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玉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改革,新课改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正确的定位,其中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形式,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德育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226-02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坚决秉持“教书育人”的理念,既要做到智育和德育相结合,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本知识内容外,更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寻找德育点,寓德于教,有机渗透,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
一、挖掘教材信息,寻找德育素材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者充分考虑了要同时进行智育、德育教育的需要,在例题、注释和练习题目中就有很多生动形象的图片以及具有说服作用的材料,这些都隐含德育教育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图片或文字背后的深意,理解编者的用意,共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如在学习“分一分与除法”一课时,教师通过习题中猴子分桃子的例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一共20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每一只小猴子都能得到5个桃子,但猴妈妈却没有将桃子分给自己,让学生分析并说一说猴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学生们经过讨论能体会到猴妈妈的伟大与无私,并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父母,让学生们举出生活中相似的例子,从而让学生们懂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体会到父母的爱意,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到德育内容。
二、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来自于生活,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可以这么说,数学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教学三维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相关德育信息,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一节课数学课的任务不仅仅只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让学生掌握数学技能。而是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真谛,从而内化、固化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进行“时、分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数学教师首先要要求学生学会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意义,然后教会学生观察钟面,知道如何计算时间。接着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适当的德育教育,要学生科学安排时间、准确掌握时间,珍惜时间,成为时间的主人。这一案例中,就是教师将教学情境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在此过程中,恰当地进行德育教育,告诉学生珍惜时间把握时间的道理。
三、结合教学过程,进行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数学课不同于品德与社会课,也不是班队会,有其自身特点,不能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说服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某个点,抓住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适时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有这样一道题:8路公交车上共有46人,在百货大楼站下车28人,上车13人,问现在公交车上共有多少人?教学时,先让学生从数学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一种是先下车后上车,一种是先上车再下车,然后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作为学生自己是采用哪种做法,哪种做法更好些?通过这个例子不仅是让学生练习了两位数的加减法,且在例子的叙述中告知学生在乘坐公交车时应先下后上,懂礼貌讲文明,熟识有关交通秩序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科知识与德育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们知道在乘坐公交车时应注意的安全知识,应做到的文明准则,从而提高学生的文明礼貌的行为素养。
四、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仅寓教育于课堂教学过程,还可在课外学习或课前调查等活动中進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让学生开展当一回小管家活动,求同学们每天晚上统计一下爸爸妈妈当天的开支情况,用一个表把每天开支的各个项目、金额记录下来。统计完一个星期后,计算一下自家每天花多少钱,一周花多少钱,照这样算一个月要花多少钱,爸爸妈妈一个月有多少收入,计算、比较,谈自己的想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家长的不容易,并对学生进行了勤俭节约教育。
五、教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我国著名的古代教育先行者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秉承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典范作用,教师既要言传,更要身教,做到即教书又育人,为人师表。小学生天生具有向师性,老师在他们心中都是神圣的。他们对老师的一言一行总是充满崇拜,哪怕老师的一个小小的动作,不经意间的一个行为,他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并立刻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来。如,数学教师讲课过程中提问时经常性地运用“请”“谢谢”等字眼,也容易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懂礼貌的好习惯,教师与学生的联系除了课堂授课之外,还愿意和学生分享知识、分享快乐,而且对学生的表达充满耐心。学生在与教师交往的过程中,也会默默学习教师的这些优良的行为习惯。通过教师日常的言行举止可以影响学生的品德还有很多方面,如:守时、遵守纪律、诚实守信等。故此,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起到好的示范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塑造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优势。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新时期新课改与新理念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立足于数学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优势,挖掘数学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最终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促进学生未来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7,(14):14-15.
[2]谢久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3):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