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妹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一场全新的革命。本文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展开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涵及特点
1.1内涵
目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涵仍未有统一定义,本文暂且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定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通过与社会的整合,以及对社会心理的调适,同时在教育主体的共同参与下,不断适应、改造和发展社会的过程,也是教育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1.2特点
1.2.1全员化特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化是指积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向整个社会,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依靠各种社会力量来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责,而且是社会各方面力量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社会力量应该有机地凝聚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但是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其他业务部门存在着明显的社会分工,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其引导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方向,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泛化和分化。
1.2.2生活化特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结合大学生的社会生活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与解决大学生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具有持续性和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要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入手,抓住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帮助解决大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学生的需求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办学生之所盼。
1.2.3动态化特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动态化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以及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目标、内容及时作出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形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执着于某一种方式,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突破旧的藩篱,不断寻求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新契合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化发展。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必然性
2.1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
素质教育是人类发展的需求,强调培育人才对社会适应与服从的社会工具价值,并且通过教育激发人的潜在价值。在众多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其他的学科,担负的素质教育的任务更大。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素质教育的保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丰富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扩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他们的社会化能力,开发他们的智慧和潜能,让他们的审美观念、心理意志和个性特长等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发展。
2.2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发展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就要利用好社会上的各种要素,要集聚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的力量,形成一个合力,用这个合力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突破过去的局限性,发挥党和政府的领导作用,指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发展,社会、学校、家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问题上的目标是一致的,避免孤立化,要让这三者的力量形成一个教育体系,起到相互促进作用。
2.3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
信息时代与网络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络在给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學习和生活空间的同时,也给一些过于依赖网络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多的伤害,网上形形色色的不良信息,毒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目前大学生上网情况比较普遍,甚至有一些上网成瘾的大学生,因过度使用网络干扰到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大学生的这种现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现途径
3.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要更新教育观念,使教育观念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首先,要坚持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取决于社会的发展状况,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发展;其次,要坚持总体要求与个性差异的统一,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要考虑到差异性因素,结合大学生自身不同的情况,予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每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与个性需求,实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与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机的结合起来;再次,要坚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性统一,各个高校都把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众所周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领导者地位,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应该同样重视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大学的主体能动性。高校要树立新的主体观,实现教育主体性和受教育主体性的辨证统一。
3.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的变化发展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高校改变单调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高校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调整充实教育内容,使其与不断更新变化的社会形势相适应。
首先,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志,使所掌握的书本知识有用武之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着眼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那么其他问题便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再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更快地适应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大学生社会道德教育。
3.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社会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一个整体系统,单纯依靠某一方面是不可能完成的,它需要大学生、国家的教育部门、高校、家庭、社区、社会的齐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一股综合的教育力量,共同开发各个方面潜能,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积极调动社会组织和团体,努力行成一个有条不紊、严格透明的工作机制。伴随着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的社会组织,我们要想办法利用社会组织和团体,带动社会上的其他积极力量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中。社会上的各种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教育问题存在责任。高校可以与各种企业建立某种亲密的联系,建立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督促大学生们在大学校园里积极主动的学习专业基础知识。
4结束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和必要趋势,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重新确认的哲学思考。各大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大学生施加多层次、全方位的影响,以促进大学生全面且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谷照亮.个性化学习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2]张明瑞,张伟.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理论视角下高校思政工作探析[J].文教资料,2015(26):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