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一路向北。
整整一個白天,从京城至白山黑水间,穿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直到大庆市。天地辽阔起来,白雪覆盖在远处的山峦与土地上,妥帖而怀有敬意,让人心生感动:遂古之初,地老天荒,大自然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
这开往东北的高铁车厢内,居然也像北京早高峰的地铁车厢一样,除了偶尔的声响外,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心事里,鲜有交流。变与不变,就在眼前。
上午10点,从北京站出发时,客流稀少,这座苏俄式宫殿模样的建筑是那样气派,甚至高贵,并与情怀相关。拆掉一楼通往二楼的一排电梯,完全就是个典雅的艺术馆模样。展什么呢?常设展中,自然是社会主义建设图式最合适。
回到这一期杂志上。
有关发端于西湖之滨的“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的话题,在2017年间至少说了半年。征稿、评选、展览、出书,乃至最后杂志在2018年新年第一期隆重推出大型专题,所有的工作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但讨论、争辩还远未结束,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还会有更多的声音传出来。
争论甚至迷惑的关键词自然是“当代”二字。在当下的语境中,这既是观念、意识之争,同时,作为一项桂冠,“当代”又是个名利场。言者有心!或者,言说本身也成为一种姿态。
问题是除却来时路,何以言说,讲不清“现代”,何以“当代”?
而东北,作为近百年中国现代性的重要试验场,正是中国现代图式生成的沃土。南方的问题,或要去北方寻求答案。
本期顾铮的 “哈佛书简”专栏介绍的是新近在麻省理工学院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乔治·克佩斯的照片:从柏林到芝加哥1930-1946”,这位包豪斯学派代表人物的作品即使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来看,仍然充满了探索的锐气。本期 “现场”栏目深度评介了巴黎摄影博览会、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丽水摄影节以及摄影共享经济研讨会。年底国内外热闹的摄影活动或多或少给我们提供了理解当代摄影的语境。
此外,本期杂志依往常惯例,回首2017,其中既有对逝者的追忆,还有“海外媒体速览”栏目年度回顾,也有关于器材业界的年度总结。
又一年过去了,逝者永生!
生活与摄影生生不息!
2018年,让我们踏上南方之南、北方之北,东方之东、西方之西,去深入探究摄影的诸多话题!
《中国摄影》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