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文 刘全乐
风景秀丽的白洋淀有360平方公里的水域,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淀泊、沟壕,它们阻隔了村落之间的陆路交通。渡船,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白洋淀航道上,主要通行工具仍为人力木帆船。1959年,出现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新拖船。6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受气候影响,白洋淀逐年干涸,水位下降,河道断流。
1988年9月,白洋淀重新蓄水,淀内航运又呈新貌。渡口应运而生,一些小型的渡口还是用人力木船,大型的渡口普遍使用了以大马力柴油机为动力的大拖船。
摆渡,在当地称作 “摆脚”。多是自己有船,有劳力,招揽乘客,讲好价钱,划送至目的地。渡口的存在,不仅解决了村与村之间当地百姓的走亲访友、婚丧嫁娶问疾的需要,在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白洋淀众多的渡口当中,安新端村渡口最具代表性。
端村渡口的航线贯穿白洋淀南北,北面是端村镇,陆路可通安新县城;南端连接白洋淀南岸的刘李庄镇,陆路可通达高阳县及任丘市。这条航道全长1.3公里,行船只需15分钟,大大节省了从安新到淀南周边村庄的时间和里程。
这条航线,一年四季都可通航,冬天白洋淀的其它水域结冰不能行船的时候,这里因为航道内的大型船只往来频繁,水面不易结冰,即使头天晚上结了一层冰,第二天大铁船也可以冲破冰层继续航行。
在这条航线上共有6条大型渡船往返行驶,每条船的承载力约为40吨,但平时每条船上只装载小型轿车6辆,还有一些行人。
船员分工明确,在岸上有负责拉跳板的,有负责收钱的;船上有开船的和撑篙的。端村渡口共有船员68人,分成4 组,17个人一组。白天两班倒,到夜间有6个人值班。这些船员都是当地人,最长的在这里已经干了几十年了。
渡口与当地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天24小时有人值守,到了晚上也能开船送乘客过淀。除非遇有极端恶劣的天气,为保证行船安全,才会停止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