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奇
【摘要】《最后一课》和《夜走灵官峡》这两篇课文,有一个明显的共同之处:这就是以平凡细小的事件,表现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大的社会影响的主题。这种写法,通常称之为以小见大。
《最后一课》以法国人民面临普鲁士的武装进攻和法国当局割地妥协这一严酷现实为背景,以关系到国家命运、民族生存的爱国主义为主题。而《夜走灵官峡》则以我国铁路工人修建工程巨大的宝成铁路为背景,以表现一线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忘我劳动精神为主题。由此可见,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站在时代的至高点,从大处着眼,提炼主题的。
【关键词】习作 中学 课文 以小见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165-01
引言
学生的习作水平是日积月累,逐步提高的。尽管受学生自身阅历、领悟能力的影响,但是教师的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起着示范性的引领作用。从组词造句到看图说话写话,从写读书笔记,再到命题作文,从锤炼主题,再到谋篇布局,无不体现循序渐进的规律,教师的引领作用。从课文中教写法、学写法,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从课文中学习以小见大的习作方法:
《最后一课》和《夜走灵官峡》这两篇课文,有一个明显的共同之处:这就是以平凡细小的事件,表现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大的社会影响的主题。这种写法,通常称之为以小见大。
《最后一课》以法国人民面临普鲁士的武装进攻和法国当局割地妥协这一严酷现实为背景,以关系到国家命运、民族生存的爱国主义为主题。而《夜走灵官峡》则以我国铁路工人修建工程巨大的宝成铁路为背景,以表现一线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忘我劳动精神为主题。由此可见,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站在时代的至高点,从大处着眼,提炼主题的。
一般来讲,以表现爱国主题的文章,往往从宏大的场景,全民皆兵的氛围,着力描绘战场上将士英勇顽强,或刑场上英雄宁死不屈,或雪耻报国奋起反抗等壮阔画面来表现。而《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却另辟蹊径――将所要表现的爱国主题,聚焦在乡镇学校一堂普通的法语课上。文章以极普通(甚至有某些缺点,如随便放假)的韩麦尔先生和天真贪玩的学生小弗郎士为主要人物。作者刻画带着亡国之痛的韩麦尔先生,穿上“只在督学”、“或发奖”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惨白的脸色,耐心的讲课,因为发抖而古怪的声音,认为此时祖国的语言“就好像是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并且,临近下课时,还“使出全身力量”写下“法兰西万岁!”平时贪玩的小弗郎士,受到感染,破例的“耐心听课”,因此觉得法语“挺容易”,还将韩麦尔先生课前特制的字帖想象成“一面面飘扬的小国旗”,并且发出来自幼稚童心的“他们将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的愤慨。这样,文章以韩麦尔先生精心设计、施教的“最后一课”收到从未有过的最佳效果,表现师生的爱国之心紧贴在一起,并产生了共鸣。作者从刻画人物穿着、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物象选择(鸽子,本来是和平的象征)等细微之处着笔,巧妙地将这看不见、摸不着而又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烙印的爱国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整个法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将不言而喻了。
以表现社会主义建设中工人忘我劳动精神为主题的文章,可以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或从事某项巨大工程或尖端科技的專家、学者流汗、流血、甚至牺牲的艰苦攻关中深切感人的事迹来表现。而《夜走灵官峡》的作者杜鹏程却匠心巧用,不落俗套。他只写了铁路工地一位材料队长的见闻和感受,尤其是着重描写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的神态、举止、语言来表现主题。作者就是这样将艺术的触角深入到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将一个个特写镜头集中在一个刚刚懂事的孩子身上,刻画其语言、气质、心理活动等。并且通过他与周围人物(父母、妹妹、材料队长)的关系,从普通工人家庭生活的角落,来表现工人阶层建设祖国的忘我劳动精神,从而显示出动人的时代风貌。
综上所述,这两篇课文分别围绕一堂课、一个小孩来写,写的不是事迹显赫的人物,也不是惊天动地的事件,而是用凝炼的笔触,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来表现重大的社会主题。呈现的画面小,蕴含的意义大。《最后一课》和《夜走灵官峡》真可为以小见大的绝妙范文。
我们应从课文中学习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从细微处见精神,从一滴水中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不断积累,自然能写出好文章来。
参考文献:
[1]王桂萍.初中作文教学要抓好读、练、写[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2]黄秋.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