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华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兴趣,从而综合提升他们的中文阅读能力,这对于他们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是有重要帮助的。因此,阅读教学就成了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质量的提升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推动小学阅读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创设教学情景,渲染阅读氛围
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出阅读的学习氛围。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有着抽象性的特点,如何能让学生在抽象的语言描写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就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形象的教学情境的设置,生动而有趣的向学生进行课本内容的展示。
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学生提供浓厚的阅读氛围,要在设定的教学情境中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好奇心重等心理特征,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新技术,为阅读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图片展示的方式,将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借助图画阅读的新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播放音乐来提升阅读的氛围,在极具抒情功能的音乐作用下,能够快速的将学生引入到设定的阅读情境中。教师还能够在阅读课堂中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在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基础上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自己表演的形式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再现,在寓教于乐之中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增加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合理指导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对于阅读方法的选择无所适从。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并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及时对学生进行帮助,避免学生走多余的弯路。目前小学语文的阅读方法主要可以采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同时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以固定的思维模式束缚学生,不能将生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认知感。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要培养学生冷静地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企图去逃避。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情感,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使学生形成更加广阔的思维。通过有效的阅读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反复的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领悟作者抒发的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四、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定势,但在训练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时,却要突破阅读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究、教师应重视阅读期待、反思、批评,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同学的回答、对老师的说法,甚至对教材都可以质疑。我这所说的新的教学模式,是指“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所谓“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倡导自由、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排斥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教师的语言传授与示范,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认识、理解和接受比较系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美国教育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学生的知识主要来自接受学习,而不是自动或独立发现得来的。这些知识主要是用言语呈现的。只要呈现的语言材料能够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那么,言语接受性学习完全能够产生有意义的过程和结果。所以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再说,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适用于探究性的学习方法,那种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例如:在教学生字“莓”时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一看就知道这是熟字“每”加偏旁“艹”组成,就不用再去探究还可以用多少种方法识记?为什么要这样记?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課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之效。
【参考文献】
[1]薛志芸.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教师,2017(12):42-42
[2]袁锦美.关于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几点见解[J].中国校外教育,2015.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