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志宏,苏红锦,卓玉璞 ,杨淑芳 , 张玉棠,杨永萍,田旦增 , 张光辉,陈娟正
(1.甘肃省天祝县林业局华隆林场,甘肃 天祝 733299;2.甘肃省天祝县草原站;3.甘肃省天祝县祁连乡畜牧兽医站;4.甘肃省天祝县喜秀龙乡畜牧兽医站)
天祝藏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天祝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介于102°01′~103°40′E,36°30′~37°35′N之间,属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的一部分,西北端与祁连山主干相连,东南端没入黄土高原,东北端接近腾格里沙漠边缘,在自然区划上属青藏高原地带。境内海拔高度在2 040~4 874 m之间,年平均气温为-0.2~1.3℃,≥0℃积温为1 327.7~1 738.2℃,降水量 265.5~630 mm,相对无霜期120 d左右,无四季之分,仅分冷暖两季, 冷季长达7个月之久。土壤主要有黑钙土、栗钙土、亚高山草甸土、 高山草甸土等。全县总土地面积71.49万hm2,其中草原面积39.14万hm2,占54.7%,森林覆盖面积18.69万hm2,占26.1%,灌丛放牧林地11.42 hm2,占16%,是石羊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
天祝因处在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形及植被类型复杂,因而啮齿动物的种类比较丰富,分布范围也很广。根据本周期调查及有关资料记载,全县共有2目7科25种害鼠,其区系组成见表1。通过防治2011年至2015年全县林草地鼠害危害情况及危害面积趋势分别见图1和图2,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与国家近年来对天祝鼠害防治加大投入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当地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密不可分的。“十二五”期间,上级部门累计下达我县林草地鼠害防治任务9.73万hm2,共完成鼠害防治面积9.73万hm2,占计划任务的100%,平均灭效85%以上,其中:化学防治1.73万hm2、生物防治7万hm2、人工捕捉1万hm2。生物防治和人工捕捉面积占防治总面积的82.19%。投入管理技术干部110人,群众投劳出工42 000人次,出动车辆630辆次,培训技术人员240人次、农牧民1 560人次,发展村级植保员176人。
图1 天祝县2011-2015年林草地害鼠危害情况
图2 天祝县2011-2015年林草地鼠害危害面积趋势图
调查显示:天祝县啮齿动物优势类群为仓鼠和鼠兔,分别有8 种和6种,占总种数的32%和24%,兔科、松鼠科各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2%,跳鼠科、鼠科各2种,分别占8%,鼯鼠科1种,占4%;从捕获量看,中华鼢鼠的数量远远高于其它种类,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地位,鼹形田鼠、银白高山鼠、蹶鼠未捕获到标本, 只见于资料记载,故将它们一并列为稀有种类,小飞鼠、花鼠分布于林区,仅列其名录,未做为此次调查的内容,其它种类的捕获率在1%~10%之间,为常见种。
天祝县啮齿动物分布基本体现为灌丛草甸动物群和草原动物群两个基本的生态地理动物群。中、西部2 700 m以上的草甸地带, 气候寒冷潮湿,植被主要有桥木林地、灌木林地、山地草甸、高寒草甸、灌丛草甸、疏林草甸,林草种类丰富,植被盖度大,啮齿动物栖居条件好,主要种类有中华鼢鼠、喜马拉雅旱獭、高原兔、狭颅鼠兔、根田鼠、长尾仓鼠、甘肃鼠兔等。东部海拔2 500~3 000 m的地带,植被类型主要为山地草原, 牧草种类少,植被稀疏,啮齿动物主要为阿拉善黄鼠、达乌尔鼠兔、长爪沙鼠、五趾跳鼠、灰仓鼠等。
啮齿动物种类组成表明,本县属高地森林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群,根据地形、植被及啮齿动物分布特点,可将全县草地啮齿动物划分为7个群落。
Ⅰ、低山山地禾草草原:达乌尔鼠兔+阿拉善黄鼠+长爪沙鼠群落;
Ⅱ、丘陵滩地禾草草原:长爪沙鼠+草兔+五趾跳鼠群落;
Ⅲ、河谷阶地、河漫滩草甸:长尾仓鼠+甘肃鼠兔+五趾跳鼠群落;
Ⅳ、亚高山草甸:中华鼢鼠+喜马拉雅旱獭群落;
Ⅴ、落叶灌丛草甸:中华鼢鼠+高原兔+狭颅鼠兔群落;
Ⅵ、常绿针叶疏林草甸:中华鼢鼠+狭颅鼠兔+根田鼠群落;
Ⅶ、稀疏灌丛高寒草甸:中华鼢鼠+狭颅鼠兔+喜马拉雅旱獭群落。
表1 天祝县啮齿动物区系组成表
*引自区划资料或甘肃啮齿动物志。
2.4.1 达乌尔鼠兔+阿拉善黄鼠+长爪沙鼠群落 该类草地分布于海拔2 500~2 800 m的山前倾斜平原,面积5.12万hm2,属冷凉半干旱气候,年均温1.3℃,土壤为山地栗钙土,土层厚60~100 cm,林草生长稀疏,种类少,主要有旱生、中旱生的金露梅、小叶锦鸡儿、克氏针茅、冷蒿、短花针茅、扁穗冰草、阿尔泰紫苑等。啮齿动物种类较多,主要有达乌尔鼠兔、阿拉善黄鼠、长爪沙鼠、五趾跳鼠、灰仓鼠、黑线仓鼠、草兔等,小家鼠、褐家鼠在村庄附近偶有所见。
2.4.2 长爪沙鼠+草兔+五趾跳鼠群落 该类林草地分布于海拔2 700~3 000 m的丘陵地带,面积3.01万hm2,属冷凉半旱气候,主要牧草种类有金露梅、小叶锦鸡儿、短花针茅、驴驴蒿、克氏针茅、芨芨草、骆驼蓬、阿尔泰紫苑、冷蒿、狼毒等,盖度40%左右,此类林草场在垄岗丘陵的小沟谷和洪积扇上因放牧过重,加之人为破坏,醉马草呈片状生长。啮齿动物主要有长爪沙鼠、草兔、五趾跳鼠、阿拉善黄鼠、达乌尔鼠兔等,但数量一般都比较少,危害低。
2.4.3 长尾仓鼠+甘肃鼠兔+五趾跳鼠群落 该类林草地分布于海拔2 700~3 000 m的滩地、河谷阶地,面积2.93万hm2,年均-0.1℃,降水量411.5 mm,以中生植物为主,混生有旱生、湿生植物,主要有高山柳、高山杜鹃、绣线菊、冬青、金露梅、苔草、嵩草、披碱草、早熟禾、珠芽蓼、异针茅、香青、棘豆等,局部地区有小面积的沼泽化现象,河漫滩地带有金露梅等小灌丛。由于该类林草地中围栏、住宅集中,种植有较大面积的饲料作物,长尾仓鼠的数量相对较大,其次为甘肃鼠兔和五趾跳鼠,狭颅鼠兔与根田鼠分布于具有灌丛的地带,野兔、喜马拉雅旱獭、阿拉善黄鼠等也有活动,中华鼢鼠仅见于稀疏灌丛和临时溪流旁,但常由此侵入林草地危害。
2.4.4 中华鼢鼠+喜马拉雅旱獭群落 该类林草地分布于海拔2 900~3 300 m的山前坡地,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母质为坡积物, 植被以嵩草、苔草、杂类草为主,间有高山柳、高山杜鹃、绣线菊、冬青、金露梅为主的灌木林地分布,中华鼢鼠为优势种,每公顷30只左右,地表土丘连片,植被破坏非常严重,有些地段破坏率在50%以上,喜马拉雅旱獭亦不少,阳坡低草地段有五趾跳鼠、阿拉善黄鼠分布,亦见少量长尾仓鼠,狭颅鼠兔、根田鼠只栖居于有灌木林的地带。
2.4.5 中华鼢鼠+高原兔+狭颅鼠兔群落 该类林草地分布于海拔2 500~3 300 m的山体阴坡、半阴坡、河谷阶地,面积13.22万hm2, 土壤亚高山草甸土、山地黑钙土,低洼处常积水形成沼泽化草甸土。植被有灌木和草本组成,灌木主要有金露梅、高山柳、绣线菊、杜鹃等,草本层植物有披碱草、异燕麦、苔草、早熟禾、珠芽蓼等。群落优势种为中华鼢鼠,高原兔、狭颅鼠兔、根田鼠、长尾仓鼠、喜马拉雅旱獭也有活动,其中中华鼢鼠多集中在土壤湿润、杂类草丰富的地段。
2.4.6 中华鼢鼠+狭颅鼠兔+根田鼠群落 该类林草地分布在海拔2 800~3 300 m的山体阴坡、半阴坡,以坡地为主,滩地阶地也有分布,与森林相嵌呈岛状、带状,在各支沟或小地形上形成常绿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的复合体,面积2.35万hm2,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 植被有散生成稀疏的祁连山圆柏、云杉、杨桦,伴生种有灌木黄蘖、高山绣线菊、金露梅、忍冬、鬼箭锦鸡儿等,草本植物有针茅、披碱草、苔草、火绒草、香青等,草本盖度60%左右。啮齿动物优势种类为中华鼢鼠,狭颅鼠兔、根田鼠分布在有灌丛的地段,地势较低的林缘偶有五趾跳鼠活动,喜马拉雅旱獭、藏鼠兔也有分布,小飞鼠、花鼠主要分布于森林之中。
2.4.7 中华鼢鼠+喜马拉雅旱獭+狭颅鼠兔群落 该类草地分布在海拔3 400 m以上的高山坡地、浑圆山顶及开阔夷平面,面积7.31万hm2,气候寒冷而湿润,年均气温-1.7℃,降水量650 mm左右,土壤为高山草甸土,含水量75%,植物多以耐寒中生、湿中生的矮嵩草、线叶嵩草、珠芽蓼、披碱草等,草层高度3~17 cm,盖度93%, 啮齿动物种类少,在山体阳坡杂类草比较丰富的地带,主要分布有中华鼢鼠,喜马拉雅旱獭也有分布,在局部具以高山杜鹃、高山柳、鬼箭锦鸡儿为主的灌木林的地带分布有狭颅鼠兔、藏鼠兔、根田鼠等。
根据调查,结合林草地现状,将危害程度划分为四级:Ⅰ级鼠害不明显,捕获率为3%以下或有效洞不足100个/hm2;Ⅱ级轻度危害,捕获率为3%~10%或有效洞100~500个/hm2;Ⅲ级危害较重, 捕获率为10.1%~15%或有效洞500以上到1 000个/hm2;Ⅳ级严重危害,捕获率为15%以上或有效洞1 000个/hm2以上。林草地受害程度见表2。按地域和林草地类型分,中华鼢鼠、喜马拉雅旱獭、甘肃鼠兔、高原兔等主要分布在抓喜秀龙、安远、西大滩、毛藏、石门等乡镇的桥木林+灌木林+草甸类草场;达乌尔鼠兔、长爪沙鼠、阿拉善黄鼠、五趾跳鼠等主要分布在松山、华藏寺、旦马等乡镇的稀疏灌丛+草原类草场。
通过在鼠类活动地段和非活动地段设置样方测产,鼠类活动地带平均牧草损失率为6.65%,天祝县自然放牧可利用灌丛和草地平均产草量为3 393 kg/hm2,则平均每公顷损失牧草225.6 kg,全县每年损失牧草1 052.96万kg,相当于0.72万只羊单位牲畜一年的放牧饲草。受害草地以山地草甸和灌丛草甸草地为主。主要危害种类为中华鼢鼠。“十二五”期间通过鼠害防治累计完成防治任务9.73万hm2,挽回鲜草损失约2 196万kg,直接经济效益1 098万元,效益显著。
表2 十二五期间鼠害各级别平均所占比例
天祝县鼠类优势种为中华鼢鼠,该鼠长年营地下穴居生活,洞穴结构复杂,地面无洞口,由洞道和老窝、仓库、草洞、厕所组成。
中华鼢鼠一年繁殖一次,胚胎数一般为1~5只,以2~3只居多,雌雄比例1.5∶1~2.1∶1,繁殖雌鼠一般占总雌鼠数的70%以上。中华鼢鼠挖掘活动在春、夏、秋各季都有,但以春秋最为频繁,尤以春季为盛。初春,在地表尚未完全解冻时即已开始,4 月初地面只有少量新土丘出现,4月中旬至5月,新土丘大量增加,是它们全年活动最频繁的时期,6、7、8月新土丘减少,地面仅见取食形成的土花,9月初新土丘逐渐增加,下旬达到高潮,10月初开始减少,至结冻后完全消失。
中华鼢鼠以珠芽蓼、委陵菜等植物的块根、块茎为主要食物,摄食造成的地上生物量损失不大,其危害主要是挖掘推出土丘覆压林草造成的,据调查,鼢鼠每日采食面积约为500 cm2,1只每年可推出 20~30个土丘,多的可达180个,在中等数量地区,每hm2有土丘200个,土丘盖度约20%~40%,严重地区可达70%。其次,中华鼢鼠还是重要的农田害鼠,是造成二阴地作物减产的一个主要因素。
中华鼢鼠适宜防治时期为春、秋两季,尤以春季为佳,因为此时幼鼠还未出世或出世不久,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多年的调查及试验研究,中华鼢鼠种群数量与破坏率呈正相关直线线性关系,其方程为:y=-1.6+3.44x,表明中华鼢鼠对林地的危害是随种群数量增加而加重。 经济允许损失为2.3%,经济阈值为16.95只/hm2。
中华鼢鼠以药物防治和生物毒素防治为主,辅以人工捕杀,其次结合灭鼠对受害林草地进行综合治理,以尽快恢复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