测评、日常表现等,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更为合理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运用现代传媒微信平台,建立普通话课程微信群,学生们可以每天在微信里交一份微信语音朗读作业,然后教师对其发音问题进行点评纠正,有助于学生及时纠正自身的发音问题。这种方式作为日常检查的常规办法,是一种提高普通话掌握水平的有效方法。此外,也常利用课前时间进行抽查,这也是日常检查的一种常用方法。而且,在教师点评时,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其评价要求也不尽一致。对于二甲及以上的学生,在点评其作业时,评价要求要高一些,不仅要语音发音正确,而且朗读时要讲究技巧,注意节奏和感情的把握。对于二乙组的学生,在点评其作业时,以纠正发音错误为主,要求学生会自觉地辨正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等问题。对于三甲及以下的学生,以积极鼓励为主,鼓励其积极主动地开口说普通话,培养普通话的语感。即使刚开始不标准,但也要自觉地去讲,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做好方音辩证问题的有意识训练。

(三)设计系统化的教学内容

在分级教学的教学思路引领下,设计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内容。下面以长治学院为例进行说明。

该校用于普通话教学的总时数是34个学时,分一学年上下两学期完成。首先,用一至三节课的时间对学生的普通话基础水平和方言特点进行摸底和了解,进而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普通话原始语音档案,这项内容将为下一步的分级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语音摸底呢?教师让每一位学生读相同的一篇短文,根据其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大致确定其普通话的等级,并将此情况记录在已经设计好的“学生入学前普通话掌握情况摸底表”,该表如下:

学生姓名 籍贯 声韵调掌握情 况朗读说话情 况 基本等级 备注1……2……

根据此项摸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级分组,之后用一至十四个学时进行发音辨正的训练,包括辅音、单元音、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变调、“啊”的增音现象等等,由于本校学生多以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不分的发音问题为主,所以我们在课程训练时主要针对这些问题加以纠正。

在发音水平有所提高的基础上,用一至八个学时进行朗读训练,包括重音、节奏、停顿、语气、感情等的把握。并将此情况记录在已经设计好的“学生朗读训练记录表”,该表如下:

班级 姓名 朗读题目 朗读技巧掌握情况 总评 备注1……2……

在此基础上,再用一至八个学时进行说话训练,包括内容的安排、方言的问题等等。并将此情况记录在已经设计好的“学生说话训练记录表”,该表如下:

班级 姓名 说话题目 语音面貌 词汇、语法规范情况 评语1……2……

随着训练地不断加强,根据评价表的评价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到后期说话训练时的普通话掌握情况普遍好于刚入学时普通话摸底表中的情况。通过这一整套的系统训练,学生们对于普通话的单字、词、句、段、篇的掌握就比较全面了。

(四)创设情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普通话训练课以说为主,如果只是一味地说,教学方法就比较单一,课堂气氛就比较枯燥。为了提高学生们说练普通话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涉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利用模拟电台、电视台、电视节目等进行情景表演。并将此情况记录在已经设计好的“学生语言类节目表演情况记录表”,该表如下:

姓名参与人员节目名称节目主要内容评语1……2……班级 负责人

在表演的过程中,要求全程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情景表演的内容完全是由学生自行决定的。情景表演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校园生活面面观”,有专业性很强的“古诗词大会”,有趣味性很强的“谜语竞赛”,有轻松愉快的“午夜音乐点评”等等。这样,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普通话的训练就会更加实用和真实,而且,学生们也不会感到枯燥。教师要对学生的情景表演进行录像,当学生表演完毕后,通过回放录像,有针对性地指出在表演过程中普通话的使用情况,从语音、词汇和语法再到整个情感的运用等问题做一个比较全面地点评,这样,学生对其在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对普通话的审美意识。

此外,我们还运用演讲、班级朗读者、辩论等方式训练普通话。以“班级朗读者”为例,学生们先自由分组,然后选择一篇小组集体朗读的文章,写出要朗读这篇文章的原因和感受,最后在全班进行集体朗读展示。这种训练方式对于朗读和说话时情感表现的训练非常有效。

总之,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说好普通话的意识和兴趣,进而乐意积极主动地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普通话。近些年来,同学们的普通话面貌整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们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一次性通过率也在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的51.3%到2015年的62.4%,再到2017年的87.6%,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普通话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学生在很多大型朗诵比赛中也荣获佳绩,比如2014级岳建秋同学在“2017年全国葛兰杯朗诵大赛”中获得成年组一等奖的好成绩。

三、结语

与其他语言类课程相比,普通话课程可以说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其实践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比如:目前我们的教学仍以自然班为单位,而自然班的班容量一般为50人左右,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为每一位同学提供多次上台演练的机会,也不能多次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一对一的有效辅导,因此,很多训练必须放到课下进行,但有些学生不能自觉主动课下练习,这就使得上课所强调的训练项目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考核方式上应有所改变,如果这样,普通话课程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所提高,并且其实践性会越来越凸显。

猜你喜欢
鼻音师范院校普通话
上了一年级的蚊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到底谁是老师啊?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普通话与前后鼻音的发音方法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