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家”悄然盛行

2018-08-09 16:45
新传奇 2018年45期
关键词:治家陈凯公证处

死亡是人一生最大的风险,立遗嘱就像买保险,是对亲人关爱的传递与延续。遗嘱小则是一部“家庭宪法”,大则是对社会的责任。如今,立遗嘱,不只是老人的事儿,“依法治家”正在悄然盛行。

假如我走了,遗嘱是对所爱之人的保护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的中华遗嘱库,每天都要迎来上百位前来咨询和订立遗嘱的老人,69岁的王秀珠(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

几年前,王秀珠的独子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为了继承儿子留下的房产和财产,王秀珠和老伴跑了很多地方、走了很多程序,才办妥了相关手续。4年前,王秀珠的老伴又因病去世,去世前,甚至连银行存款的密码都还没来得及告知。“家里的钱一直都是我老伴管着,他走时我不在他身边,他又没有遗嘱,而且当时我手头的现金都用来给他买药了,我甚至连火化费都拿不出来。”王秀珠说,之前继承儿子财产的过程让她觉得身心俱疲,而且时间漫长,这次老伴存在银行的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取出来。

在两次和“继承权”进行“拉锯战”的过程中,王秀珠了解到:其实,如果儿子和老伴生前订立过遗嘱,对财产的分割甚至银行卡的密码作出了说明,事情就简单多了。

“以前怎么会想到立遗嘱啊,大家忌讳还来不及呢。可现在我明白了,提前立遗嘱,交代好身后事,才是对活着的人的爱。”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王秀珠在看到中华遗嘱库的宣传材料后,很快就进行了预约。“我儿子虽然去世了,但儿媳改嫁后仍旧对我很好,我以后想把财产留给她。但按照《继承法》,她并不是法定继承人,所以我现在把遗嘱立好,免得将来再有纠纷。”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像王秀珠这样的老人,选择通过订立遗嘱来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在中华遗嘱库的登记中心,常能看到穿着非常正式的老人来这里进行遗嘱订立。订立完成后,许多老人还要拿着遗嘱证和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因为在这些老人看来,这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大仪式,也是一个郑重的决定。

30岁上下的年轻人正以每年30%的增速走进公证处

入行17年来,广州市南方公证处邓国隽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来公证处立遗嘱的人越来越多。而2001~2005年间,他一年下来办的遗嘱只有十几件。

邓国隽表示,遗嘱内容的变化体现的是立遗嘱人价值观的变化、法律的变化。

2005年10月27日修订后的公司法新增条款第75条对股权继承作出明确规定,股东资格开始在法律中出现并允许被继承,越来越多的人将“公司股权”这一内容写进了遗嘱里。这一时期银行存款、证券基金、理财合同等也变得常见起来。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30岁上下的年轻人正以每年30%的增速走进公证处。”邓国隽说。

这些80后、90后也将支付宝、淘宝账号、微信钱包这一类虚拟遗产带入公证员的视野。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总则,正式将虚拟财产作为一个财产类型写进了法律,虚拟财产能被继承的属性正式被确定下来。

高生活节奏,高工作强度且常常出差的公司白领是年轻人中立遗嘱最多的一批人,居安思危是他们立遗嘱的重要原因。

比如一名二十几岁的外企员工,目睹了同事出差中意外猝死,家人为争夺遗产打成一团的狗血剧情后,不想重蹈覆辙的他赶紧立了份遗嘱。

树立“依法治家”的理念,让遗嘱被更多人接纳

中华遗嘱库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作为中华遗嘱库管理委员会的主任,陈凯更是见证了遗嘱库从无到有,以及人们对遗嘱认识转变的全过程。

2007年,以律師身份在澳大利亚工作的陈凯偶然间和当地的同行聊起了当时广受关注的“侯耀文遗产案”。案件中的情形让澳大利亚律师很是不解,不明白为什么像侯耀文这样的名人居然会没有遗嘱。也正是从那时起,陈凯开始深入研究遗嘱和继承安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虽然国人没有立遗嘱的习惯,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遗嘱进入家庭、‘依法治家,让遗嘱成为每个人的‘家庭宪法,已是大势所趋。”经过几年的思考和研究后,陈凯认为,通过公共服务的方式将订立遗嘱的理念推广给国人,将是推动人们主动订立遗嘱的最好契机。于是,在借鉴了新加坡的遗嘱登记制度后,陈凯开始提出建立中华遗嘱库的想法。

2013年3月,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共同发起主办、北京市工商联信息化商会协办的公益项目“中华遗嘱库”正式启动。遗嘱库面向老年人进行免费服务:凡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填写申请表后,可以免费办理遗嘱咨询、登记和保管。“一开始,我们只是想开个登记中心先做试点。因为担心没有人来会冷场,遗嘱库开张前,还办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陈凯介绍说,然而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中华遗嘱库开门的第一天,工作人员就被眼前的场景吓到了:办公室被前来登记的老人围得水泄不通,不少老人转了几趟车专程找来。只前三天,现场预约的老人加起来就有600多人。有的老人甚至因打不进遗嘱库的电话而投诉到市长热线。

遗嘱库受到追捧,这让陈凯很是振奋。”中华遗嘱库带来的将是一场有关生死的观念革命。”陈凯说,“遗嘱关系的不仅仅是财产问题,更多的是国民心理、生命教育和让人们认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北京青年报》2018.10.25等)

猜你喜欢
治家陈凯公证处
种七彩颜色的太阳
清朝花瓶
试论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公证处档案管理工作
离婚,婚姻的一次“手术”
《袁氏世范》的家庭教化与治家之道
公证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探究
浅论《曾国藩家书》治家思想的现代启示
试论《曾国藩家书》治家思想的主体内容
“勤俭持家·廉洁治家”家庭格言选登
小心“公证”了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