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祥,冯 飞
(红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黄冈 438400)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者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致[1]。约有三分之一STEAMI患者无胸痛表现,主要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此类患者在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现象[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STEAMI的主要方法[3],不同症状的患者治疗效果存在差异,诸多因素影响患者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和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分析无胸痛症状STE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时间的相关因素,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PCI的219例STE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8例,女101例,年龄23~78岁。将2组患者按照发病时是否有胸痛分为胸痛组和无胸痛组。胸痛组为确诊的STEAMI患者,出现症状时伴或不伴放射痛,无胸痛组为无胸痛表现,仅出现恶心、出汗、呕吐、乏力等症状的患者,2组患者均未出现误诊。胸痛组116例,其中男62例,女54例,平均(48.3±3.1)岁,平均病程(9.0±2.3)个月。胸痛组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2013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协会制定的《急性STEAMI诊断和治疗指南》[4];(2)胸痛时间大于30 min;(3)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正常范围的2倍以上。无胸痛组103例,其中男56例,女47例,平均(47.2±3.6)岁,平均病程(8.9±2.5)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入组前1年内出现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经溶栓治疗的患者;(3)肝脏功能障碍、肿瘤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2组患者手术前服用基础药物治疗,即服用氯吡格雷600 mg,阿司匹林300 mg,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给予3 000 I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手术每延长1 h追加1 000 IU,PCI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患者术后进行辅助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控制血糖及血压等。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心脏疾病史、吸烟史及用药情况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对患者PCI的效果及MACE进行记录,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MACE发生率和病死率。
1.3评价指标 主要MACE包括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冠状动脉再通诊断标准:(1)ST段抬高最大导联在治疗后2 h内出现下降,下降幅度为大于50%;(2)症状明显改善;(3)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第1项加上剩余2项中任意1项即为冠状动脉再通。
2.12组患者STEAMI患者基础特征比较 2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住院时间、MACE发生率及冠状动脉再通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STEAMI患者基础特征比较
2.2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比较 2组患者PCI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无胸痛组MACE发生率高于胸痛组,随访12个月后无胸痛组MACE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均高于胸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比较[n(%)]
2.3无胸痛症状STE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时间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及无胸痛症状与STE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时间有关(P<0.05),性别、高血压和使用抗菌药物与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时间无关(P>0.05)。见表3。
表3 无胸痛症状STE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
2.4无胸痛症状STE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及无胸痛症状是无胸痛症状STE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与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无相关性(P>0.05)。见表4。
表4 无胸痛症状STE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
STEAMI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继而阻塞血管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胸部不适、浑身无力等[5-6]。相关研究显示部分患者身体出现发热、低血压或休克,但无胸痛症状[7]。症状不典型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对自身疾病的错误诊断,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在治疗过程中女性患者较少,约有50%的患者存在误诊、漏诊现象,延迟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参与本研究的219例STEAMI患者中无胸痛症状患者所占比例为48.4%,高于相关研究报道所占比例,本研究中没有出现误诊患者,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小,选择时间段较短有关。
ST段抬高的病理基础是心肌细胞膜损伤导致膜的通透性改变,影响了心肌细胞膜两侧的离子分布,从而导致血管阻塞,因此冠状动脉再通的关键在于修复心肌细胞膜损伤部位,清除膜两侧离子分布改变,实现血流微循环。国外有研究报道显示,无胸痛症状STEAMI患者具有高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及男性多发等特点[8],患有脑血管疾病或者心脏病、肾病的患者出现无胸痛症状的概率增加,无胸痛STEAMI患者MACE发生率及病死率升高[9]。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史与STE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有关,性别因素与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无相关,其原因可能在于患者受疾病或者年龄的影响,心肌细胞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血液流通不畅。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身体各器官受到严重损害,冠状动脉再通时间延长,MACE发生率增大。冠状动脉闭塞程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有关,胸痛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良好,心肌坏死范围小,心肌缺血预适应好。无胸痛患者冠状动脉侧支病变坏死程度高,血管狭窄,心肌梗死严重,更易结合高血压、糖尿病等内分泌因子,加重心肌损伤和心脏功能病变恶化[10]。本研究中无胸痛组住院时间为(13.4±3.7)d,冠状动脉再通时间为(9.8±2.2)h,均长于胸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患者实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无胸痛组MACE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胸痛组。年龄大及患有糖尿病导致患者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对于疼痛的感知不明显,且无胸痛STEAMI症状不明显,易导致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延缓最佳治疗时机。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史是无胸痛症状STE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的影响因素,与康邦国[11]的报道一致。国内研究显示,在冠状动脉再开通时间、终点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方面无胸痛STEAMI患者确实存在性别差异,主要原因为女性患者住院年龄大、病情较重,预后效果差[12]。
综上所述,无胸痛症状STEAMI患者相比于有胸痛症状患者住院时间及冠状动脉再通时间更长,年龄、有无糖尿病史及有无胸痛症状是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时间的影响因素。因此,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医生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诊断力度,重点关注高龄患者及有糖尿病史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