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明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发现其不足,进而提出认知参照点视角下的语篇连贯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本文试图解释英语阅读语篇建构的认知机制,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连贯性。
【关键词】认知参照点 语篇连贯 高中英语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034-01
高中英语阅读能够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学生掌握一门语言的基本技能之一,对听、说、写技能也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阅读在高考中以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题型出现,这部分分值大,学生失分也严重,是学生在英语考试中取得高分、拉开档次的关键,所以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并不容乐观,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部分老师过于注重字词句的解释,而忽视语篇中语言的内在联系,从而导致学生语篇理解能力差。大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词汇和语法,基本认识文章的出现的词汇,但是他们却读不懂文章。因此,我们要探求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参照点模型
认知参照点模型是Langacker 在1991年提出来的,该模型认为认知参照点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经验之中,是人类基本的认知能力之一。由于凸显事物更容易被发现,所以人们常常把凸显事物作为认知参照点。如果观察者想要找到一个没那么明显的事物,他可以把一个凸显的事物作为认知参照点,然后在附近寻找,就可找到那个不突显的事物。
C=(conceptualizer)
R=(reference)
DT=(target)
=(mental path)
D=(domain)
在上圖中,D是认知领地,C代表认知主体,R为认知参照点,而T为认知主体利用认知参照点与其建立心理接触的目标。此处虚线表示认知主体到达目标的认知心理途径。比如说,观察者晚上观看星星,发现了一颗很特别的小星星,于是他想和妹妹分享。可是由于天上的星星太多了,他很难具体描述这颗特别的星星的位置,因此他选择一个十分容易发现的“北斗星”作为认知参照点,他就说在北斗星旁边的那颗小星星很特别。在这个例子中,天空是认知领地D,观察者就是C,北斗星是认知参照点R,那颗很特别的小星星就是认知的目标T.在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设立认知参照点的方式认知事物。
二、认知参照点视角下的语篇连贯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语篇一般比较长,很考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过于强调字词句和语法的讲解,忽视语篇的内在联系和建构机制,容易导致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出现以下问题:虽然大部分单词都看懂了,但是却读不懂文章的意思。认知参照点这一模式从新的角度阐释了语篇连贯,可以给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启发。通过分析语言现象的认知机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语篇的建构。比如说,每篇阅读文章都有一个主题,每个段落也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文章建构的认知参照点,如下面的例子:
①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of all kinds are held everywhere.②The most ancient festivals would celebrate the end of the cold weather,planting in spring and harvest in autumn.③Other celebrations were held when hunters could catch animals.④They would starve if food was difficult to find,so they celebrated when they had food.⑤They lit fires and made music because they thought these festivals would bring a year of plenty.
在这个段落中,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是段落主题,也是整段的认知参照点,引出下文的两个目标the most ancient festival celebration和other celebrations。第一句的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激活了第二句的the most ancient festival celebration,因为它们是有关联的,而且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以以前一个为参照点可得到后一个,从而实现连贯。接着the most ancient festival celebration成为新的认知参照点,引出第二句话的内容和第三句话的主题other celebrations,那么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也实现连贯了。第四句和第五句都是围绕第三句所提及的hunters展开,以hunters为认知参照点,所以第三、四、五句话都是连贯的。这个段落就是通过这种设立认知参照点的方式实现语篇连贯,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白语篇的建构机制。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应多层次进行分析,比如说从一个段落到几个段落再到整篇阅读语篇建构的分析。另外,老师在分析英语阅读语篇建构的时候,也应该给学生说明作文语篇建构方式也是根据这种思路的,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写作的连贯性。
三、结语
本文主要在认知参照点的理论框架下,对英语阅读的语篇连贯做了尝试性分析。笔者认为在认知参照点视角下分析英语阅读的语篇连贯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以让学生明白阅读语篇建构的认知机制,而且这种认知能力对学生阅读语篇理解和写作的连贯性也会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写作过程中以参照点为出发点,建构一个具有心智上连贯性的语篇结构。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英语阅读的语篇连贯,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连贯性。
参考文献:
[1]Goodman.1967.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J].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6(4):126-135.
[2]Langacker,R.W.Found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 and descriptive application[M].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