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的游戏
——浅谈“作战游戏”中的“做”与“研”

2018-08-14 08:29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史贝贝
学前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过程

□ 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 史贝贝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精神世界的艺术表达,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幼儿园的中大班中,经常会看到孩子们用游戏材料简单地制作“枪”,还会假装处于一个作战的情境之中,互相观察、瞄准、躲闪。这种行为是媒体中的作战情节、画面诱发了幼儿的模仿,还是个体潜意识中存在这种“作战”情节?然而,无论如何,作为一种自发性的游戏行为,它如此频繁、普遍地发生着,无论教师还是幼儿都对它充满好奇,它是“潘多拉”的盒子,还是一次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呢?如何对幼儿的自发行为进行价值判断?

“能不能玩儿?”——价值初判断

一提到作战游戏,可能很多人心里都会有一些担忧和疑惑。很多幼儿园在开展作战游戏,但内容和形式不太一样:有的是让孩子们全副武装,在丛林中全真模拟战争的现场;有的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孩子们在教室有限的空间里假装攻击或躲闪……面对孩子们的这种表现,我们内心的矛盾不言而喻:是支持孩子去充分体验,还是阻止孩子的“攻击性表现”?让孩子体验了这种游戏,那如何才能够不一直停留在“打打杀杀”上?社会心理学“波比娃娃”实验,证明了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习得攻击性行为,那么,如何让游戏避免出现攻击性行为?如何在不损伤孩子们游戏热情的前提下,将作战游戏引向一个积极的方向?

面对教师和孩子们对“作战游戏”的高度热情,我们分析了出现的原因:一方面这种行为是孩子“天然”的表现,“战争”内容让孩子们感到很刺激、有趣,能够让精力得到充分释放;另一方面,这个班级的孩子三分之二以上都是男孩,导致这种“需求”更加普遍。

清晰的价值判断是教育活动开展前的必要思考。自发游戏是幼儿自然、自主发起,幼儿主导的游戏,这种游戏中蕴含着很大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带给幼儿不同于日常区角游戏的体验,它能够给予幼儿充分的创造、表达、交往的空间,让儿童的力量、身心得到充分释放与展现。为了理清“作战游戏”的价值,相对把控游戏的基本走向,避免作战游戏诱发的攻击、敌对等负面情绪与关系,我们依据大班幼儿的发展目标,绘制了“活动价值网络图”,把这一游戏中可以发挥的团队协作、创造性解决问题、自我保护与自我调节等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幼儿原有经验、可能开展的过程、每个环节的价值、潜在的隐患等。

在日常实践中,教师很容易将孩子的游戏等同于区域活动,缺乏对游戏精神的理解、对幼儿主体地位的尊重,“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理念有时与行为相脱节。让教师在支持孩子兴趣的过程中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次理念的洗礼。同时,挑战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尤其对于该班级的教师来说,他们经验丰富,一直在进行社会性教育的研究,应对孩子之间的交往问题比较得心应手。总之,根据对幼儿发展水平与发展目标、教师能力等的分析,我们认为这个活动是在班级老师和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可以尝试开展。

如何支持孩子的“作战游戏”?——对游戏价值的拓展

在自发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导者,教师需要在追随幼儿的过程中及时地解读、支持,“拓宽”“丰富”游戏的内容,让游戏的价值得以实现。

1.如何让自发随机的行为变成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作战游戏”开始了,每个孩子都兴奋、紧张地投入其中,节奏极其紧凑,过程充满了不可控性,老师以角色介入游戏之中,师幼的表现可谓“瞬息万变”。孩子们自发做出的躲闪、瞄准、奔跑等等零散动作,如何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活动方式,从而使孩子的经验随着游戏的持续开展得以提升?在作战游戏中,我们从游戏的玩法、角色、规则、材料等游戏开展的条件进行了“预设”,当孩子发现游戏玩不起来的时候,教师与幼儿共同对游戏过程进行回顾,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对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引导幼儿逐步从零散、随机的行为变成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的过程。幼儿从无意识的假装作战,通过计划-游戏-反思-调整的过程,建立起群体间相互合作、相互约束的规则,让这个游戏越来越好玩。

2.幼儿在游戏中的哪些表现,是需要“放大”的学习契机?

在作战游戏中,游戏情境的多变性、同伴行为的不可控、低结构的游戏材料等,让每次作战游戏都会发生许多让人“意外”的事件:突然出现了一位倒地不起的“小士兵”、有的“士兵”在游戏过程中“偷偷”捡子弹、护士也参与“作战”导致小医院没有人了……在与孩子们讨论的时候,孩子们总能够提出干扰了自己获胜的“障碍”,比如关卡太难、有人不遵守规则等等,也有我们发现的问题,但孩子没有提出来。那么,孩子们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老师还要提出来讨论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研讨:作战游戏以孩子为主体,但不是意味着教师要“无所作为”;相反,孩子们的表现给教师创造了更多教育契机,如果能够在孩子们多变的行为轨迹中发现他们的真实需要,通过师幼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创造让游戏得以丰富和完善,就能够让这个游戏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在作战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通过拍照、记录、视频等途径梳理每个孩子的活动轨迹,梳理出孩子们的游戏战略,以此作为设置游戏规则、改变游戏玩法、调整游戏材料、明确角色身份等的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既要尊重、欣赏和接纳孩子的表现,同时要在孩子的行为中看到发展的线索,这样才能在师幼间高质量的互动中让游戏走向深入。

3.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能够给予幼儿有效支持?

在日常区域游戏中,教师支持幼儿游戏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通过对话,包括游戏前后进行的计划与回顾环节;通过环境,如墙饰、材料、空间布局等;通过行为或活动,如示范、组织教育活动等。在作战游戏中,教师充分运用了以上途径,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引导他们在互动中学会自我管理、同伴交往等。不仅如此,针对作战游戏中孩子们原有经验不一致的情况,教师调动了家长资源、社会资源,让孩子在社会实践中拓展相关的经验;在小组合作出现冲突时,教师能够引导幼儿调动他们在“比比和朋友”情绪管理课程中学会的交往技能应对问题……总之,在判断如何支持孩子游戏时,教师能够用课程的意识看待孩子的表现和需要,同时从多个角度支持孩子的发展。

对作战游戏价值的再思考——“走进”游戏,“走出”游戏

最初,我们对于“如何支持孩子的自发游戏?”“作战游戏能开展吗?”存在很多疑问,而随着一步步尝试,这次做与研让作战游戏变成了教师和孩子共同探索和创造的过程。

1.对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新思考——交往蕴含的学习机会

我园有社会性教育的传统,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社会性教育的途径,如一日生活渗透、主题活动、角色游戏、节日活动等。作战游戏从孩子的自发游戏而来,但是却在师幼之间的积极互动中聚焦到了“学习始于交往”的命题。

“作战游戏”中有协商、计划、合作、对抗等活动形式,蕴含着幼儿的自我调节、两人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协调与分工、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对抗等不同层次的心理过程和交往方式,孩子们经常会面临“两难”的问题情境,比如怎样搭建关卡既能够阻碍对手前进,又便于自己在前进的时候躲藏?这督促他们要充分调动原有经验、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应对,这些不同于日常活动的社交体验对孩子们来说十分珍贵。在与不同社会交往单元的互动中,孩子们的自我认知更加明确,情绪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得到提升,在不同经验的碰撞中形成新的经验和思考,在充分的交往中发现自己、发现他人,形成了新的交往形式、多元的交往情境,促成了新的心理机能的建立。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习情境”越来越复杂,孩子们感觉、记忆、迁移、想象、反思、推理等各种心理机得到了整合,学习的深度也得到了拓展。不仅如此,随着孩子们对关卡设置的不断升级,他们对客观环境的关注、对环境中资源的利用更加主动,在驾驭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和成就感。对比日常的区域游戏,作战游戏中的社会关系更为复杂、可变、具有挑战性。

2.对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的思考——发现儿童的力量

“作战游戏”开展以来,孩子们每天期待着“作战游戏”,情感充沛地投入在游戏中,让教师强烈地感受到游戏精神在孩子身上的彰显——自由、愉悦、体验、创造,它贯穿于幼儿的整个生命活动,孩子们在游戏中释放着最真实的内心和真正的情感。作战游戏带给教师的影响,远不止是一种创新的活动内容或主题活动,而是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产生了冲击:在作战游戏中能够看到孩子的真实内心,也能看到教师的真实情感。教师在与孩子的积极互动中,发现和欣赏着孩子的力量,感受到了自己在与孩子的互动中那一张一弛的“力道”,感受着游刃于“放手”与“引导”之间的愉悦体验。每当班里老师提及作战游戏的经历时,都十分兴奋、激动,他们发自内心地为孩子们的学习感到自豪。

这个过程是师幼两个主体相互呼应的过程: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现了自己,释放了能量,而孩子们积极主动的热情点燃了教师的灵感,她们也变得十分富有创造性、主动性,支持孩子自主游戏、积极协商、大胆创新、勇于挑战……总之,她们从儿童的视角感受游戏精神,在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之中探寻教育的更多契机与可能。■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过程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