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昊
求神拜佛和科学扯得上关系吗?
求神拜佛,这个词来源于宗教。宗教是指联系人与超自然神明或者超验主义的文化体系,宗教信仰是指人们对其中某个体系的共识和崇敬。我们平常所说的“求神拜佛”是宗教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
医学则是一种科学,是以人体解剖学作为基础的。威廉·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理论,被标志为现代医学的开端。在今天,又有许多新的科技手段被不断加入到医学中,并产生了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成像、基因治疗等分支。
在我们重症医学科,典型的西医科室,综合全院人员、技术、设备的集中体现,抢救的是危重患者,所有的一切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
但是我想说的是,心理因素对于疾病的康复,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而且有重要的现实以及科学理论证据作为支撑。有时候宗教信仰也会成为心理因素中的重要—环。
两位老婆婆的故事
某天,我所在的科室同时收治了两位因为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住院的老婆婆。两位老人年龄相仿,疾病程度相同,身体基础状态类似,所以采取的治疗手段也是大致相仿。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一位婆婆是忠实的佛教信徒,相信自己诚心信佛,所以佛会保佑自己好起来。另一位脾气不大好,比较随意,觉得自己已经病入膏盲,无药可救。大家可能已经猜出了结局,前面那位婆婆顺利转出了IGU,后面—位婆婆真的如己所愿,去了另一个世界。
这些例子临床非常常见,造成临床疗效差异,这就是神奇的安慰劑效应。
安慰剂,英语叫作Placebo,源于拉丁文,原意是I shall please,直白地翻译成中文就是“我应该取悦”。安慰剂是指药物学上本不应该有任何药物作用的物质,比如上面讲到的求神拜佛的例子,在实际中产生了等同于药物的临床疗效。更宽泛地讲,“假”手术,或者“假”治疗,都算作安慰剂。
《医学的愚蠢和谬误》一书中说:“医生对治疗手段的信任,病人对医生的信赖,都会产生相互的加强作用。而就此产生的结果往往会非常有力,常常仅此就足够确保疗效甚至完全治愈”。这真是对安慰剂的最好解释。
安慰剂的发现
现代医学史上,安慰剂的发现者被认为是美国的H.K.Beecher医生。Beecher是一个“二战”战场麻醉师,在攻占意大利南部海滩的战斗中,镇痛剂很快用完了。当伤兵痛苦嚎叫要求注射镇痛剂时,万般无奈的他给其注射毫无镇痛作用的生理盐水,但告诉伤兵现在注射的是强力镇痛剂。让Beecher震惊的是,注射盐水后,伤兵居然真的停止了嚎叫,疼痛止住了。对这一情景印象深刻的Beecher回到美国哈佛大学进行了安慰剂的药物实验。1955年他在美国著名的医学杂志JAMA上发表了标志性的论文《安慰剂的力量》,描述了证明安慰剂效应的数十个常规药物的效果。基于此项研究,同时他第一次对药物疗效做出了新的定义,只有强于安慰剂的药物作用才能被认定为有效药物。
外科医生J.Bruce Moseley做了一个有名的安慰剂实验。他给10个膝关节炎的病人其中8个做了假手术,切开皮肤后就缝上了,但告诉患者做的是正常手术。结果所有假手术患者的症状6个月后都出现了缓解。因此证明假手术也是起的安慰剂作用。
安慰剂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药物和手术方面,更神奇的是医生的态度和交流方式也会对安慰剂效应产生影响。诊所的环境,甚至药物颜色也都会对病人的疗效产生影响。抗抑郁药物如果是黄色的,效果优于其他颜色,抗溃疡药物用白色最佳。不仅是颜色,药物数量也对疗效有影响,胃溃疡病人每天服用4片药物,尽管剂量是一样的,比每天只吃2片的效果更好。甚至药物品牌也对疗效有影响,比如知名药厂的药物就比小厂的效果好。
反安慰剂效应
医学上与安慰剂效应相对应的,是反安慰剂效应,文章开头第二个婆婆自暴自弃的态度就起了反安慰剂效应的作用。反安慰剂效应,英语是Nocebo,指一些信念或预期等心理效果,可能会导致疾病产生,或影响治疗的效果。简单来说就是指因为心理因素导致身体恶化甚至死亡的现象。反安慰剂效应没法像安慰剂效应那样被广泛试验,但它也是真实存在的。
一个关于反安慰剂效应的报道,就是“鬼压身”。20世纪70至80年代,由于战乱,大部分东南亚人移民到了美洲。但是从1981年开始,全美各地来自老挝和越南的苗人接二连三死于睡梦中。死者均为平均年龄33岁身体健硕的男子。死亡通常发生在睡眠3-4小时的时候,死者均为突然开始出现呛咳,大口呼吸,尖叫,表情痛苦万分,最后停止呼吸而死亡。传说,半夜会有女鬼专找壮年男子,附身压迫致死。这件事一直没有定论,直到25年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Shelley Adler教授通过研究苗入夜间突然意外死亡综合征后,编撰了一本书,书名叫作《睡眠瘫痪:恶梦,反安慰剂效应,意识和身体的关联》。她在书中得出惊人的结论:某种程度上,苗人死于他们对于神灵的信仰,尽管真正的医学死亡原因可能来源于东南亚男子携带的某种遗传性心律失常。
在我们的生活中,安慰剂效应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传统观念认为珍珠粉有美白的作用,是天然美白品,多数化妆品都是以珍珠粉作为原材料,且擦了珍珠粉化妆品真的效果很好。但实际上,珍珠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牛磺酸等,能直接在皮肤上产生的作用效果甚微,因为皮肤对于这类物质的吸收量非常有限。
结语
安慰剂与反安慰剂效应也可以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如果同学们想学习好,不妨试试每天对着镜子说:“我是天才!”不过玩笑归玩笑,还是需要叮嘱大家,虽然安慰剂对于治病是有正面作用的,但并不能完全取代正规的治疗,决不能因为有安慰剂就将真正有效的医学手段抛到一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