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洵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探讨在“双工联动”的模式下,如何让资助工作真正起到“授人以渔”的效果。
【关键词】“双工联动”;贫困生;发展性资助
国家从2007年开始针对贫困大学生建立了贫困资助体系,通过国家奖助学金的形式尽可能地保障经济困难学生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这个群体也在不断地扩大,能否妥善开展资助工作是关系高等教育长效发展的一大课题。本文基于“社工进校园”活动与原来高校的学工进行联动,探索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的新路径。
一、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贫困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很多高校的资助工作都是站在资助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忽视了贫困生的主体地位。高校重视资助金的审核与发放工作,但对贫困生的心理层面则关心不足。贫困生作为被给予者,既不能对资助方案提意见,也不能对资助形式有不同的声音,只能被动地接受。长此以往,贫困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和自卑情绪,不利于自立自强精神的建立。
(二)贫困资助“助困”不“育人”
目前很多高校的資助重点倾向经济型资助,即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层面,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育人工作。如果只是“助困”不“育人”,贫困生则不一定对“资助”有感恩之心,有的甚至萌发抱怨之意。资助工作重要的一点在于不仅仅满足贫困生对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满足他们通过自身的奋斗摆脱现状的需求。
(三)权利义务不平衡削弱贫困生的自立意识
是否附加义务一直是高校资助工作备受争议的话题。一方面认为附加义务可能会迫使他们中断学习,失去了资助的本意;另一方面认为受助作为一种权利也必须有对等的义务,否则会让有些同学产生依赖心理,也存在“不拿白不拿”的心理。因此,权利与义务不平衡会削弱贫困生的自立意识,他们容易对这种无需任何成本、无需任何付出的资助产生依赖感。
二、“双工联动”模式下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的路径探究
在“双工联动”模式下,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通过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帮助学生从“经济脱贫”走向“心理脱贫”,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就业能力,从传统的经济帮扶转向以“能力帮扶”为主体、“心理帮扶”为辅助、“思想脱贫”为目的的资助模式,帮助他们树立自立精神、诚信品质、社会责任和感恩意识,形成新型的以贫困生发展成才为导向的发展性资助理念。
(一)对主体性的重视激发贫困生自立意识
发展性资助是以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导向的,重视贫困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给予贫困生话语权和主动权,激发他们的自立意识,让贫困生从经济和心理上脱贫。“双工”通过“发展性项目”的培训,提高贫困生的自信心,并且培养其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的能力,指导其学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挫折,以自强不息的理念、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让理想信念的种子在其心里生根发芽,这才是高校贫困资助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经济与心理并重塑造贫困生健全人格
贫困生不仅需要经济资助,心理疏导同样重要。经济上的贫困可以通过自主方式缓解,而心理问题必须通过心理疏导才能改善,这是两个并行不悖的育人途径。“双工”在贫困生问题上注重“联动”,学工侧重经济资助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社工侧重心理脱贫。学工可以把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推荐给社工,社工利用个案或者小组方法,引导他们客观全面地看待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中出现的社会分层和贫富分化,用“优势”的视角树立自己的自信,重新检视自己,以阳光积极的心理助推其自我成长,从经济和心理并重塑造贫困生的健全人格。
(三)依托双创平台优化资助模式
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为中国经济继续腾飞打造了“双引擎”。贫困资助方式如果能从帮助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入手,依托“创新创业”的平台优化资助模式,让贫困生资助从“助困”向“育人”的方向发展,从经济型资助转向发展型资助,真正建立“授人予渔”的发展性资助体系。
高校可以立足资助内涵,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创设自助平台,依托专业学科优势,不断增强资助育人工作的效能,优化发展性资助模式。学校也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克服习得性无助感,使其敢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四)整合社会资源助建发展性资助体系
目前,高校的资助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从2007年开始,国家累计发放的奖助学金金额超过百亿,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高等教育是社会底层人民向上流动的一个重要途径,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资助工作的任务不断加重,仅凭国家的财政支持难以面面俱到地做好此项工作。高校在贯彻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和落实相关措施的同时,可以整合社会资源助建发展性资助体系。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单位,为贫困生提供寒暑假带薪实习机会,让贫困生一方面可以利用假期在企业生产一线实践体验和锻炼自己的专业实操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解决经济问题。
三、结语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保障教育公平、确保贫困学生享有同等教育权利的庞大系统工程,它不仅有利于保障国家高等教育公平,更有利于校园乃至社会的稳定和谐,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如何既能在经济上得到资助又能在心理上脱贫是高校资助工作与时俱进需要不断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康.发展性资助视阈下高校贫困生
双创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 2017(21):21-23.
[2]涂荣.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人文关
怀及其实现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 2017(08):3-6.
[3]潘燕,邵应宝.我国高校贫困资助体
系不足及其完善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15(16):142-144.
【本文系2017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课题“‘双工联动模式下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基于东莞理工学院的经验分析”(2017SZY123)、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基于双工联动模式下学生社区管理APP的设计”(201711819004)、东莞理工学院2017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