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正华
重庆长城医院普外科,重庆 400041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在临床肝胆外科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急性起病的特点[1],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右上腹疼痛、黄疸、发热等[2]。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胆结石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据有关统计,胆结石的患病率达10%[3]。目前对于临床对于胆结石的治疗以手术方法为主,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治疗有着临床疗效高的优点,但是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创口较大,手术后恢复时间较长。近年来腹腔镜手段不断发展,技术日趋成熟,具有对患者手术的创口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因此该文选取了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该院肝胆外科就诊确诊为胆结石并于该院治疗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治疗患有胆结石疾病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GLQI评分的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该研究选取于该院肝胆外科就诊确诊为胆结石并于该院治疗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9~74岁,平均(42.06±11.58)岁,其中男性 40例,女性 38例,平均体重为(69.52±6.31)kg。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1例,男性20例,女性21例,平均(43.85±9.42)岁,平均体重为(71.36±5.41)kg。 对照组37 例,男性 20 例,女性 17 例,平均(41.57±10.63)岁,平均体重为(69.01±7.35)kg。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统计学可比性原则,详见表1。全部研究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该研究方案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1 患者入组标准 ①符合胆结石的诊断标准,且有必要予以手术手段治疗的患者;②术后能够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③排除具有其他肝胆疾病或曾有过上腹手术既往史的患者;排除有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及其他不适宜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s)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s)
组别 平均年龄(岁) 平均体重(kg)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43.85±9.42 41.57±10.63 1.004 0.318 71.36±5.41 69.01±7.35 1.619 0.110
1.2.2 患者的治疗方法 ①两组患者均采用全麻方式予以相应手术治疗,均严格遵照手术操作规程进行术前准备、术中操作以及术后护理。术后镇痛药物选取阿托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32020236),3 次/d, 1 mg/次。②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为开腹手术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时患者处于仰卧位,对患者进行全麻,在其右肋下3 cm处切创口4 cm,将各层组织逐层切开,并将胆囊管与胆囊动脉结扎,剥离胆囊管后进行胆囊切除,而后将胆囊管结扎,逐层缝合。③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方式采用LC方法:手术时患者采取仰卧位,对患者进行全麻,于肚脐正上方5 mm位置进行横向10 mm切口,并将分别将5 mm和10 mm套针套管置于右肋和中线右侧3 mm位置,腹腔镜进入体内,查找病灶,分离胆囊后用超声刀进行切除取出,并留置T行管进行引流。两组患者术后均密切观察发热、感染等并发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
1.3.1 疗效指标 手术时长、术后疼痛、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其中手术时长根据手术记录单上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计算。术后的疼痛情况评价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评分标准为:无痛或轻微疼痛为0~3分;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为4~6分;疼痛强烈且难以忍受,影响食欲及睡眠为7~10分)。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以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评估。住院天数以患者入院日期到出院日期之间的天数计算。
1.3.2 患者生存质量指标 以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LQI)量表综合评价患者术后1个月、半年、1年的恢复状态。
该研究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统计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的统计分析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对结果分析发现,实验组手术用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9 9,P=0.000);实验组 VAS评分为小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3,P=0.000);实验组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992,P=0.000);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84,P=0.000)。 详见表 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情况(±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情况(±s)
组别 手术用时(min)VAS评分(分)肠蠕动恢复时间(h)住院天数(d)实验组(n=41)对照组(n=37)t值P值56.13±10.07 94.52±12.36 15.099 0.000 7.58±2.31 9.15±1.04 3.933 0.000 24.11±3.21 39.86±3.40 21.992 0.000 6.25±0.93 9.87±1.12 15.584 0.000
评分的满分为15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具有越好的生存质量[4]。经分析发现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在术后半年、术后1年的GLQI评分均比该组术后1个月得分高,且术后1年的得分高于术后半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的GLQ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术后时间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可见不论是开腹手术治疗还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均对胆结石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优于开腹手术治疗。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的GLQI评分情况[(±s),分]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的GLQI评分情况[(±s),分]
注:a表示与同组术后1个月相比,P<0.05;b表示与同组术后半年相比,P<0.05。
组别 术后1个月 术后半年 术后1年实验组(n=41)对照组(n=37)t值P值111.36±9.25 112.15±8.04 0.401 0.690(122.46±9.69)a(117.57±9.07)a 2.294 0.025(129.15±8.93)ab(121.81±9.42)ab 1.992 0.001
胆结石是临床消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治疗。于患者而言,不论开腹行胆囊切除还是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均会造成外源性床上,但是相比较而言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创口较开腹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小。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LQI)量表是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的指标,可综合评价患者术后恢复状态[5]。覃潇茗等[6]的研究也显示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成本-效用优于传统开腹手术,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以及预后会有更高的效用值[7]。
该研究通过对78名胆结石患者分别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治疗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疼痛、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天数、GLQI评分发现,对实验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明显比对照组用时短(t=15.099,P=0.000);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轻(t=3.933,P=0.000),可能与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创口相对较小、操作时间短有关;实验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可能与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内脏暴露时间短、对患者腹腔内的接触少有关;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在术后半年、术后1年的GLQI评分均比术后1个月得分高,且术后1年的得分高于术后半年(P<0.05),表明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后生存质量提高。实验组在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的GLQ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术后时间的评分(P<0.05),说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恢复状态优于开腹手术胆囊切除者。马雪等[8-9]的研究也证实实施胆囊切除术选择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住院时间(7.2±3.2)d 比开腹手术(10.6±6.1)d 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低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7%,与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24.11±3.21)h 比(39.86±3.40)h 对照组短、住院天数(6.25±0.93)d 对照组比(9.87±1.12)d 短的情形一致,且更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对患有胆结石者的治疗,选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GLQI评分高于开腹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恢复更好,更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