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予 张黎俐 张雅晴
〔摘 要〕当前我国各高校的人才引进已经成为提升高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举措,而对高层次人才的发现和评估则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高水平学者的发现、学者学术影响力的分析与定位、学者学术水平的综合判断3个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针对海外高水平学者的筛选、分析和评价方法,可以为学校的人才引进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人才发现;人才评价;人才引进;学术影响力;学术水平定位;文献计量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8.06.014
〔中图分类号〕G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8)06-0093-06
〔Abstract〕Nowadays,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universities,and the discovery and evaluation of high-level tal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In view of the three practical problems,discovery of high level scholars,the analysis and orientation of academic influence of scholars and the comprehensive judgment of academic level of scholars,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methods of screening,analysis and evaluation for high - level overseas scholars,which c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in schools.
〔Key words〕high-level talent;talent discovery;talent evaluation;talent introduction;academic influence;academic level positioning;bibliometrics
高校师资队伍质量的提升是“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工程启动以来,高层次人才的聘任成为各高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其中以留学人才为主体的海外人才是国内各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各高校都投入大量资金引进高水平人才,力求为提升办学实力和科研水平、布局学术研究领域前沿和创新高地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在这一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海外人才识别和评估方法,有助于高校人事部门筛选学科尖端人才和领军人物,把握其在本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定位,高校图书馆可以依托其学术数据库中海量的科研数据,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文献计量学和专业背景优势,开展对海外高水平学术人才的追踪和评价服务,将图书馆信息知识服务拓展到高校的科研管理与决策支持中,对图书馆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深化创新服务模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已开展了人才评估的相关工作,例如杨眉等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学校引进人才开展的学术产出评估服务[1],李远明等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遴选出某高校的学科领军人才及候选人[2],另外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3]、清华大学图书馆[4]、同济大学图书馆[5]等国内高校图书馆都开展了为本校人事部门提供人才引进相关信息的咨询服务。本文以海外高水平的青年学者为对象,从高水平学者的发现、学者学术影响力的分析与定位、学者学术水平的综合判断三个实际问题出发,基于文献计量学设计针对高水平青年学者的筛选、分析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学校人才引进工作提供参考和起到借鉴意义。
1 具体实施方法介绍
1.1 问题的提出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解决以下3个问题:
问题1:如何设置合理科学的筛选条件,以便从全球数以万计的研究人员中选出符合条件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者。由于涉及的数据庞大,因此需要指标在计算量上简单,能够快速地描述学者学术水平的全貌,提供一个学者的初选名单。
问题2:针对学者的初选名单,如何设计一个多维度的评价框架,对各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进行细致地分析。事实上,学术影响力的内涵是多样的,不仅意味着学术的传播面和活跃度,也是学术质量的一种表征,同时还体现了学术成果的重要性,例如论文数量、论文总被引次数可以代表学者的学术传播度、辐射面,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论文所在期刊的水平可以代表学者的学术质量,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等又可以代表学者在前沿研究上的学术影响力。因此一个全面细致的评价框架能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准确有效地把握学者的学术水平以及目前在相关学科领域所处的位置。
问题3:在对学者学术水平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为各学者的学术影响力给出一个最终的判断,例如以具体评分分值或者类似“建议引进、不建议引进”的结论等形式给出综合评价结果,这样才能帮助人事管理部门在短时间内从整体上把握学者的学术水平,从而提高决策效率。
1.2 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3个问题,我们首先以h指数作为筛选条件筛选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者,然后从学术质量、期刊水平和高水平研究3个维度对各学者进行分析,并且分别设置代表国内一流水平和世界一流水平的两条参考基准线用以准确定位学者研究水平的位置,最后利用多属性决策的方法将学者各个层面的学术表现加以综合,作为学者学术水平的总体判断。需要指出的是,本文采取的方法是将学者和参考样本的学术论文分配到各个ESI学科上,单独就某一个ESI学科上的学术表现进行探讨,分析与评估的结果只代表学者在限定学科上的学术表现,并不代表其所有学科论文的学术水平。以下是具体的解决方案介绍。
1.2.1 学者筛选条件的设置与发现方法
高水平学者筛选与识别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学者的“初选名单”,以便能为接下来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提供合适的人选。为此我们有以下设想:
1)筛选条件应着重反映最近一段时期学者的学术表现。在本文中限定论文数据统计时间范围为2010-2017年这一时间段。
2)筛选条件主要通过文献计量指标体现,相应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单一指标和综合性指标两种方式。单一指标主要是从产出、质量等各个方面对评价对象就单一维度的学术表现进行评价,而综合性指标例如h指数、p指数等,通常可以用一个指标将研究实体在不同角度的科研绩效综合起来表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实体的整体面貌,如h指数则是论文数量和质量的结合[6],p指数与被引次数、被引率相关性显著[7]。本文选择h指数作为筛选条件,h指数具有计算简便的优点,通过这一个指标便可以快速描述学者学术水平的全貌,能够提升筛选高水平学者这一环节的效率,至于选取的学者到底哪些方面表现较好,或者是否在一些方面还存在欠缺,则是留到下一个环节来做细化分析。此外h指数自从2005年提出以来,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地认可和应用,这也可以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本文针对的是在海外高校或研究机构任职、年龄大致在40岁以下的华人,筛选条件具体的指标值选择国内该学科领域的青年优秀人才作为参照标准。本文在教育部公示的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建议人选中,选择相应学科領域的青年长江学者,以其2010-2017年的h指数分别作为海外华人学者筛选条件的参照标准值。
1.2.2 学者学术影响力的分析与定位
按照1.2.1所述方法确定了高水平学者的“初选名单”后,接下来的任务是对名单中的学者学术水平做更进一步地分析,目的是从不同的维度揭示学者的学术水平。在本文中我们侧重对学者的学术质量、期刊水平以及在前沿研究等高水平研究领域的表现进行分析。然后引入国内一流水平和世界一流水平两条基准线,判断学者在该领域研究中所处的位置。
1.2.3 学者学术水平的综合评价
评价学者学术水平的高低涉及因素众多,很难从单一指标来说明其学术水平的高低程度。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利用学者学术影响力的多个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基于“逼近理想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对体现学者学术影响力的多个关键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2 海外高水平华人学者的发现
2.1 筛选条件参照标准的确定
在教育部公示的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建议人选中,属于化学一级学科的青年长江学者有12名,分别计算其在2010-2017年这一期间属于ESI化学学科的论文集合的h指数,见表1。
表1中12位学者h指数的中位数为16.5,于是将h指数大于16.5作为筛选条件。
2.2 初选名单的确定
在InCites数据库中可以查看到全球ESI化学学科领域的所有研究人员,首先排除中国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然后选择h指数大于16.5、并且名字拼音为华人的研究人员,最后排除掉一些未标注工作单位的人员后,共计395位研究人员。此外,除了从InCites数据库中获取相关学者的论文相关数据,还需要利用网络搜索工具,搜索相关学者的其它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教育背景、籍贯、研究方向、职称、与国内的学术交流、是否在国内高校已有兼职等信息。
由于篇幅限制,下面只列出其中14位学者的部分信息,见表2。从表2可以看到,相关学者的年龄基本在40岁以下,均具有国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的教育背景,除极个别学者已经获得教授职位外,大多数学者的职称都还只是助理教授或讲师。
3 高水平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
这一部分的任务是针对筛选出的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其学术影响力进行细致全面地分析,并且把握学者在本学科领域的研究中所处的位置。
3.1 学者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框架
分别从学术质量、期刊水平和高水平研究3个方面对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进行描述。选取的具体指标如下:
1)学术质量:用指标MNCS表示,MNCS指标是对篇均被引次数的标准化处理,由Opthof和Leydesdorff提出[8],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i表示第i篇论文的被引次数,ei表示第i篇论文所属学科的篇均被引次数。该指标是研究实体学术质量的表现,并消除了不同文献类型、不同出版时间和不同学科领域的文献在被引次数上的差异。
2)期刊水平:用该学者发表论文所在期刊影响因子的均值AJIF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3)高水平研究:用该学者发表的ESI高被引论文率表示。高被引论文是指按同一年同一个ESI学科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按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在前1%的论文。学者论文集合中高被引论文的比例体现了该学者在前沿研究等高水平研究领域的表现。
3.2 参考基准线的确定
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学者在学科领域研究中所处的位置,选取分别代表国内一流水平和世界一流水平的两条基准线,将学者在各个指标上的表现与基准线进行横向比较,以便把握其学术水平的真实定位。
3.2.1 参考实体的选择
选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育部第4轮学科评估化学学科前两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ESI化学学科中国高校第1名)3所高校在化学科各个指标的平均表现作为国内化学学科一流水平的基准线。
选取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剑桥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中化学学科排名前3的高校)3所高校在化学学科上各个指标的平均表现作为世界化学学科一流水平的基准线。
3.2.2 参考基准线的确定
1)MNCS值基准线
选取的3所国内高校化学学科的MNCS值为1.55,因此国内学术质量的一流水平基准线为1.55。
选取的3所国外高校化学学科的MNCS值为2.08,因此国外学术质量的一流水平基准线为2.08。
2)期刊影响因子的均值基准线
选取的3所国内高校化学学科的期刊影响因子的均值为4.75,因此国内期刊水平的一流水平基准线为4.75。
选取的3所国外高校化学学科的期刊影响因子的均值为6.38,因此国外期刊水平的一流水平基准线为6.38。
3)ESI高被引论文率基准线
选取的3所国内高校的ESI高被引论文比例为2.43%,因此国内高水平研究的一流水平基准线为2.43%。
选取的3所国外高校的ESI高被引论文比例为3.72%,因此国外高水平研究的一流水平基准线为3.72%。
通过选取的代表国内一流水平和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在化学学科各指标上的表现,可以得到国内一流水平和世界一流水平基准线,见表3。
3.2.3 学者学术影响力的分析与定位
通过InCites数据库可以获取表2中14位学者在MNCS、期刊影响因子均值和ESI高被引论文率3个指标的具体指标值,见表4。
从表4可知,在学术质量维度,14位学者均超过了国内一流水平基准线,但有2位学者未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基准线;在期刊水平维度,有1位学者未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基准线,有2位学者未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基准线;在高水平研究维度,有2位学者未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基准线和世界一流水平基准线。总的来说,14位学者中有12位学者在3个维度的表现均超过了世界一流水平,另外2位学者中,12号学者的学术质量和期刊水平仅超过国内一流水平,高水平研究维度未达到国内一流水平,14号学者仅在学术质量维度超过了国内一流水平。可以看到,通过国内和世界两条基准线,各学者学术水平的定位可以很直觀地显示出来。
另外,同一个学者在不同维度上的表现也存在差异,例如1号学者在学术质量和高水平研究方面表现较好,但在期刊水平上表现一般;而13号学者虽然学术质量方面表现一般,但是期刊水平却有较好的表现,因此机构在准备引进相关人才时可以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重点考察能够补上本机构学科短板的学者。例如四川大学化学学科在期刊水平维度最接近国内一流水平基准线,其次是学术质量维度,在高水平研究维度上表现最差,因此可以优先考虑高水平研究表现较好的学者,例如1号、4号、9号和13号学者,其次可以考虑学术质量表现较好的学者,例如1号、4号和9号学者。
4 学者学术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
为对学者的学术水平做出综合判断,在3.1确定的评价框架基础上进行扩充,选择了8个二级指标和3个一级指标,构成一个用以评价学者学术水平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二级指标的权重[9],见表5。
其中,PRS是Bornmann等提出的百分位数指标[10],计算公式如下:
p(x)是进入前1%、99%~95%、95%~90%、90%~75%、75%~50%、50%~0这6个百分位区间的论文比例,x=6,5,4,3,2,1,表示各百分位区间论文比例对应的权重系数。14位学者各指标值见表6。
下面利用TOPSIS将所有指标进行综合计算,用以对学者的学术水平进行定量描述。计算过程如下:
按照表6中数据,可得各学者最终的评价结果,并按总体评价结果排序。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各学者的总体评分对应一个评价等级,例如{0.5以上,0.3~0.5,0.3以下}对应{优,良,一般},可以得到各学者的总体评分以及评价结论见表7。
表7中总体评价结果越靠前的学者,说明其学术水平总体越高。例如前3位的学者在3个维度上的表现都较为均衡,而第4和第5位的学者,虽然在高水平研究方面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准,但是其学术质量维度表现较差,一定程度“拖累”了其整体的学术水平,与之类似的是排第6位的学者,在期刊水平维度表现较好,说明其论文大多发表在高水平的期刊上,但是学术质量和高水平研究方面却相对较差。
5 总 结
对高水平学者的筛选、分析和评价是目前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目的是为其它相类似的人才评估工作提供一个思路,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做了以下总结:
1)本文对学者进行筛选、分析和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应当考虑更多的能够代表学者学术水平的数据,例如基金、奖励、专著、学术声誉以及在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情况等信息。
2)学者的籍贯、国内的教育背景、与国内学术交流的情况是影响学者加入机构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对学者进行调研时,应当充分运用网络搜索工具对上述关键信息进行整理,图书馆馆员的信息检索与情报分析技能在这项工作中则具有相当大的发挥空间。
3)本文主要针对的是40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在实际应用中考察的学者年龄分布可能更广,因此还需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者建立不同的筛选条件,以便区分不同学术年龄的学者。
参考文献
[1]杨眉,范秀凤,潘卫,等.高校图书馆辅助人才评估服务方法探索与成效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5):29-34.
[2]李远明,余慈爱,王文兵.高校领军人才发现与评价——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探索[J].现代情报,2012,32(11):34-38.
[3]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科技情报服务[EB/OL].http://www.lib.hust.edu.cn/ArticleChannel.aspx?ChannelID=214,2018-01-30.
[4]清华大学图书馆.文献计量分析服务[EB/OL].http://lib.tsinghua.edu.cn/service/docqua.html,2018-01-30.
[5]同济大学图书馆.情报分析与服务—人才评估[EB/OL].http://www.lib.tongji.edu.cn/ia/?cat=24,2018-01-30.
[6]宋振世,周健,吴士蓉.h指数科研评价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117-121,135.
[7]王圣洁,蒋旭,何晓庆.期刊P指数与其他评价指标相关性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1404-1407,1413.
[8]Opthof T,Leydesdorff L.Caveats for the Journal and Field Normalizations in the CWTS(“Leiden”)Evaluations of Research Performance[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0,4(3):423-430.
[9]L S T,G V L.Models,Methods,Concepts & Applications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New York: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2012:3-5.
[10]Bornmann L,Mutz R.Further Steps Towards an Ideal Method of Measuring Citation Performance:The Avoidance of Citation(Ratio)Averages in Field-Normalization[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1,5(1):228-230.
(实习编辑:陈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