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燕
【摘要】每一个合格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都必须既要做好培优工作又要做好辅差工作。培优的工作很多教师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但是要对后进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转化工作很多教师却感到迷茫。尽管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不管教师用什么方法去教育和转化他们,最终目的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对后进生进行耐心细致且长期不懈的教育和引导。本文针对教师应如何转化后进生的技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后进生 教师 家庭 爱心 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5.1;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291-02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都可以发现,无论一个怎样的班级总有几个后进生的存在,而且这部分学生对班级的不良影响很大,甚至影响班级工作的正常运转。为改变后进生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我们必须先探讨后进生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方法,因为这不仅关系到部分学生的前途.而且会影响到民族素质的提高。
我们仔细研讨一下后进生以后都不难发现,大部分后进生的违纪行为并不是道德品质问题,而是由不良性格引起的。他们中有的执拗、任性,缺乏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的自制能力差,經常在他人的怂恿下违纪:有的因为教师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或受到不公平待遇而形成逆反心理。他们在班级各项活动中的积极性总是落后于其他同学,从而经常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冷遇和白眼,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智力、能力差于其他同学.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有的敏感过度,经常为一点小事闹风波,无事生非,故意伤害他人。
每当教师们提及应如何转化后进生这个话题时,许多致力于教育多年的教师们也总不免了紧锁眉头。甚至有个别教师说后进生是“害群之马、“不可救药”之类的话。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一部分本来成绩和表现都不错的学生沦为后进生呢?其实首先是我们教育者的失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并不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是在一个劲地快速赶课程,然后大搞题海战术。从而把基础差的学生抛在了脑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减,学习上的困难成堆,就连智力稍好一点的同学也会因为一时之误而被淹在题海之中,于是这一部分学生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在教师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成绩好的同学便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同学便是后进生。而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不自觉中成绩差的同学便受到了冷落,这将会深深刺伤他们的自尊。于是厌学的他们便会开始破罐破摔,无一点进取的动力,甚至开始在班上或学校里搞捣乱破坏。同时,有个别教师的教学方式千篇一律,没有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是从学校教育方面所找的原因,那么社会和家庭对如何转化后进生就没有一点责任吗?不是!通过对后进生性格形成的调查资料可以发现,大部分后进生的形成与家庭和社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随着改革开放步子的加快,以披露资本主义阴暗面为主题的文艺作品陆续与青少年见面,而他们分辨良莠能力较差,反而受到一些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同时在市场经济开放的今天,一部分人一味的“向钱”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导致他们目光短浅而没有远大的理想,使他们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从而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他们有时受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网络的影响而导致个别学生不爱学习。
其次,家庭的不良影响。大多数家庭对学生的发展状况是极为关心的,然而由于家庭的某些不利因素也会导致后进生的形成。如:父母双亡或离异的家庭,往往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孩子的心灵因受到创伤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父母双方一心干事业而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任期自生自长,父母没有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只满足了孩子在经济上的需要,却满足不了孩子在精神上和学习上的需要,也会对孩子养成消极影响。甚至有的家庭由于教育方法不当,或父母的教育意见不一致,虽有望子成龙之心而无望子成龙之法,从而导致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培养与教育。
总之,我们教师、社会、家庭都要端正对后进生的认识和教育引导方式,积极挖掘后进生的潜力。教师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后进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后进生,要克服厌恶后进生的心理和偏见。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都蕴含着某一方面的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辩证地加以分析,去发现、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尽量给他们创造发挥才能的机会,谁赢得了学生,谁就赢得了教育。后进生身上有自身的爱好和特长,我们要因材施教,培养其特长,平时多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并适当给以表扬和鼓励,扬起他们上进的风帆。其次.要把爱心送给每一个学生,要有转化一个后进生同培养一个尖子生同等重要的正确理念。我们对后进生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情去开启后进生冷冻的心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要像保护幼芽一样,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坚信后进生都有巨大的潜能,平时应该多接近后进生,多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相信老师并没有嫌弃自己,促使其重新找回自信。当然,要想转化后进生,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应借助社会、家庭的支持,做到对症下药,治病救人的良好效果,教师要对后进生进行耐心细致且长期不懈的教育和引导,把转化后进生的目标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项目之一。让每一个后进生都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