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倪 图+方梅
中山大学前身是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创建的国立广东大学,同年11月11日,孙中山先生在成立典礼上,亲笔书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如今,百载风雨变幻过后,十字校训的精髓被中大人代代相传。
提起孙中山这位世纪伟人,“同盟会”“中华民国”“黄埔军校”等广为人知的事件都与其息息相关。其实,在世界名校榜上有名的中山大学,乃孙中山一手创办。
1924年,正值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为培养革命和科学文化人才,孙中山在广州创立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黄埔军校和国立广东大学,后者是唯一一所由孙中山先生创办并以其命名的高等学府,也是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人们便将其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如今的中山大学,从1952年开始,进行了两次院系的调整,并聘请了著名教授陈寅恪、陈序经、姜立夫、容庚、梁方仲等执教,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综合性大学,而各学院的建设也逐渐规范化,中大已成为广东的最高学府。各校区树木葱茏,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各具风格,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
中山大学前身是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创建的国立广东大学,同年11月11日,孙中山先生在成立典礼上,亲笔书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如今,百载风雨变幻过后,十字校训的精髓被中大人代代相传。
1924年3月,为保证筹备工作的开展和国立广东大学的顺利开办,孙中山先生亲手筹措资金,将清末以来在广州地区建立的实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包括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三所高校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了“国立广东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大学的前身。当时孙中山先生派邹鲁为国立广东大学筹备主任。
邹鲁领命后,积极聘请了张真如(英美两国哲学博士)、费鸿年(生物)、谢无量(国学)、周鲤生、皮宗石(理科)、许崇清(教育)、周佛海(经济)、萧诚、王雪艇、黄国华、梁龙、马洪焕等国内外饱学之士来校做教授,在制度、资金、经费、生源等诸要素齐备后,1924年6月,孙中山先生又下令:任命邹鲁为国立广东大学校长。1924夏天,国立广东大学首次招收预科学生372名,并于9月开始上课。
1924年11月11日在国立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训词,字字珠玑,力透纸背,教以笃行。国立广东大学成立以后,孙中山先生先后十多次向师生们系统讲述三民主义,他的演讲深入浅出,结合自身日常和历史故事,古今中外各派学说游刃有余,内容极为丰富渊博,风趣盎然,深受师生们的喜爱。
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立广东大学于1926年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又将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国立广东法科学院、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工学院先后并入,此时的中山大学,就已成为广东省的最高学府。
二十世纪最称天才的学者陈寅恪,在康乐园里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东南区一号一直是陈教授的住所兼教学课室,至今小楼有号无名,但在全世界学人的常识中,这里就是“金明馆”“寒柳堂”,瞻仰者经年不断。
如今中山大学有四个校区:南校区、北校区、东校区和珠海校区。其中,南校区位于广州市珠海区,是学校的本部,又被称为“康乐园”。传说,南朝宋元嘉年间,宋文帝将有“庄老告退,山水方兹”美誉的山水诗人康乐公谢灵运流放广州,暂居珠江之南的康乐村,他的子孙后人后来也居住在这里,因此而得名。
走进康乐园,可以感受到中式园林的古典美,树木扶疏,建筑古典,环境幽美,以逸仙路为中轴线,向两旁伸展开来,如同一只南国海燕展翅高飞。因为有中大码头至天字码头的水上交通,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均为坐南朝北,由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捐赠的孙中山铜像也面朝北边,故有“北伐”之意。而逸仙主道就像一支笔从珠江伸出,笔尖在南、笔胆在北,寓意从珠江源源不断地吸水,汇聚四海学林英萃,书写理想和抱负。
走在林荫路上,地面铺满斑驳的光影,暗香浮动,两边是合抱的参天树木。园林式的校园内,翠竹成林,绿隐蔽地,簇拥着一幢幢别致古朴的“红楼”,就好像置身于上个世纪初古典的建筑博物馆,看得见的是优雅与庄严,看不见的是灵气与稳重。
康乐园的前身是美国基督教新教会创办的格致学院,作为一个西方教会学校,又处于广州这个大都会里,建筑风格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西方宗教建筑的影响,康乐园里的古建筑,多为红砖墙绿瓦坡屋顶建筑,且多以西方桁架坡屋顶的样式完成,一方面设计者无法忽视广州的自然因素,另一方面表明了对东西方文明的融合,所以在这些建筑上都采用了“仿中国传统式”或中西结合的方式,既有典型的西式红砖砌筑的墙体、简化的西式双柱,又有曲线优美的琉璃屋顶和层层出挑的斗拱等中式传统建筑式样,最终形成了独具南中国特色建筑的风格。
二十世纪最称天才的学者陈寅恪,在康乐园里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东南区一号一直是陈教授的住所兼教学课室,至今小楼有号无名,但在全世界学人的常识中,这里就是“金明馆”“寒柳堂”,瞻仰者经年不断。
康乐园里,马丁堂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相比并不算华丽,但100多年以来,马丁堂的建筑中西合璧,简洁庄重,早已深深地刻下了时代的烙印,也见证着中山大学的时代变迁。
现在中山大学里的马丁堂位于人类学系所在的大楼,于1905年开始动工、1906年落成,马丁堂在中大的地位非常珍贵。它拥有多个“第一”的头衔:康乐园内的第一座永久性建筑、广州第一幢由硬制红砖砌就的房屋、第一幢用钢筋混凝土作地面的建筑……为纪念向学校捐款的美国辛辛那提州的亨利·马丁,所以被命名为“马丁堂”。堂前的石狮子是原本是在旧庙里所觅得,再移入校园内进行安置,这些石狮口含飘带,脚踩一头小狮子,东西向蹲姿回首,被中大人称为“马丁堂守护神兽”。五只“中大狮” 憨态可掬、形神俱足,或天马行空,或闭目静思,或广闻博识,或执礼学成,并分别以校训中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来命名。自从马丁堂前石狮赋予了新的内涵后,便多了一些温情。
自创建以来,中山大学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从始创阶段的筚路蓝缕,到发展阶段的蒸蒸日上,中山大学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活跃于学术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操持于政治、经济、文化舞台的领军人才,成为学问家、思想家、政治家、企业家的摇篮。
康乐园里中式建筑的朱楼绮户,点缀着西式建筑的典雅浪漫。在这里,积淀了太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革命进取精神,也凝聚了国家对年轻学子们殷殷期许的希望与寄托。
20世纪20年代,鲁迅、郭沫若、冯友兰等一批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先后到中山大学任教,一时间诸多名家大师汇聚一堂。鲁迅与“中大”的渊源始于建校初期,他来到中山大学后,深受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受聘当天,鲁迅先生就主持召开了第一次教务会议,为中山大学的开学做准备。在开学典礼上,他教导中大学子:“中山先生一生致力革命、宣传、运动,失败了又起来,失败了又起来,即是现在的中华民国,而‘中山大学’也是他努力的一部分”。此外,他还高扬革命火炬,鼓励中大学子“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在中大的那段时间里,鲁迅先生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在这里他彻底摆脱了封建的束缚,在此期间写了很多名篇,包括《野草》《朝花夕拾》《而己集》,翻译了《小约翰》,编辑了《唐宋传奇集》等作品。
康乐园里中式建筑的朱楼绮户,点缀着西式建筑的典雅浪漫。在这里,积淀了太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革命进取精神,也凝聚了国家对年轻学子们殷殷期许的希望与寄托。
康乐园里中式建筑的朱楼绮户,点缀着西式建筑的典雅浪漫。在这里,积淀了太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革命进取精神,也凝聚了国家对年轻学子们殷殷期许的希望与寄托。
康乐园里中式建筑的朱楼绮户,点缀着西式建筑的典雅浪漫。在这里,积淀了太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革命进取精神,也凝聚了国家对年轻学子们殷殷期许的希望与寄托。
在那些个半醉半醒的年代,多少仁人智士、大师先贤立足于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除了鲁迅、郭沫若、冯友兰,还有傅斯年、陈寅恪、周谷城、顾颉刚、俞平伯等都曾在此任教,仿佛春雨润物,塑造了一代代中大人坚定的内心和向上的灵魂。
徜徉在校园里,也许你会有一种这样的感觉:到底要几番年华流转,才能读懂康乐园里这些建筑内心深处的百感交集?
今日红楼,昨日风雨。不管经过多少年,人们都记得端庄红楼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书声琅琅,砥砺拼搏,几多春华秋实;记得知识与智慧在那一红一绿一砖一瓦之间,赋予学子以庄严,以沉静,以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