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1.敢问路在何方,多渠道理解课程
其实刚开始对如何做班本课程,甚至如何做好班本课程我是非常迷惘的。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育人摸象》的育人,如果把课程比作大象话,因为每个人的经验不同、摸到的部位不同,所以对课程体会到的东西自然也不会相同。
其实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想清楚了再去做,做课程我想更应该这样。通过学校组织的教研学习、外出培训及查找文章书籍,找背后的理论支撑……渐渐的,我对课程游戏化有了自己的理解:课程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关注幼儿的需要与兴趣、课程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课程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及能力水平、活动的方式以游戏及实际操作为主,幼儿是生动的、活泼的、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的等等。
2.借我一双慧眼,善于捕捉教育契机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大自然以其无比宽广和慈爱的胸怀,无时无刻不在向幼儿献出妙趣横生的礼物,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奇妙。十月份的时候,我们班在户外“糖果农家乐”游戏区游戏,游戏的焦点放在探究哪种工具能更方便更有效取出农作物,同时为了让幼儿认识更多的农作物,大家一起收集了红薯、丝瓜、南瓜、芋头、土豆、高粱等等农作物。随着游戏一天一天的开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在十二月份我们再去“糖果农家乐”游戏区的时候,孩子们发现带过来的土豆变绿了,土豆上长出了小黑点。有的小朋友问土豆为什么变绿啊?土豆是不是中毒了?土豆是不是坏了,土豆是不是为了更的更好吃才绿的啊?土豆上的小黑点是不是它的眼睛?也有的小朋友说是不是土豆长头发了……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个不停,看到幼儿个个都兴趣盎然,于是我们决定和幼儿一起走进土豆。
从幼儿的谈话中不难发现他们对土豆的了解很少,但幼儿自然萌发对土豆的兴趣情溢于言表,可见土豆的系列活动是符合幼儿兴趣和需要的,这是活动的基本前提与保障。
唤醒百花齐开放,巧用问题生成课程
虞永平教授在《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征》中指出课程生活化的本质是通过课程,使幼儿真正处在一个自己的需要、兴趣、潜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使幼儿的生命更具有活力,更有力的成长。当幼儿知道要调查土豆为什么会变绿,土豆上的小黑点到底是什么的任务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有许多想了解的问题:“土豆皮变绿了,里面的肉也会变绿吗?”“土豆肉除了黄色、白色还有别的颜色吗”“土豆会开花吗?”“土豆长在泥土地里,土豆会接种子吗?”“土豆可以做哪些好吃吃?”“土豆皮能吃吗?”等等。在此基础上,我挖掘幼儿的已有经验,罗列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并结合土豆的种植特点来预设初期的主题网络。把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分成一个个可实施、可操作、可探究的内容,并预期当幼儿的兴趣朝这些方向发展时,幼儿的经验能可以学到什么?如何利用家长及社区资源?如何展示活动成果?而这些也在不断增加到最初预设的主题中,以此不断丰富活动。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交流,教师发现幼儿对土豆哪些点感兴趣,然后师幼一起预设探究活动主题,因为计划和准备在先,然后再进行实践活动,这样幼儿的自主探究也会更有品质、更有深度,同时也更能体现土豆变绿系列活动更有教育价值,而非只是走马观花而已。
3.双手能劳动.亲身体验获取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幼儿对发绿的土豆里面的肉会是什么颜色好奇时,我鼓励切开来看看。好硬啊,切不动怎么办,怎么样切开土豆,并且不伤到自己,切开后发现土豆肉也变绿了,那么土豆肉原来是什么颜色,我们又生发了关于土豆肉颜色与土豆皮的调查活动,幼儿与家长一起去菜场看一看或者查阅资料,发现小小的土豆还有我们不长见的紫色、红色、紫黑色,土豆肉不仅有黄色、白色还有紫色、粉红色等。
幼儿的学习是行动性的,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不是简单的听和看。通过调查孩子们发现长时期的日晒并且土豆为了生长贮蓄了大量的龙葵素所以变绿了,变绿的土豆因为龙葵素是有毒的不能吃的,那这些变绿的土豆怎么办?我们又生成了种土豆与搭暖棚活动。
虞永平教授在《幸福、经验、幼儿园课程》中提到课程的核心是幼儿的经验,经验的获是有赖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幼儿的体验与感受,有赖于多种感官与客观世界及自己心灵发生相互作用,有赖于幼儿思维的参与。在搭暖棚活动时,我们先讨论这么冷的天气怎么保护土豆种子,用什么材料做暖棚,什么样的暖棚更适合植物的生长。在做暖棚支架时,孩子们发现一个竹竿太短,怎么让支架变长,怎样让拼接的两根竹竿更牢固,在支架做好后怎样让塑料薄膜不让风吹走,幼儿自己动手投入到种植过程,带着情感去关注土豆,去呵护土豆。
在《土豆变绿》班本课程建设中,幼儿增进对植物及生长发展过程的了解,还增进对植物生长条件的了解,在选种、栽培、管理过程增进情感与能力,遵循幼儿的兴趣与经验点、关注幼儿的困惑与体验、把握教师的介入,做幼儿感兴趣的、需要的事、做适合的、接受挑战的事、做有思维参与的事。活动中幼儿沉浸在探索、体验、交往和表达之中,他们通过多种感官获得各种新的经验,儿童的全面发展得到了有力的落实。
4.秀出新的自己,多点使命感
课程游戏化是倡导《指南》理念指导下的课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教师教什么、如何教,都会影响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是特别重要的,每一位教师都是课程的建设者,每一位老师都要有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土豆的特征、土豆的种植、关于土豆的有趣历史故事等,做好探究的准备。我借助书籍、网络资源和向有经验的家长请教等来学习有关土豆的构造、种植方式、种植时节等内容,同时对照《指南》找差距并根据《指南》精神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
幼儿园课程不同于中小学课程,它是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是具有游戏精神的,是幼儿积极投入其中的多样化的活动。我们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生活,规化真正适合幼儿实际的、生动有趣的、形式多样的活动。相信我們心中有课程的理念,以《指南》为依据,我们的课程建设会越走越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