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首先要说明的是:“主旋律歌曲”曾经对我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在全党全国人民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今天,主旋律歌曲仍然起着特殊的积极的作用。
首先要强调的是:我们的文艺创作必须为人民服务,必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服务。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写赞歌。不能在意识形态上认可并满腔热情地自觉实践这一点,我们的创作将无以作为。
既然主旋律歌曲是我国音乐创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不是写不写的问题,而是怎样写的问题。政府对“主旋律”的创作投入不小,我们也不缺创作的队伍,但多年来一直鲜有“众人高歌”的作品出来,原因在哪里?首先在于我们的很多创作者对主旋律歌曲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能起到的积极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在于对主旋律歌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作概念和创作观念还没有“与时俱进”。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都需要抒写保护家国、改变旧世界题材的斗争歌曲;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和人民都需要歌颂新生活、创造新生活的建设歌曲;改革开放初期,党和人民都需要“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豪迈歌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丰富,主旋律歌曲的创作应该又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创作实践就必然盲目。抱着“那时”的主旋律歌曲创作概念进行“这时”的创作,必然与时代脱节,必然与这个时代的人民群众的喜好脱节。
那么,什么是新时期的“主旋律歌曲”?其主题内容和音乐旋律有什么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这些都必须弄清楚。就创作而言,2016年,《岭南音乐》杂志曾与深圳市音协联合举办过一场主旋律歌曲创作研讨会,会议提出的两点最重要的说法,这里有必要再次列出:其一、主旋律歌曲(歌词)既可以是豪言壮语,也可以是甜言蜜语,包括人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绝不仅仅是政治口号的图解。其二、主旋律歌曲(音乐)并非只是一种高昂的调调,也可以是“躺着听的很美的旋律”。
就其一而言,不妨先来重温一下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有关内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又:“文艺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
我们的主旋律歌曲的“正能量性”有耳共听,我们要为我们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高歌,要为伟大的人民、伟大的祖国高歌,这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的正向推力,歌颂真善美必须是我们这个大时代文艺创作的主流,但并非对逆境,对“怒哀悲离”不予反映,写逆是为顺,反映怒哀悲离,是为“喜乐欢合”。只有正确认识这一点,就能化负为正,才能真正实现文艺创作题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是说歌词题材。
对于主旋律歌曲的音乐形式,这里想说说流行音乐。很长一段时间,每每看到一些流行音乐的演出,那种一票难求、群情亢奋、发自内心地与台上演唱者产生化学反应的场面,就会生出无限感慨:我们的主旋律歌曲音乐为何难以做到如此?我们的一些音乐会,为什么即便是送票给人家,人家都不一定愿意去看?歌曲具有教化功能,歌曲也具有娱乐功能。时代在前进,时代不同了。流行歌曲以其大众文化的属性深入人民的文化和娱乐生活。新时代的主旋律歌曲为什么不可以写得温柔一点?为什么不可以写得时尚一点?为什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端着架子?艺术要为人民,艺术要接地气。什么是接地气?最直白的解释就是说人话、有人味、老百姓喜欢。
万条小溪汇江河,千条江河汇海洋。主旋律歌曲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昂扬精神,提振信心,内容和音乐形式上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是其重要特征之一,但并非唯一。我们必须改变在创作上一味迎合固化多年的“高大上”“假大空”(歌词口号化,音乐大铜管)。流行音乐里也有很多被老百姓喜爱和传唱的“主旋律”,新时代的主旋律歌曲应该引入流行音乐的创作理念。我们的创作观念要改变,还需要改变的是创作的惰性和懦性。
近年来,主旋律歌曲创作已经出现不少在主题和音乐上具有创新性的好作品,之所以未出现“高峰”之作,是因为与习总书记提出的“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的要求尚有距离。我们还要不断更新创作观念,更新创作手法,更新表演形式,更新传播手段,努力创作和推出真正感动人民并被人民接受的新时代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