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芮 程垫丰
摘 要: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学习英语必须了解中西文化的各种差異,才能提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文化的渗透,指导和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感知能力与鉴别能力,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英语教学 交际能力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沉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的演变记载着文化的发展历程,不同语言是不同文化的缩影。而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给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带来了困难。而且在跨文化交际中,许多中国学生容易受汉语文化背景的影响,给中西的交流也带来了诸多不便。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本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注重文化的导入和渗透,让学生了解中英文化的种种差异,熟悉西方文化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文化是一个民族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不仅包括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
二、中国英语教学的现状
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在大学以前,中国的英语教育完全都是应试教学。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单词、词组讲解、操练、对答案)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忽视了语用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了语言形式的习得,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了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忽视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另外,造成运用英语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者脱离语境学英语。在我国,由于条件的限制,英语学习者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往往不辞辛苦地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通过汉语意义来记忆英语单词,听力材料内容大部分来自于课本,学生也只能接触课本上的英语知识,缺乏真实的语言材料和语境这也造成了中国大多数的学生看得懂听不懂,会读不会说。而英语是一种语言,学习英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其同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在英语教育中,应该着重提升学生的用语能力。
三、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1.张扬与谦虚:
西方人比较崇尚独立、自主和个人奋斗,喜欢张扬个性。当取得成就或荣誉时,一般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和喜悦。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主张内敛,提倡谦虚。中国人常常避免锋芒毕露,强调中庸,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听到外国人夸耀自己某方面做得好时,中国人常用“哪里哪里”、“一般一般”等谦虚的回答。这种中国式的谦虚经常使西方人迷惑不解。
2.思考问题逻辑顺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从大到小,地址从国家、省、市、县、乡、村等顺序,这体现了中国人的整体思维,即自然与人处于一个整体(天人合一),先整体后部分。而西方人则恰好相反,他们是由小到大,由点到面,认为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这可以从信封的地址和日期的写法上得到证明。如:“中国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是中国的写法,而外国人写法则是Hanbin
District,Ankang,ShaanxiProvince,China.
3. 教育差异:
教育创新包括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一系列教育环节的创新。其中教育理念的创新十分关键。本文试图通过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和中外教育的比较,提出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和“扬长避短”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努力探索教育创新之路。
美国的基础教育很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比之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差距甚远,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现象至今仍占上风。以国际数、理、化“奥赛”为例,我国对其重视程度大概超过了任何别的国家。某省的一位参赛选手获得了金牌,其所任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教师们组织了极为隆重的欢迎仪式,进行了全程拍摄,在省电视台黄金日寸段播放,极尽渲染之能事。相比之下,美国的一些中学对此事要淡化得多,有的甚至连正规的辅导也不进行,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一种考试而已,是对学生某种或某些能力的测试,考分诚重要,创新价更高。华裔美籍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杨振宁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及其成功的经验,对中美教育的差异发表了非同寻常的见解——朱棣文教授说:“中国学校过多地强调学生书本知识学习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则显得明显不足。”杨振宁教授指出:“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10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四、结束语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所以,我国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有差异就应该有合作,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
参考文献:
[1]何高大,2002.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郭元.2008.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析[M].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期.高等教育出版社
[3]胡敏.2006.美国文化教程[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4.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杨芮,女,1996年06月生,汉,四川射洪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应用英语专业专科生,研究方向:学前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