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与历史核心素养的建构

2018-08-08 11:38李玲
学周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三维目标

李玲

摘 要:历史核心素养是高中生个人终身发展与适应社会进程所必须具备的品格和重要能力。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的环节中,所培养和形成的难以或缺、相对稳定且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的共同素养,即称为历史核心素养,它囊括了历史解读和诠释、历史价值观、时空观念以及史料佐证等内容。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借助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情景的创设、合作探究的倡导、情感体验的实现以及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对策,达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及效果。

关键词:三维目标;历史核心素养;思维能力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4-01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4.069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三维目标来实现与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所习得的历史知识成为他们将来积累学习经验与迎接生活挑战的丰富资源库。而在历史教学的步骤与途径方面,教师需要树立多元化意识,贯彻端正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以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引领他们的后续发展。在目前新课改的环境中,中学历史的教学目标拥有了更为人性化的定位。因此,有效整合三维目标,即合理结合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变得非常关键,这是在历史课堂上实现师生双方教与学两者共融的科学渠道。

一、历史核心素养的建构传承与提升了三维目标

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当前所共同面临和关注的话题,即为探讨与研究以往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与现阶段的核心素养之间存在何种逻辑关联。部分学者形象地将其二者的关系描述为:学科核心素养传承了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是社会个体达成自我实现与发展、融入社会并成功就业所需具备的某些素养。所以核心素养是个体收获成功与胜任工作任务所必备的重要能力与品格,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现。学科观念凝聚着学科的思想精华,属于学科知识系统中更为本质的核心灵魂。所以将学科知识上升至学科观念,就能形成核心素养。只有主动构建、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才能为发展核心素养奠定基础。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是体验、探究学科特点以及探索科学思维方式的过程,同样也是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核心素养对三维目标具有发展与提升的作用。三维目标主张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下自主探究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价值观与态度、发展能力、掌握方法;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适应全球化世界、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必备的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以及自主发展等方面的核心品格与能力。三维目标重点聚焦学科针对学生的培养,核心素养则着重聚焦教育对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并获取成功所需要培养的重要品格与能力,核心素养在更为宏观的维度上体现出时代进步对人的要求,彰显出以培养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三维目标呈现出现代学科的内在价值,而核心素养则是指向横跨多种学科类型对学生关键能力和品格的贡献,它更注重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

二、基于三维目标,建构历史核心素养

(一)立足历史学科能力提炼历史核心素养

毋庸置疑,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离不开对于历史学科能力的考量。在历史教学研究领域,针对历史学科能力的相关研究,成果自然始终丰硕。有部分学者教授指出,历史学科能力涵盖判断、反思和理解能力。还有一些专家认为,历史学科能力包括历史阅读能力、阐释能力以及评价能力。也有另外某些学者强调,历史学科能力覆盖了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应用知识、阐释或描述事物、论证及探讨问题等若干方面的能力。从表面而言,各个国家的研究者不易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构成内容达成统一认识,但透视其背后的核心观念,似乎又蕴藏着共性的认知,即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确实包括历史解读诠释能力与理解能力,然而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仍存有更加高级的学科能力。综合学界的观点,更高一级的学科能力应当包含历史评判能力。也可以说,历史教学难以回避的关键任务,是评判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时代活动。

(二)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强化培养史学素养

在教学环节中,历史教师一般是借助课堂的途径讲解历史知识,所以,教师应当具备板书导入、分析解释、转换教学环境、启发提问、多媒体教学以及组织学习等专业教学技巧。需要贴近新课改的具体需要,将重心置于育人与积累能力方面,凭借学科教学再现历史的本真面目,发展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与时空观念。另外,教师还应联系理论来反思实践,基于研究理论,加强自身的反思能力与历史预测判断能力。历史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史学素养,这是构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现阶段,历史教师的专业支撑系统侧重于提高教学素养,而并未明确要求教师的历史素养水平标准,这就造成大多数教师忽视了补充该方面的内容,从而导致教师群体的史学素养比较薄弱。一方面,难以从表面上明晰地察觉到史学素养的详细内容,因而较易使人生发出迷惑感;另一方面,史学素养的终身性可能会导致人心理方面的压力。这些都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造成局限,并且给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产生不利影响。

(三)围绕历史教学的性质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历史教学应遵循历史学科的本质,针对历史知识的时空特征表现来讲,学生要熟悉时间的表现形式,学会划分历史时期,梳理不同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对比标记法,寻找各个时期的时局图,并借此地图的差异来回顾记忆历史事件。围绕史料证据的特点,可以查阅与搜集各种文献与影视资料,集合不同版本的资料展开归纳分析,从而完善优化历史概念理解的思维过程。对于历史的诠释特色,可以运用探究法,依照材料与书籍的阐释提出问题,再联系史论,立足于性质、来源以及作者立场方面剖析问题,进而全面阐释针对历史问题的观点和见解。有关历史的反思,可以通过参与辩论赛、主题班会或者专题演讲的渠道,探讨历史问题,领会其实际意义。

三、结语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并非简单孤立,两者之间互相关联与影响,缺一不可。只有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处于特定的时空观念中,并应用史料实证的手段,展开科学的历史解读,才能拥有家国格局与情怀。

参考文献:

[1] 孫东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与三维目标刍议[J].新课程:下,2017(3).

[2] 徐继宽.核心素养时代:叙写历史教学目标要坚守常识[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1).

猜你喜欢
历史核心素养三维目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例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历史复习中的应用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认同感,筑基核心素养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谈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