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区城乡一体化类型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2018-08-10 09:44高军波陈建华范娇月张永显
关键词:县域现代农业城乡

高军波,陈建华,范娇月,张永显

( 信阳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软科学研究基地,河南 信阳 464000)

0 引言

城乡是两种不同的空间组织形式,城乡地理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和谐城市的关键[1].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阻碍了城乡关系的协调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引发“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各级、各地政府开始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成为其工作重心.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政策制度、经济发展、府际关系等均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土地集体所有制、城市导向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2,3],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则是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驱动力量[4,5],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协调、地方政府关系的优化、政区体制的转型等[6-8],都对城乡一体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工业化进程、农业增长和政治发展促使城乡一体化发展凸显阶段性特征[9];在空间上,城乡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又使得城乡一体化模式具有显著地域特点[10].国内学者在对欠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的研究中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普遍偏低,区域发展不均衡,乡村新型城镇化成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点所在[11,12].现有研究中,县级城市作为联系城乡的关键节点和兼顾城乡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强县扩权、分阶段及分层次的中心镇改革发展[13]成为推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城乡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得到显著发展,但现有研究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也涉及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但传统农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理空间单元,仍缺乏有效关注[14,15];同时,传统经济驱动型的城市化、半城市化[16,17]并不适宜河南省县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其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也难以有效明晰欠发达农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差异性特征与复杂性问题.因此,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基于因子-聚类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综合指标体系构建,在县域城乡一体化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量化研究农区城乡一体化类型及形成机制,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为促进河南省城乡一体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1 研究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思路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和乡村在多领域的相互交流过程,也是城乡关系发展的最终结果.由于目前城乡关系还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阶段,我们主要通过比较城乡差别来量化城乡一体化状态.据此,本研究构建了县域空间格局、人口与经济、社会服务、生态环境、生活质量等五大类要素体系以科学考察和评价城乡一体化类型.包括如下3个步骤:首先是构建量化评价模型,主要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然后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获得研究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对各评价单元及评价指标进行因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在于识别不同驱动因子,快速聚类分析(K-Means Cluster Analysis),对不同县区的城乡一体化驱动因子进行聚类,从而有效刻画城乡一体化不同类型区.

1.2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城乡一体化评价涵盖空间格局、人口与经济、社会服务、生态环境、生活质量五个领域.目标层又通过15个具体指标实现其量化表达,由此建立一套量化考察城乡一体化的状态评价体系(表1).

表1 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Tab. 1 The index system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evaluation

注: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2013)》、河南各地市2013年统计年鉴、河南省各地市2012年统计公报.其中洛阳市区的公路网密度、新乡市区每万人在校生数没有分区数据,按照平均值处理;另外,许昌市魏都区部分数据缺失,将其并入许昌县,所以目标样本从159个减少至158个.

2 河南省县域城乡一体化类型

2.1 主因子

使用SPSS19.0对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KMO检验值为0.66,球形检验p小于0.001,表明变量符合因子分析方法要求.经正交旋转并以特征根大于1为标准,结合碎石图结果,选取五个主因子,共解释61.04%的方差(表2);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根据每个主成分反映的变量特征加以命名并进行可视化分析(图1).

表2 主因子特征根及方差贡献率Tab. 2 The eigenvalues of key factors andth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表3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Tab. 3 The factor loading matrix after rotation

图1 2012年河南县域城乡一体化五主因子得分图Fig. 1 The 5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Henan county-level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2012

第一主因子(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的特征值为3.669,贡献率为24.460%,第一个主因子与“人均GDP”“非农就业人数比例”“每万人普通中学在校人数”“每万人医院病床数”呈较显著正相关,与“基尼系数”“空间结构集中度”呈较显著负相关,该因子概括为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该因子得分高的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地级市辖区(图1a).

第二主因子(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值为1.680,贡献率为11.202%,与该因子相关的主要表现为公路网密度高、财政对农业支持相对比例高、化学肥料使用率低.该因子概括为现代农业发展,得分高的集中在漯河、郑州西部等区域(图1b).

第三主因子(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值为1.541,贡献率为10.725%,第三主因子与“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呈高度正相关,无突出负相关指标,该因子概括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在豫西、豫南和豫东等外围地区得分较高(图1c).

第四主因子(固定资产投资)的特征值为1.188,贡献率为7.918%,与该因子相关的主要表现为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例高、当年造林面积大、城乡生产率指数低,该因子概括为固定资产投资,得分高的集中在鹤壁、三门峡、濮阳及信阳等区域(图1d).

第五主因子(居民收入水平)的特征值为1.078,贡献率为7.185%,第五个主因子与“城乡居民收入比”呈高度正相关,与“每万人普通中学在校人数”呈负相关,概括为居民收入水平因子,得分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南省中部及北部区域(图1e).

2.2 县域城乡一体化类型区划分

2.2.1 第Ⅰ类型区:现代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

现代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类型区共计规模71个县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部、东部及南部(图2).受到现代农业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区域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所占比例高,城市数量规模比例相对较少,人均消费水平较低.以开封尉氏县为例,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为主,城市覆盖范围小,二、三产业驱动力不足,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滞后,城乡一体化总体偏低.

表4 2012河南省城乡一体化类型区特征判别表Tab. 4 The types of county level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2012

2.2.2 第Ⅱ类型区:固定资产投资城乡一体化

固定资产投资城乡一体化类型涵盖26个县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和南部(图2),“固定资产投资”因子在该类型区的平方和均值最大,平均值为正且数值最大(表4).该主因子对应的作用指标为“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当年造林面积”,即该类型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大,以洛阳新安县为典型.固定资产投资城乡一体化与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关,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和南部,且山区丘陵覆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城乡化水平整体偏低.

2.2.3 第Ⅲ类型区: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

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类型区覆盖58个县区单元,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部到北部地区(图2),“居民消费结构”因子在该类型区的平方和均值最大,但平均值为负值且数值最小(表4),表明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大,是现阶段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类型区城乡一体化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以安阳北关区为例,该类型工业基础较好、第二产业较为发达,但经济发展需注意城乡协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2.4 第Ⅳ类型区:居民经济收入城乡一体化

居民经济收入城乡一体化类型区仅有3个县区单元,分别是鹤壁山城区、鹤壁鹤山区和平顶山石龙区,均为市辖区.居民经济收入类型的各县区农村区域比重小,经济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带动强,驱动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总体较高.其中“居民收入水平”的平方和均值为正值且最大(表4),表明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对城乡一体化水平贡献最大.

图2 河南省县域城乡一体化空间类型Fig. 2 The spatial types of county-level urban-ruralintegration in Henan province

3 河南县域城乡一体化类型形成机理

3.1 城乡一体化进程核心动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经济发展能有效提升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经济驱动力越强,城乡一体化进程越快.在现代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固定资产投资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三种城乡一体化类型中表现尤为突出,其经济水平呈递增顺序,相应的城乡一体化水平也呈递增排列.可见县域经济发展是城乡一体化提升的关键,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动力.

3.2 城乡一体化发展拉力:城乡生活水平差异

居民收入水平影响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收入一体化,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城乡现代农业和居民收入一体化.固定资产投资一体化县区居民收入水平低,城乡一体化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一体化类型中的三个县区均为市辖区,收入水平高且城乡一体化水平也高.现代农业发展类型中的开封尉氏县为农业生产主导的县区,消费结构落后,城乡一体化水平低.在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类型中,安阳北关区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大,城乡一体化水平低.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改善途径,对拉动城乡一体化水平提高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3.3 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力: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即政府调节作用的影响,是促进资产投资类型区域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是城乡一体化水平提升的主要推力因素,以洛阳新安县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型城乡一体化分布在中原经济区的外围,山区、丘陵覆盖面积广,政府支持力度大.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是改善城乡一体化格局的重要方式,推动区域城乡一体化快速提升.

3.4 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因素:城乡结构变化

城乡空间结构对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有重要影响.区域内农村规模比重大,则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城市规模比重高,则城乡一体化水平高.现代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类型区以农村县区为主,城乡一体化落后;居民收入城乡一体化区域主要为市辖区,城乡一体化水平高.另外,不同地区发展的初始资源禀赋不同,城乡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对城乡一体化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3.5 县域城乡一体化格局形成的综合作用机制

经过因子-聚类分析发现,随着城乡一体化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增加,城乡交通及空间集中水平提升,有利于拉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城乡一体化水平;同时城乡生活水平差异越大越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县域资源禀赋的影响也是造成当前城乡一体化格局的重要因素.河南省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综合机制如图3所示.

图3 河南省县域城乡一体化综合机制Fig. 3 The comprehensive mechanism of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Henan province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基于ARCGIS技术平台和因子-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河南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类型和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河南省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五个因子,河南省县域城乡一体化可进一步聚类为现代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固定资产投资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居民经济收入城乡一体化四种类型.第二,经济发展是河南省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关键因素.不同县域的资源禀赋差异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城乡生活水平差异是提升县域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推拉力量,也是政府公共政策干预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基于河南省县域城乡一体化类型及形成机制解析,建议从如下三个方面科学合理推进河南省县域城乡一体化进程:首先,从不同县域资源禀赋的差异性特征出发,科学合理确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类型及阶段性目标;其次,适度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改善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促进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最重要手段;最后基于县域经济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动力,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以经济发展带动城乡一体化水平提升.

猜你喜欢
县域现代农业城乡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城乡涌动创业潮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