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琴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许多学科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育的重点也从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变为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其中,在小学课堂的知识教授过程中最为明显,教师开始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自我思维,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思维能力;数学
引言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效思维能力不可或缺,但在大多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却严重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优化学生课后习题类型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需要学生动脑思考才能对知识进行理解的场景,但对大多数小学生而言,因年龄普遍较低,思维方式也较为简单直接,导致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进行深入观察和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创造性人才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需要,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大多处于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能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思维特性及教学内容,运用鼓励、引导及训练等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以下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二、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创新教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将自身知识传递给学生是每个教师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而今,在许多小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单纯接受”教育模式,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维的时间较少,导致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既不能进行很好的理解,也不能通过自我思维的过程对知识进行有效吸收,因此,教师应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教学中仅让学生观察一些简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面图形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教师在课前通过利用小棒、胶水等教学辅助工具,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平行四边形、梯形,在实际课堂教学时将这些平行四边形、梯形发放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对這些模型进行观察和思考,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每三人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观察完模型后进行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在观察这些模型后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性有什么新理解,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及思考得出自己独有的见解,而不是局限于单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善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多较为局限,并且学生大多比较贪玩,这就导致学习效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仅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积极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也应当合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探索能力强等特点对其进行积极有效引导,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完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圆》这一章的内容教授时,可以在课前让每位学生带一根长短适中的毛线,并且在毛线的一端系一个大小合适的橡皮檫,让学生通过甩动系有橡皮檫的毛线,在空中形成一个圆形,并将学生每三人分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看线的长短和最终形成的圆形有无关系,然后告诉学生手中毛线的长短即所形成的圆的半径,再次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两者相同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进行趣味游戏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此,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完善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优化课后习题类型,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许多教育者提倡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认识到课后习题对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课后习题的类型,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的应用频率,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观察物体》这一个板块的课程教授时,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利用螺丝钉链接铁条制作一个四边形的课后动手作业,并让学生在制作完成后通过移动螺丝,使四边形的形状发生改变,并让学生在作业上画出每一次改变后的四边形形状,再写下与该形状最相似的四边形名称。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对这一章中将要学习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常见的四边形有一个基本认识。教师通过优化课后习题的类型,可以增加学生数学思维的使用频率,并且在一次次的使用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是复杂且广泛的,而对小学生的教育也应当结合他们对新事物接受度高、热爱探索发现、学习能力强的特点来进行,做到对小学生“授之以渔”,因此,对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应当是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自身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优化学生课后习题类型等方式,培养、完善并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04)
[2]李敏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文理导航(中旬),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