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摘 要】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拥有更大自主权,且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培养。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的能力,对学生确立终身学习及人生长远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本人根据多年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领悟,浅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共振的课堂氛围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讲述,更多的是学生的体验、探究和感悟。只有营造和谐共振的课堂氛围,才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的良好环境。理想的课堂由师生共同营造,教师可用激情感染学生,同时也会被学生踊跃参与的热情所感染,从而更加自主、自由的发挥,使课堂充满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在教授《太阳》一文时,我通过引导学生查阅和研读资料,了解了太阳的特点、形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同时还拓展了相关的课外知识。通过范例,教给学生一般的自学程序:第一步,初读课文,查字典学新词,感知文章大意;第二步,细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第三步,精读课文,突破重点难点;第四步,回读课文,体味思想感情;第五步,探究问题,完成课后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当学生熟练掌握这一自学程序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教授学生学习方法
将生活引入课堂,将课堂搬进社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社会中的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不同角度就会有不同见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自由与精神世界的独特性,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知识在不断更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字词学习、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方法、或用肢体动作演示理解、动手实践等,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自己去体验。教师指出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拓展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便能够举一反三地实践运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可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尝试多元评价,发动学生本人、同学、老师、家长、社会参与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周围人群的认同、肯定和鼓励能够极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诗歌《秋天》一文教学中,我采用诵读法与品味法,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开展“走进自然,触摸秋天”的活动后,学生创作了大量以赞美秋天为题材的作品,包括摄影作品、散文、诗歌等,然后再将学生的作品整理归类,举办一次成果展,邀请科任教师、同年级学生都来品评和鉴赏。大家的积极评价,使学生们兴奋异常,兴趣盎然。
四、鼓励提问,倡导思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产生疑问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开始,由学生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比精彩回答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学生的思維与知识产生共鸣。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章,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尽量避免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阅读文章,随着教师的问题研究文章”,想办法激发学生自我思维的火花,形成真正属于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加深问题的深度,引导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方案。如:在《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学中,设置问题:1.假如鲁肃提前告诉周瑜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会出现怎样的结果?2.如果当时江面上没有出现大雾,草船借箭计划会成功吗?3.如果失败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呢?以此锻炼学生的异向思维,促进他们灵活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终提高思维质量。
培养好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让学生主动求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让自主学习成为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每一堂语文阅读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国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自主学习[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08)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