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8-08-11 10:23朱迎丽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生活化小学数学

朱迎丽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越来越重视。小学数学是一门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有重要作用的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紧跟时代潮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学习新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160-0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学已经逐渐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与生活实际相互脱离。有些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解思维和思维的严谨性的培养,导致数学教育走进了误区。数学教育只有回归生活,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要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融合,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数学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一、新课程改革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失生活化教学目标

数学从生活中来又为生活提供服务,这充分体现出数学的实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倡数学生活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一般定为三维目标,这能够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把数学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并主动进行探索学习。

2.数学与实际生活相互脱节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理解能力。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把数学生活化简单的理解为形式化。他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不感兴趣,更别提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教材虽然经过了精心编制,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和习惯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材中的所选的情境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学生。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调动了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对系统知识的学习及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数学教学内容缺少生活元素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认同感。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的同时体验学习的快乐。但是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随着引进生活原型,但是所选原型与数学概念内涵不符,导致偏离了教学目标。如在进行轴对称的图形教学时,大部分教师只选择图标、脸谱、门等一些左右对称的图形,而导致有些学生把轴对称图形理解为左右对称。还有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特点而引入一些生活素材,使得生活素材偏离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生很难从生活的角度分析和理解数学知识。

4.教学手段单一

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中获得经验。在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是许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时候给学生简单地举例,很少使用游戏或者多媒体等形式建立生活化的开放性的课堂,因此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导致他们无法深层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有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为了生活化而创设不必要的生活化情境,使创设情境与数学知识缺少联系,使数学生活化成了形式主义。

二、新课程改革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1.树立科学的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更新和转变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并把生活化的理念融入到数学教学中,用发展开放互动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对待数学教学。同时在教学中融入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验生活,感悟数学知识,并树立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理念,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并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会学、爱好、学好。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勇于表现,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认真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开发利用生活中的素材

小学数学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一些素材,打破教材的限制,建立课内外相互结合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自觉主动的接纳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素材,把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教材有效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生活中的许多素材有些可能会对数学教学产生干扰,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或重组,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教学与生活间的联系,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

3.创设高效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如果创设的情境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越贴近,他们越对学习感兴趣,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越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习的内容多给学生创设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参与到学习中。如在学习比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人的身高与脚底长的比为7:1,拳头的周长与脚底长的比为1:1,告诉学生如果要去商店买袜子,不必脱鞋度,只要把自己的拳头和袜子比一比就可以了,然后再告诉学生,生活中涉及到比例知识的事例有很多,从而导入新课。给学生创设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并在情境中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同一种情境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行表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把握学科特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

三、结语

数学中的知识与人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生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设一些生活中出现的与教学有关的情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热情,并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左小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學教学生活化分析研究[J].才智,2018,(3):147.

[2]刘运香.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外交流,2018,(6):109.

[3]曹晓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7,(35):81.

[4]胡志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 中旬,2017,(5):41.

[5]苗宝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9):119-120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