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霖
现有国际配送网络是一百多年前基于B2B需求产生的,还没有真正基于B2C的跨境电商配送网络。
在去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有什么创新能输出到全世界。当时我的回答就是:中国物流行业“去中心化”的机制。
中國物流行业每年都必须面对全世界物流领域最难的一道题,就是怎么解决“双11”期间的物流问题。
2013年“双11”创造了1.67亿个包裹,到去年这个数字已达8.12亿,首尾相连能绕地球1200圈。
这样一道难题,不是任何一家物流公司自己能解决的,必须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物流要素、物流资源进行整合。问题在于,即使一个公司里的不同团队之间协同,都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怎么能在这样大规模、大范围前提下,在不同企业间协同?
首先,所有平台上的企业要获得一样的数据,如果大家花很多时间去探讨谁的数据正确,是没有办法高效协同的。
我们3年前开始在全行业推广电子面单,把原始包裹进行数字化处理。去年“双11”,电子面单渗透率已达到90%,相当于给每个包裹发了个身份证。电子面单对物流要素进行数据化后,人工智能就有了用武之地。当订单打印出来时,通过智能算法,就能知道包裹应分配到哪个物流中心。
其次是资源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去年物流行业为应对“双11”,准备了3000万平米的仓库,有超过300万从业人员参与,末端有3万个菜鸟驿站、20万自提柜。
再次是全链路的自动化。大型电商仓库经常以10万平米为基数,相当于十几个足球场大小。拣货人员在仓库里一天要走近20公里,劳动强度非常大。打造超级机器人仓,可以从原来的人拣货变成货找人、车找人,实现拣货路径的自动化,让效率和体验都有所提升。
对物流行业来说,“今天的峰值可能是明天的常态”。未来包裹量增长将越来越快,我们要在以上几点继续加码,为日均10亿个包裹做好准备。
目前末端派送压力也非常大,而现在时速15公里以下的低速机器人技术越来越成熟,怎么把这些技术快速运用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环节,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此外,全球化挑战也是需要积极应对的话题。未来两年,跨境电商体量会越来越大,但现有国际配送网络是一百多年前基于B2B需求产生的,还没有真正基于B2C的跨境电商配送网络。
如何链接全球合作伙伴?打造一个面对B2C的网络是非常重要的。3年前,俄罗斯消费者在阿里巴巴购物,从下定单到签收平均约需45天时间,通过不断打通数据、优化流程,现在已经降至10个工作日。
对政府而言,这也是重大挑战。上海海关已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海关,但在跨境B2C模式爆发的当下,一天报关量就超过一百万。为此,必须在整个流程、系统上进行深度再造。
总之,未来物流发展必然是个全球话题,想对全球实现72小时抵达,靠任何一个物流企业都没有办法完成。我认为,应由中国向世界输送解决方案,把全球物流企业链接起来,把全世界物流要素整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