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军燕
【摘 要】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民族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民族思想教育的创新不可或缺,民族地区校本思想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本文以草坪回族希望小学的民族校园文化建设为例,阐述了桂林回族地区校本思想教育的思路,列举了以礼德教育、共生教育为主线的一系列有效策略,以期为广西乃至全国的回族地区发展带来新的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民族文化;回族;校园;思想教育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浪潮交汇共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生活深度关联,文化全球化对传统社会文化价值形成巨大冲击,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压力,也促成了民族文化的同化危机,而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故当代民族文学必须承担其促进民族文化认同、促进民族文化建设、加强民族文化传承等责任,并基于责任承担需要形成相应的文化策略。然而,由于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创新和主体意识不足,制约了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培育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建构民族文化身份、突出民族文化色彩,也是迫在眉睫之需。
桂林市雁山区草坪回族希望小学坐落在广西唯一的回族自治乡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此开展开展桂林回族地区校本思想教育工作,研究如何利用本地资源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既能够丰富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相关理论研究又能够为广西乃至全国的回族地区提供典型个案和新鲜经验。
一、桂林回族地区校本思想教育的思路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我们既要实现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同时也要在现代化语境下,完成民族文化的创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路径,而基于知识生产方式转变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项有益的探索,其中,校园文化自身渗透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方面的研究,是促进人才的培养及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有效策略。
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教育工作,要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民族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适当体现民族特色。目前,国家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的教育,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如何将民族地区的教育和民族文化相结合,突出国家教育主导性和民族文化特色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随着广西自治区教育厅“百所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工程的开展,建立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已成为贯彻落实该政策的迫切需要。此外,新课改三级课程管理的思想也为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系列工作提供了政策平台。民族地区思想教育既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又要照顾民族特点,落实多元文化教育、共生德育教育的理念,以达到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和谐共生的目的。
二、桂林回族地区校本思想教育的途径
为构建具回族文化特色的校园,我校在上述思路指导下制定了详细的行动方案,建构了具有民族性、体验性、时效性的道德教育途径,具体如下:
1.礼源于俗——日常生活礼仪常识传习
结合回族传统礼仪和地方性回族传统礼仪、寄宿制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国学教育等资源,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通过对学生开展回族文化礼仪的知识性教育,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板报、社会实践等活动积极推进校园礼仪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以“礼”规范自我行为,在知礼、习礼过程中陶冶道德情操。
2.礼形于器——特色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1)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建设
为体现知书达礼、文化共生理念,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建设一道以回族文化发展史为主线回族文化长廊,建立校园读书吧,购置各民族文化系列书籍,增设回族书籍专栏,在读书吧旁边塑孔子像标志性建筑。并且,设立彩绘世界各民族见面礼文化墙及回族文化陈列室或回族文化体验馆。在班级环境建设方面,在教室、运动场、食堂等活动场地张贴回族传统道德、礼仪的图片和标语,制作回族文化板报。
(2)校本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
开发查拳校本课程,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创造条件开发民族团结教育微课,形成本校特色课程),并编写回族文化校本教材2本(回族查拳教程、回族文化读本)。
(3)民族文化器材建设
购置一批民族乐器、民族服装和民族体育用品,为培养“三个一”(会唱一首回族歌曲、会跳一个回族舞蹈、会一种回族体育技能或会做一件回族手工作品) 民族人才提供物质条件。
3.礼融于仪——开展特色民族文化仪式活动
精心设计校内外民族特色活动,以特色体验活动为载体,坚持“学生参与、体验教育、互动感悟”的工作思路,开展回族民间音乐、回族舞蹈、傳统体育活动、回族文学艺术、回族民族手工艺、回族文化名人等具有回族文化元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认知、体验中认同本民族文化,同时理解、包容异民族文化。
(1)校内特色主题活动
将回族的礼德教育“融入”到校内特色的主题活动和仪式中。如:开学初举办“见面礼”仪式活动;开展回族民族文化主题班会、主题阅读比赛、民族知识竞赛活动、国旗下讲话,主题手抄报、班级主题黑板报等日常主题活动;开展回族传统体育文化节、回族美食节、回族剪纸手工艺艺术节、回族民间音乐节等特色节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回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尊心。
(2)引进专家和回族文化名人的活动
引进民族文化专家、回族德高望重的文化名人走进学校,对学生开展回族文化讲习专题活动,通过讲座、茶话会等多种形式将礼德思想传授给学生;聘请当地回族德高望重的文化名人、清真寺的阿訇、民族文化教育专家到学校为学生开展回族文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浓厚的回族文化氛围受到濡化。
(3)走出校园,置身回族文化圣地
让师生“走出去”,置身于本地回族标志性的回族节日活动、清真寺和回族宗祠中,对师生进行回族文化的体验和实践教育,使师生受到回族文化的熏陶。
4.礼成德生——师生崇德的生成
师生在知礼——习礼——行礼过程中促进美好道德的生成,达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和谐共生的育人目标。主要体现在:
(1)学生道德品性发展,形成文化共生理念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涵养教育,在这个阶段对学生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对学生进行礼德教育,可以使民族文化知识和理念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头脑和意识中。学生经历“知礼——习礼——行礼”这样的教育过程,不自觉地生成高尚道德,有利于学生品性及共生意识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同时对他人产生文化辐射作用。
(2)教师民族文化素养提升,化身民族文化传承人
学校回族文化礼德、共生教育促使教师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人,发挥民族文化示范作用。对民族文化礼德“知——习——行”的过程,是教师民族文化素养提升的过程和必经之路。教师民族文化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为学校民族文化教育的开展奠定师资条件,使学校民族文化特色发展成为可能,加快学校的民族文化校本教材开发步伐,拓展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深度和广度,推进校本教研。
三、总结与展望
本校通过开展礼德教育、共生教育文化体系系列活动,建立完善了桂林回族地区校本思想教育体系,培养了全校师生知书达礼之儒雅风范,形成了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相关理论研究。
近年來,由于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重视,全国各地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均对校园民族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进行了不少探究与思考,出现了一些成功的个案。这些宝贵的经验可为更多地区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方面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与有利参考。未来,继续坚持桂林回族地区校本思想教育工作,有望推动广西回族地区的优秀人才的培养,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生力军,推进我国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永后,韦广宁,何美才,何锦奎,何艳宏,覃岳辉,何克敏,蒙正兵.布依族小学校园民族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J].长江丛刊,2016(12):186
[2]黄尧,张淑云.基于知识生产方式转变的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J].社会科学家,2016(09):136-139
[3]李保国.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对中国的挑战及其应对[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05):52-58
[4]李菁菁.“一带一路”,最重要的是文化共鸣[N].吉林日报,2017-07-13(011)
[5]李庆子.浅谈高校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J].明日风尚,2017(18):232
[6]刘超.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策略[J].贵州民族研究,2017(09):142-145
[7]尚元超.西畴县汤谷村民族文化建设的经验[J].今日民族,2016(05):57-58
[8]孙静.幼儿园民族文化建设策略探讨[J].求知导刊,2016(08):34
[9]唐景成.多元文化视阈下广西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培育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7(02):21-22
[10]张燕.“寻找民族文化,建设文明家园”课程研发方案——三亚市凤凰中学民族文化课程建设探讨[J].新教育,2015(1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