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益萍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开展小学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为了帮助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本文以当前小学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改革现状和问题为出发点,对重组单元教学内容和变革教学组织形式等小学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改革设计教学内容做出了研究,并以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学为例进行了相应的说明和阐释。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个性化 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74-02
引言
作为我国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小学数学对培养小学生具备基本的数学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个性化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大必要性,小学数学在教学规划上应当尽量具备严谨性、抽象性、形式化和符号化等特征,并依照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和内容体系,运用借鉴、对比等方式对其进行补充。简单来说,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教师能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对教材进行改进,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学习。
一、小学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改革现状和问题
(一)小学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改革现状
在小学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改革的影响下,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结构安排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尤其是在知识概念和教学规律的探索上,很多課程在对知识学习和技能目标关注的同时,十分注重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和方法的实践,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二次创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经历所学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在小学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改革下,数学课堂结构将更加明晰、教学节奏将更加紧凑。
(二)小学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改革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的个性化教学得到了广泛推动,但在实践运用中,因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上的差异很大,尽管教师在教学时多数采用以中等生为主,在问题难易度上兼顾尖子生和后进生学习能力的方法,但也不能很好地确保每个学生得到好的发展。此外,由于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提起主动学习的兴趣,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且数学本身所具备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也会给一些学生带来很大学习难度[1],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小学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改革设计
(一)重组单元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改革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教材的内容为出发点,通过帮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借助知识重组的方法,来深化教材的内容,这样不仅教师的教学策略能够得以实现,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小数除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让学生自己得出“把除数转化为整数”的解决办法,然后通过商不变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说明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同时,教师可以趁学生发散思维状态良好的时机,进一步延伸课堂知识。通过提问“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怎么办?”引起学生思考,并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的方法,渗透“把一种问题转化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的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变革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要对数学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变革,通过设置可选择的课题,来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突破。
1.基础性课题。教师设置的基础性课题需面向全体学生,一般可以用在课堂知识学习中,来帮助学生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长方体体积》的时候,可以“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为任务展开活动。通过对摆法不同的长方体长、宽、高、小正方体的数量以及体积等相关数据分析,从而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2.发展性课题。发展性课题是为提升完成基础课题的学生准备的。发展性课题针对教学课本中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难度,相关的课题也要更加灵活。仍旧以《长方体的体积》知识点为例,教师在设置发展性课题的时候,可以设置以下题目:摆一个体积为100立方厘米的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放?学生至少需要掌握一定的长方体体积知识,才能够找到不同的摆放方法。教师也可以将生活中的知识引进发散性课题中,来增加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学会注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比如尝试说出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为100立方厘米,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会自然地想到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想到长方体的长、宽、高,就能够思考到具体的物品[2]。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的改革,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发散积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希望有更多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工作,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获得更广阔的教学空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欧阳晨.基于个性化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36):189-191.
[2]钟鸿裕.探究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单元设计的实践研究[J].科普童话,2016(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