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从“工人”成长到“工匠”的基础

2018-08-10 10:30母佳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工匠精神工人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转变,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原来的粗犷型逐渐向精细型转变,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育需要夯实从“工人”成长到“工匠”的基础,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教育中,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工匠精神 中职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17-01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中国智造”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使中国逐渐向新兴产业迈进,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及发展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校作为培养专业职业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对提升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及就业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就业形势与就业需求相结合的情况下,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教育中去,以此来提升中职教育效果。

一、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加快中国转型

目前,中国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对产品的生产数量有着非常大的需求。但是目前中国的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尴尬发展现状,成为目前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加大对该问题的解决。例如,媒体曾经对国外购物的热潮场景进行报告,反应出来的事件为“电饭煲”、“马桶盖”购物场景,通过视频上的画面,反应出了中国人对国外商品的购物热情。但是从该件事情上也直观的反应出了目前中国产品的市场发展情况。说明我国生产的产品在质量及性能上与外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劳动者的生产及和服务工作中去,对提升产品生产效果具有重要作用[1]。

(二)是时代的发展需求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提供了管理、服务、生产和建设一条龙服务,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专业职业人才。但是,目前,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将理论教育及职业技能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不重视对学生专业素养及职业精神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常出现职业不适、跳槽频繁等现象,与职业教育的初中不符合,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教育中去,既是时代的发展需求,也是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教育的方法

(一)将“工匠精神”融入到现代学徒制教育

现代学徒制目前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将其应用到职业教育中去,对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学徒制强调“做中学、做中做”,是一种经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企业和学生共同合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教育模式,即学生就学即毕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课程教学时间主要集中在生产车间中,还有一小部分学习时间集中在学校课堂中。现在学徒制教育是一项实践大于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实际生产过程之间的有机融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为现代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化人才。

(二)多渠道开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要想促进中职教育取得良好的发展,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教育中去,需要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及就业指导教育课程中去,将其作为课程开展的核心思想。因为思想政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及就业指导课程承担教育学生的重任,融入“工匠精神”,需要加大对课堂内部各项教育资源的充分运用,优化了教育方案,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使中职学校的课程教育目标更加趋向于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需要在课堂内部融入“工匠精神”。

(三)在第二课堂中融入“工匠精神”

第二课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及专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工匠精神”在第二课堂中应用,需要充分借助班级活动、学生社团等多项素质教育课程,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提高。第二课堂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对第二课堂课程教育兴趣很高,“工匠精神”在第二课堂中融入能够潜移默化的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另外,第二课堂大多是由学生完成的,学生充当课堂的引导者,各项活动由学生自发组织开展,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堂中,这种教育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可以在第二课堂中开展一些征文、辩论、演讲等活动,在辩论活动中,正方学生的论题为“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职教育效果,反方的辩题为“工匠精神”不利于提升中职教育效果。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2]。

(四)在校园文化氛围构建中融入“工匠精神”

在校园文化氛围构建中融入“工匠精神”,对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专业素养及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工匠精神”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了熏陶学生及引领学生的重要作用。学生只要是在校园内部,就会受到校园文化氛围影响,在校园内部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氛围中,对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给予引导。在校园内部大力宣扬“工匠精神”,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该精神的传播效果。例如,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内容主要包括微博、校园网站、微信等新媒体,中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加大对“工匠精神”进行传播,將校园内部关于教育及学生优秀的先进事迹运用新媒体进行报道,将好的精神在校园内部传扬,达到对学生思想引导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充分借鉴一些传统的宣传方法,例如:宣传栏和宣传橱窗等[3]。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教育中去具有必要性,有助于加快中国转型,满足了中国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强化了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进一步认识,对提高学生的职业品质及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教育中的主要渠道包括:现代学徒教育工作中、各项教育课程教育中、第二课堂教育中、校园文化氛围构建中。要求中职学校和企业要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两者的协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来完成中职教育中对“工匠精神”的传承。

参考文献:

[1]王婷.“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育体系的推进途径研究[J].科技展望,2017,(11):354.

[2]樊玉霜.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24):171.

[3]周晗.夯实从“工人”成长到“工匠”的基础——如何把“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教育[J].时代农机,2016,(07):151-152.

作者简介:

母佳玲(1983--)女,四川广元人,本科,讲师,PETS考点主考。研究方向:中职交通客运服务英语循环式教学项目设计;学生管理--班主任的成长与管理艺术。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工匠精神工人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