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影响研究

2018-08-09 11:37刘杰
中国国情国力 2018年8期
关键词:负债结构性流动性

◎刘杰

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爆发式增长,截至2017年年末,结构性存款余额近8.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6万亿元。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依然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其中股份制银行新发生结存占全部定期存款比重已接近50%,存量占比超过10%。结构性存款迅速走热,既有当前金融环境的影响,也有银行主动调整负债策略的推动。

从宏观层面看,随着外汇占款大幅下降以及央行货币政策回归真正的稳健中性,商业银行超储率屡创历史新低,货币乘数已被发挥到极致。2017年以来,监管层密集出台多项监管政策,旨在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回归存贷款基础性业务,去杠杆、防风险的政策基调非常明确。受此影响,影子银行业务面临持续收缩,全社会信用派生能力开始减弱,导致商业银行存款增长较为乏力,对主动负债的依赖程度明显加大。

从微观层面看,《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已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在表内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与理财产品不同,结构性存款属于一般存款范畴(商业银行在会计处理时,一般将其纳入对公存款科目,少数银行纳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既可以保证本金兑付满足客户高收益需求,又可以规避资管新规的约束,可作为保本理财短期内的替代品。

当前结构性存款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稳存增存已被提升至各家银行“立行之本”的战略高度下,结构性存款自然而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从流动性管理角度看,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有两个:

1.结构性存款与同业资金利率的背离

今年以来,尽管广义信用仍呈收缩态势,但货币市场利率整体稳中有降,目前股份制银行发行同业存单利率为4.4%左右,较年初回落近80基点(bp)。与之相对应的是,结构性存款利率持续高位运行,截至5月末,股份制银行新发生结构性存款(考虑准备金因素后)与同业存单利差约为50-60bp(两者利差在3月中下旬一度高达100bp)。从性质上看,结构性存款大部分计入对公存款范畴,内部资产定价(FTP)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为基准,综合考虑客户议价、同业定价、未来资金到期量以及内部考核等因素,这点与一般意义上的市场化产品存在一定差异。加之银行内部对一般存款的考核,使得结构性存款存在刚性增长需求,利率总体上处于易上难下境地。与之不同的是同业存单作定价市场化水平较高,价格主要受到市场流动性松紧、季节性因素以及存单到期量等因素影响。

短期内,预计结构性存款利率难有明显回落空间,市场化资金利率运行平稳,两者背离现象短期内仍将持续。一方面,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自7月1日起实行,从三季度开始将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纳入监管指标范畴,并按照不低于100%的标准进行考核。观测数据显示,除招商银行外,大部分股份制银行NSFR安全边界较低,在核心存款增长极度乏力的情况下,考虑到结构性存款对NSFR的消耗较同业资金具备比较优势,股份制银行对结构性存款的需求依然较大。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较以往存在边际放松迹象,稳增长在最终目标中的权重有所加大,推进存款利率与市场化利率的融合需要相对平稳的货币金融环境,市场化资金利率趋稳态势已较为明确。

2.结构性存款与监管政策博弈

理论上,结构性存款的本质应为“存款+期权”,一部分收益为存款产生的固定收益,另一部分收益为与标的资产(汇率、商品和股票等)价格波动挂钩的浮动收益。

从监管角度看,可以从既有的监管政策中捕捉一些信息。一是关于结构性存款的监管政策或将出台。这表明结构性存款的爆发式增长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相关部门近期已对部分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调研。二是今年6月8日中国银保监会出台了《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与2014年版本相比,市场所热议的变化有两点:其一,删除了“高息揽存”。主要是顺应当前利率市场化进程要求推进存款利率与市场化利率融合,也是为存款利率的提高“正名”。其二,将存款偏离度上限由3%提高至4%,并取消了季末月份可计入月日均存款增速不得超过过去四个季度均值的要求。从年初以来银行存款偏离度运行情况看,非季末月份运行相对稳定,但季末月份多数股份制银行已贴近3%。因此,新规可视为“随行就市”行为,一方面放松监管要求,另一方面反映出监管层默许银行在季末月份适度加大存款吸收力度。

从近期监管动态可以看出,监管层对于结构性存款的监管仍不明朗,各家银行的结存业务并未取消。随着资管新规落地和过渡期内保本存量理财逐步压降,银行表内存款增长压力不减,短期内结构性存款仍将作为商业银行负债资金的重要来源。但从中长期监管导向看,结构性存款的发展或将与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类似,一方面,遵循风险与收益基本匹配的原则,实现结构性存款与金融衍生品的真正挂钩。另一方面,逐步取缔没有衍生品交易资格的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实现结存市场的规范化运行。

结构性存款对流动性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从流动性管理的实际运行情况看,一季度商业银行流动性匹配率(LMR)和NSFR较为稳定(其中NSFR衡量的是全视角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相对缓慢,大部分银行LMR监管达标压力并不大)。与之不同的是,流动性覆盖率(LCR)时点波动较大(反映的是一个月内的资产负债错配情况),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点。一般来说,期限超过1个月的负债增长对时点LCR均有正向作用,但负债结构的差异对LCR的影响并不相同。

表1 不同负债在LCR指标中的流失率

由表1可以看出,结构性存款对于LCR的改善效果位于核心存款和同业负债之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稳定性不强。结构性存款属于无业务关系存款,客户配置结构性存款的主要目的在于高收益,而非用于日常资金结算用途。因此,结构性存款稳定性较差,特别是非标期限的结存,到期后可能面临流失。二是性价比不高。如前所述,考虑准备金因素后的结构性存款与同业资金利差高达60bp,尽管结存流失率相对较低,但流动性达标成本过高,对银行息差产生侵蚀。

观测数据显示,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除兴业外,其他股份制银行均出现明显压降,与1/3的监管红线保持了一定安全距离。考虑到当前结构性存款综合成本明显高于同业资金,商业银行可在满足监管要求的情况下,灵活调整市场化资金占比。对于流动性监管指标运行情况较好以及同业负债占比不高的银行而言,可采取退出部分结构性存款,并适度加大同业资金吸收力度的方案。为了简化分析,假设银行某时点初始负债结构如表2所示,若采取等量对冲原则,即退出10单位结构性存款,并用同业负债进行对冲(同业活期增长2单位,其他同业负债增长8单位,从控制成本角度,同业资金期限均为一个月期以内的线下资金),将导致同业负债占比提升4%,同时对LCR、LMR和NSFR产生一定消耗,负债成本下降0.106单位。因此,这一方案只适用于流动性监管指标存在一定安全边界的银行。

对于流动性监管指标安全边界较为薄弱的银行而言,可尝试采取超额对冲的方式(见表3),从兼顾负债成本与流动性指标达标的方向出发,一方面退出10单位结构性存款,吸收14单位同业资金(2单位同业活期、8单位1个月期以内线下资金,以及4单位6-12月期的其他同业负债),另一方面用4单位增量资金配置优质流动性资产,包括短期融出、货币基金、利率债及高等级信用债,配置方案及对流动性监管指标和成本的影响如表4所示:在四种配置方案中,超额吸收的增量资金用于配置利率债是一个相对更优的选择,在降低负债成本和管控流动性监管指标方面较为适中。上述方案仅仅是将增量资金全部配置某一资产,在具体的策略上,还需要根据自身对盈利能力改善需求和流动性安全边界进行灵活调整,但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是,负债成本改善存在不确定性,后期面临更大滚动续作压力。从大环境看,今年市场化资金利率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状态,但阶段性波动难以避免,特别是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非银机构流动性分化格局依然存在。如果超额吸收同业资金,将使得金融市场条线部门面临更大的滚动续作压力,需要在期限摆布上更加精细化,尽量绕开税期、月(季)末等时点到期,避免出现资金价格阶段性上行造成负债成本的提升。

表2 利用同业资金等量对冲结构性存款的测算结果

表3 利用同业资金超额对冲结构性存款的测算结果

表4 超额对冲后对流动性指标盈利能力的影响测算

猜你喜欢
负债结构性流动性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美联储缩表、全球流动性与中国资产配置
俄罗斯社会人口形势动态及其结构性因素
2020年二季度投资策略:流动性无忧业绩下杀无解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的流动性影响
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的流动性影响
世界名著诞生趣闻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