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宇,张虹玺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我院于2016年9月~2017年3月手术的患者,术后应用复方亚甲蓝混合液并配合中药洗剂熏洗,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纳入患者为2016年9月~2017年3月期间来辽宁省肛肠医院诊疗,具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于骶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8例,女17例),对照组25例(男10例,女15例)。两组年龄均在20岁~55岁之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创面大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在骶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均给予常规换药。
手术结束时在切缘皮下,创口周围行亚甲蓝混合液(亚甲蓝混合液由1 %亚甲蓝注射液2 mL、2 %罗哌卡因注射液5 mL、0.9 %的氯化钠注射液10 mL组成。常规用量5 mL~10 mL。
中药洗剂:三七15 g,元胡20 g,赤芍20 g,红花10 g,黄柏20 g,五倍子20 g,栀子10 g。水煎,1 d 2次外用。)点状注射,每点(0.3±0.1) mL,注射总量一般不超过10 mL,参考创面大小而定。注射后按揉注射部位。术后第1天起给予中药洗剂坐浴,中药洗剂加水煎煮到500 mL,先熏后洗,2次/d,20 min/次。水煎外用。
术后第1天起予高锰酸钾稀释液坐浴,浓度为1∶5 000,2次/d,20 min/次。
以术后24 h、3 d、5 d、7 d为观察点,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0~10分,10分代表疼痛剧烈无法忍受,0分代表无痛,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的程度越强烈[1]。
两组的VA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24 h、3 d、5 d、7 d为观察点,实验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各观察点VAS评分比较分)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如括约肌痉挛、创口感染、组织水肿、皮下血栓形成及大便干燥或腹泻排便次数多刺激伤口等[2]。手术后大量的炎症介子释放,以及裸露的神经均可产生持久性疼痛。亚甲蓝有较强的神经亲和性,能直接作用于肛门神经末梢,阻碍神经机制的传导,减少伤害性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并且亚甲蓝可对神经髓质造成可逆性损害,神经髓质的新生大约需要1个月的修复时间,所以能达到长效止痛的目的。亚甲蓝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减少分泌物及创面止血的作用,对创面的愈合有一定的帮助[3]。
中医学认为,术后气血运行不畅,瘀于局部,不通则痛。应用活血化瘀、清热止痛的药物治疗,使气血得疏,瘀滞得通,疼痛得减。中药熏洗就是将药物煎煮后,利用所产生的蒸汽,先熏蒸后洗涤的方法。本中药洗剂出于张虹玺老师临床经验用方,包括三七、元胡、赤芍、红花、黄柏、五倍子、栀子。方中元胡辛散温通,功善活血止痛,《本草纲目》记载“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活血化气,第一品药也”。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活血散瘀兼能止痛,《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化瘀血,赤者较优……化毒热之瘀血不使溃脓也[4]”。红花善通利血脉,祛瘀消肿止痛,《本草纲目》称红花能“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5]”。三七甘温微苦,既能止血,又可化瘀住痛,《本草求真》记载“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能于血分化其血瘀”。四药合用,使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之力倍增。配伍苦寒之黄柏栀子,清利湿热,凉血解毒,配合活血化瘀药物,使红肿得消,疼痛得减。五倍子味酸性寒,既能收湿敛疮,加快愈合,又能助诸药加强解毒消肿的作用。此外据相关文献报道,五倍子具有沉淀蛋白质的作用,接触创面后可在创面形成结痂,保护创面。神经末梢蛋白质的沉淀还能产生微弱的局麻作用[6]。混合痔术后中药洗剂坐浴,能够让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减少创面炎性渗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水肿的吸收,缓解括约肌痉挛,缓解疼痛。此外,中药熏洗不仅可以保持创面清洁,又能在热力的作用下,促进局部气血的运行,有利于创面的愈合[7]。
在本研究中,混合痔术后应用亚甲蓝混合液配合中药洗剂,为解除患者疼痛,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简介:
石 宇(1991-),男,2015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大学学历,执业医师。现就读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研究方向:中医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