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激励教学策略制定与实施

2018-08-11 09:16王李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王李军

【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來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在素质化教育的大背景下,要善于使用课堂激励教学策略,使学生主动学,能够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入手,先介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激励教学的制定,再说明初中信息课堂激励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激励教学;策略制定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78-01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激励教学策略的制定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无论是什么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现阶段,这门课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正是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兴趣,只喜欢在课堂上玩电脑游戏,老师一旦讲解知识性的东西,学生就没有兴趣听,所以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目前,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广,许多课程改革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完全可以融入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模式,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到真正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此过程中,希望学生转变以往的固有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看待信息技术课堂,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强调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可以从教师的角度入手,因为毕竟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对本课堂知识的了解远远大于学生,所以要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又或者是教师给学生们说明当今时代是科技的时代,信息技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需要创新,同时技术也需要革新,希望同学们能认识到这一点。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不管是在未来的就业中或者是人际交往方面,信息技术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把握,不仅仅局限于游戏和娱乐,还应该注意在正确的地方使用它。

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堂与语文数学课堂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不光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关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运用相结合,需要学生动手去操作,所以在课堂上,要求老师善于运用激励学生动手的方法,完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来,不光学生操作,老师同样需要在学生身边做出正确指导,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得到完全调动,大多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并没有兴趣听,或者是在玩游戏,学生的参与度低下,教师也并没有营造出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枯燥乏味。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善用教学方法激励学生,比如在课堂上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创造出好的机会;或者是利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们比赛做文件夹、做word文档、打字,这些都可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提高他们的能力。而且在电脑上,也有一部分可以利用的电脑工具,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它们,激励学生,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并适当采取强化手段。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激励教学策略的实施

1.运用方法的创新实现激励。

运用方法的创新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非常重要。因为老师需要认识到学生并不是对网络没有兴趣,相反,他们对网络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他们只是对信息技术课堂缺乏一定的兴趣,所以老师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将兴趣也转移到信息技术上来。所以老师需要在课堂中创造快乐,比如老师要认识到网络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原因是因为游戏和动画,如果老师能将这两种元素应用到课堂中,将会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在课堂上创造出快乐的价值。先是老师的讲解内容,如果光由老师用语言文字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如果老师将这些内容转换成动画或幻灯片的形式播放在每位同学的电脑上,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学;对于一些有能力的教师,还可以开发出一些游戏学习软件,学生们可以在边玩边学中体会到信息技术的神奇,这不仅使得学生有兴趣自己去动手操作,还学到了一定知识。但是这些方法的运用都需要老师积累教学经验,善于发现和创造,并把经验用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有兴趣去探索,这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老师还需要善于运用中学生的特点,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思维难以集中,大多数处于青春叛逆期,思维也很活跃,所以在课堂中,老师要改变以往固有的教学模式,只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创造,用多种角度解开问题。比如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对知识点加深印象,还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即使时间过很久,也能使他们对该知识留下较深的印象。使他们的思维一直保留在活跃的状态。还能将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课堂以外。比如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做一张电子贺卡,上面可以运用文字和动画特效,甚至可以给学生编成小组,然后在小组中集思广益,发挥各学生的能力。将制作好的贺卡送给老师、送给同学,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增进了学生的感情。这便是很好地利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的好例子。只要老师和学生善于创新,就会发现好点子。

2.在应用中实现激励。

在应用中实现激励主要是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而老师主要就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电脑的所有硬件设施,观察它们的具体位置,然后在老师帮助下,让学生拆除电脑硬件,对电脑硬件有一个基本的识别,再进行组装,虽然组装电脑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教材上也并没有作过多说明,但这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扩展与深化,因为这在平时生活中会用到,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组装电脑的乐趣。当然,老师要善用鼓励性的语言强化学生,而不能用刺激性的语言,让学生喜欢竞争,在竞争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另外,老师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能力,特别是当一些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需要大胆向老师提出心中的困惑,老师要耐心解答,也可以鼓励学生向老师大胆质疑,给出建议,比如可以利用发邮件的形式,鼓励学生将想说的话写在邮件上发送给老师,邮件的格式需要十分标准,这不仅使学生学到一课,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老师也要以耐心的态度解答学生的问题,对于发出的邮件,老师需要一一回复。

结束语

总之,将激励教学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相结合十分重要,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学习到信息技术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林联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激励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施[J].文理导航,2015(10):75-76.

[2]牟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J].读与写,2018(2):40-41.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
探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翻转课堂的设计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