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圣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重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计算的训练在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以及计算能力。早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提升学生的计算熟练度,旨在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基础算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中期则是专项针对性训练,旨在击破教学难点,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且针对不足为学生查缺补漏,全面提升数学计算能力。后期则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测试,按照考试试题比例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分段教学的同时,简化教学并行,以全面高效地完成小学数学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熟练度分层;专项分列;综合比例测试
计算是所有数学题的基础。所有的数学解题都基于基础的计算方法,所以小学阶段数学计算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数学教学并非一蹴而就,教师需要分阶段、分能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教学。将学生的学习阶段依据年龄与学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熟练度分层,分为熟练、较为熟练以及学会;第二阶段,将各种不同的题型和知识进行分项,安排合适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第三阶段,教师要运用各个方面的知识设计综合测试,锻炼学生的应试能力。
一、熟练度分层教学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熟练度是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教师要对算法的阶段性熟练度教学进行合理安排,以此高效快速地提升熟练度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计算教学要达到三个层次,即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并根据其在教学中的比重以及作用进行合理设置与分配。例如,对于一位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最基础的口算,要求学生必须达到熟练的程度;对于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一至两位数乘、除和多位数的笔算,则要求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对于三位数及以上的乘、除的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学生会算即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阶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熟练度是必行的一步,也是整个数学教学的第一步。灵活的计算才会让数学学习更加轻松,尤其是口算训练更不可轻视。在学习生活中,不论遇到哪一种问题、哪一种题型,都会涉及口算。口算更需要细心、熟练,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口算的学习。
二、专项分列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知识点,教师要对之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设置练习题,通过不同的题型练习,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熟练程度,让学生更加灵活地应用知识解题。因此,教师便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进度,修正教学方案,调整教学进度,选用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不再盲目地学习与复习。
例如这样一个问题: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要多少小时?这个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难且易错,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同的题型,让学生重复训练,熟悉解题方法,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以量变引起质变,使解题过程变得更加轻松灵活。教师还可借助较为简单的口算,让学生增加口算的熟练度。如“150-90÷3= ,25×2×11= ,75×10+10= ,(100+10)×9= ”等。教師可以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问题,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
三、综合比例测试
单一的数学计算训练是不可行的,综合计算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方法。教师应根据当年的考试要求和教学进度,对学生学习进度、学习薄弱方面等学习境况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科学地设置综合性的练习题。在临考后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测试,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及考试环境,充分体验考试时的应试心态。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的应试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辅助学生调整心态。如果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教师需要开导学生,让学生放平心态,敢于面对考试;如果学生存在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到心理医师处进行心理治疗。所以,设置综合比例测试是必须的。综合比例测试的设置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以及解题能力,还能检测学生的承受能力,防止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综合比例测试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同时也是对教师知识掌握度的检测。
在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是最基础的、最实用的,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为整个学习打基础、建逻辑思维的阶段,因此分段专项训练对数学教学非常重要,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变得高效,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旭超.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浅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
[2]杜鲜霞.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该关注什么[J].山西教育(教学), 2018(1).
(责任编辑:闵 婕 周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