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段位制改革及在高校推广的意义

2018-08-11 06:34陈理标许振刚
武术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散打武艺

陈理标 许振刚

摘要:长期以来,在国人思想意识中,传统武术是中华独有的能克敌制胜,防身自卫,保家卫国的神奇武功。考究武术(套路)的运动本质,其实为武舞艺术,是受宋朝统治理念重文轻武影响,使武学逐渐演变成套路武舞艺术化的结果。尤其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等一系列政策,促使武术完全套路艺术化。为使武学回归技击本质,必须对现行武术称谓和运动形式进行改革:(1)日武术技击(或散打):突出格斗对抗;(2)日段位制武艺:段位制武艺需要单练套路动作与对练套路动作相匹配,突出了套路动作攻防招式的应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动作的技击意义与掌握攻防技术,并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其属于艺术性质;(3)日武舞或武艺:由于套路纯属艺术,名副其实,易于传播。

关键词:段位制武艺 武舞 武艺 武术技击 散打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7—0043—04

1 前言

一场武术散打“狂人”徐晓东打假风暴,惊醒不少国人,虽然后来被压制下去,然而已影深远。由于受传统文化,武侠小说等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国人的思想常识中,武术能防身自卫,强身健体,冷兵器时代,更是保家卫国,报仇雪恨的神奇武功。然而,现代武术,尤其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已完全套路化和艺术化,它不再具有防身自卫的功能,只有锻炼身体的作用了![1]这是由武术运动的形式——武术套路化和艺术化所决定,即当武术由实用的进攻与防守基本技术练习和对抗练习变成花俏的套路艺术表演时,武术就失去其克敌制胜,防身自卫的功能,不管人们多么的不愿意,然而,事实就是这样。就像中国古代足球(蹴鞠)一样,这种早在轩辕黄帝时代就产生的踢球游戏[2],汉唐兴盛,上至天子下至黎民都爱玩[3],直至宋朝之前都是身体可接触的对抗性运动,故能代代相传,但自宋以后,演变成非接触的隔网技巧表演[2],至元朝蹴鞠终于消失!为防止武术由对抗技击性质演变成套路艺术表演后,重蹈古代足球消亡的命运,厘清武术运动形式,进行段位制改革,以期传承与推广,意义重大。段位制改革,一方面迫使套路编制趋于实用减少花式,单练与对练匹配相符;一方面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课题试述传统武术套路的形成,段位制改革的必要性,并以传统太极拳套路教学和段位太极拳教学为例,进行实验比较,结果证明:段位太极拳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优于传统太极拳套路。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1)我国武术运动竞赛及社会开展情况;(2)我国部分重点大学本科太极拳课程;(3)对中山大学本科太极拳选项课随机选择3个教学班为段位太极拳教学实验组(A组,其中男40人,女50人);另3个教学班為传统太极拳教学对照组(B组,其中男40人,女48人);身体健康,无特殊疾病,进行教学比较。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

利用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料和网络平台,研究中华武术的形成,当前武术运动竞赛和社会开展情况,搜索查阅我国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情况相关文献资料30多篇,了解国内高校传统太极拳课和段位太极拳的教学动态,教学内容,手段和考试内容,方法等。实地调查广东高校和我国主要重点大学段位太极拳教学状态,并对有关专家进行访谈。

2.2.2 问卷调查法

(1)对部分全国重点大学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份,回收率92%,主要调查太极拳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试内容和方法。(2)对中山大学太极拳课的学生进行学习前和学习班后的问卷调查,发放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主要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意向。

2.2.3 实验比较法

根据学生在网上自愿报名随机筛选出来的6个太极拳班,每班30人左右,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对A、B两组进行实验前、后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与研究,观察,记录学生的上课表现(包括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或被动消极,认真或得过且过,上课气氛是兴奋热烈的或消极压抑的),意向等诸多方面的指标差异,问卷调查个人或小组讨论等,课程结束后进行相关考试项目的成绩比较。实验组教学设计:太极拳基本功,杨式段位太极拳一段单练套路,对练套路,对动作招式进行拆招对练,考核内容为单练套路,对练套路,拆招演练;对照组的教学设计:太极拳基本功,杨式简化太极拳24式单练套路,考核内容为24式单练套路。A、B组均配音乐。对相关数据进行数据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对部分全国重点大学太极拳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内容的调查结果如下(见表1)

由表1可知,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传统体育太极拳课教学和考核内容还是以太极拳单练套路为主,段位太极拳教学较少。

3.2对中山大学学生太极拳课学习态度,兴趣和意向问卷调查结果

表2显示,教学前学生学习态度总体上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教学后,实验组无论学习积极性,兴趣和

意向等方面的变化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均小于0.01。

实验结果表明,段位太极拳教学(A组),无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意向都明显优于单纯的太极拳套路教学B组(t检验均小于0.01)。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实验组的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习认真,勤奋,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学习和考试。在课后,经常看到实验组同学一起练习,有单练,对练,甚至切磋比试等。由于段位太极拳教学内容丰富,既有拳术基本功和单练,又有对练,动作拆招攻防练习,对抗练习等,更贴近攻防实际应用,学生更愿意学习,使得课堂气氛热烈,而对练要求两人必须默契配合,增进同学间的互动,促进彼此的友谊,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位同学的专项作业这样写道:“……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还了解到太极拳一招一式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武学原理,这并非凭空想象而来,在与同伴对练时,更切身体会到,原来一穿一捋,一拦一锤,都可以告诉我们,面对对方进攻时,我们应该作出怎样的正确反应?”并进一步感叹道“这次体育课虽然不是我一开始想选的课程,但学习的过程让我感受非常快乐,学到了很多东西,还结交了许多新伙伴,所以,我不后悔,相反,我非常高兴和太极拳来一次美丽的相遇。”而对照组的同学上课时则气氛不够热烈,互动少,很难提高同学的积极性。

4 讨论与建议

4.1 讨论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开展的太极拳课甚至武术课,基本是套路课,由于不注重实战对抗的实用性,教师只想教会学生如何把动作学得更像,更规范,演练得更好看。渐渐地,教授者对于这些动作的技击作用也是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学习者也只是照葫芦画瓢,更不用谈实战对抗。由于学生不理解动作的攻防意义,没有对抗练习,因此无法刺激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程变得枯燥乏味。[4]尽管教师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威逼利诱也无济于事,收效甚微,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专业或业余武术套路比赛,自选套路怎么打得好看就怎么编,基本上是花拳秀腿,动作有何意义,演练者并不知道,这与传统武术作为防身自卫相去越来越远。而所谓太极拳,它首先是“拳”,即具有攻防技击作用。徒手攻防技术的获取,必须通过掌握基本技击技术,即步法,拳法,腿法等,特定招式的进攻防与守用法解释及实践,力量,速度,耐力等体能练习,推手,击靶,对练,实战比试等一系列活动。然而,现代武术,尤其新中国成立以后,把武术列为表演项目,制定《武术(套路)竞赛规则》[1],武术已完全套路化。

武术套路的本质是武舞艺术。武舞,早在先秦时期已出现,而剑舞则最为流行。《史记.鸿门宴》谋士范曾授意项庄若借剑舞之机刺杀沛公,入宴祝寿日:“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庄剑舞,而项伯亦剑舞,并以身护沛公,庄不得击。[5]说明当时人们已用剑舞来助兴。到了唐朝,剑舞已发展到极高水平。如唐朝著名诗人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云:“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剑舞水平可谓炉火纯青,登峰造极,难以形容,据说唐朝大书法家张旭因看了公孙大娘的剑舞而得草书名扬千古。

在宋朝之前,习武与习武舞是泾渭分明,各不相干的事情,前者是为了防身自卫,克敌制胜,属武力技术范畴;后者是为了娱乐,属文化艺术范畴。但自宋朝以后,由于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提出“以文制武”,“将从中御”,“宰相需用读书人”,“内守外虚”[6]的治国之道,使得传统武学思想发生变化,军队武勇训练逐渐演变成武术套路花法艺术表演,“套子”武术产生,并得到空前发展,以武艺之名,以讹传讹。唐朝武举以武学为主,宋朝武举则是以文为主,武学“虽弓力不及,学业卓然,也可为优等,补上舍”,“武艺不及格而晓术数,知阵法,智略可用,或累试策优等,悉旨补上舍”。[7]军事武勇训练不注重实技,以套子武术表演虚张声势。数量庞大的禁军还专门从各地征召精于武艺杂技百戏者列为军籍,领取银饷,专习套子武术以供表演[1],这种套子武术迅速影响民间。由于城市的形成,商业的产生,出现了大量以练套子武术表演卖艺为生的职业艺人,使套子武术迅速走向商业化,如使拳,使棒,舞刀,舞剑等。[2]开馆授拳成为商业行为,为吸引更多的学徒,教头们往往穷尽其能去神化其拳,吹嘘能一招克敌制胜,教的却是套子武术(武舞艺术)。艺术的形、神风格是很难把握的,學习者花费比学武术技击更长的时间亦难有所获,而学者需要的是武功,教者目的是为钱财。为了能从学习者那里赚到更多的钱财,最好的办法是,延长其学习时间,并无论学习者多么努力也无法战胜师傅。武术套路本质是艺术,因此,拳师们可以无限期留住学弟以达到稳定甚至增加财富收益的目的,故在传统武馆“习武”,是很难出师的。你要打赢师父吗?那是不可能的,一则师父不希望,二则师父教的根本就不是真功夫,是武舞艺术!散打取胜只能通过实战,而艺术属文化范畴,怎么说都可以,所以教头们通过包装总能混下去,后来者如法炮制,这是自宋以后武术派别与兵器种类繁多的根本原因。

为使中华武术回归本质,重振汉唐遗风,必须对武术进行分类改革,它关系到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的生死攸关问题。武术由纯单练套路形式变为段位制后,有单练、对练、招式拆解与实战等的练习模式,迫使套路动作编制要催于实用,单练与对练相符。通过对传统太极拳套路教学和段位太极拳教学实验比较,证明段位制武术教学更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具技击实用性,课程结束后学生更愿意进一步学习,民众更喜闻乐见。

4.2 建议

(1)武术技击形式。即对目前的散打比赛,中国功夫擂台赛等,进行适当的改造,使之更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类似于MMA(综合格斗术)比赛,却又有所区别,以彰显中国文化特色。武术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即只有通过技击才能反映武术的攻防能力,其它都是围绕提高攻防能力而展开的一系列训练方法和手段。广泛开展武术技击比赛,是塑造国民勇敢顽强,坚毅不屈,刻苦耐劳,遵守规则,永不言败,忠诚守道的尚武精神的必由之路。

(2)段位制武术形式。段位制武术需要单练套路动作与对练套路动作相匹配,突出了套路动作攻防招式的应用,而动作拆招练习,对抗比试等系统性练习,在一定程度上使学习者掌握攻防技术的作用。由于传统武术套路没有实用性,远离武术本质,在讲究实用主义和早已却魅的现代社会,无法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建议高校广泛开展段位制武术教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动作的技击意义,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尽管段位制武术虽然还未完全脱离传统民间武术的艺术性特质,但增加了对练环节和拆解实用技击环节,使练习者能明白武术套路各动作招式具体运用,使套路艺术与防身自卫相并发展,是武术回归技击属性的一大进步。因此,推广段位的意义重大。

(3)武舞或武艺(套路)形式。由于传统的武术套路本质上属于武舞艺术,如宋朝已有使拳,使棒,舞刀,舞剑等……,尤其新中国建国后,经过多年的套路推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建议把传统武术套路比赛更名为“武舞比赛”或“武艺比赛”,这样更名副其实,名正言顺,自成一格,亦易于开展,更容易为世界所接受。正如芭蕾舞是仿照天鹅运动姿势而创的一种舞蹈艺术,却自成一派,继而影响全球,风靡世界一样,武舞艺术,仿照武术技击运动而成,如舞剑(套路)之凤飞龙翔,舞刀(套路)之气势如虹,使棍(术)之一夫挡关,太极套路之行云流水,南拳(舞)套路艺术之猛虎下山等,有其特殊艺术韵味,必也可以影响世界。

参考文献:

[1]林伯源.中国武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446-460.

[2]李季芳,周西宽,徐永昌.中国古代体育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168-180.

[3]吴文忠.中国体育发展史[M].国立教育资料馆,1981:29.

[4]陈理标.武术散打合作学习与课堂实战对打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搏击.体育论坛,2014⑷:87-88.

[5][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123.

[6]郑国平,论北宋的内守虚外国策[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42-48.

[7]文定旭.宋代武举弊端浅析[J].贵州文史刊,2000(5):13-15.

猜你喜欢
散打武艺
金色的手表
李兰娟
男人的较量
“故事”与“新诠”——对话武艺
武艺 二十四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