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嘉兴、丽水高三年级教学测试作文题及佳作展示

2018-08-08 11:42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立学立业立志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读书养德,立德以立身。

厚德立身,精技立业。

立志以成才,立业以为民。

读了上面的四句话,你对“立身”“立学”“立德”“立业”“立志”这些核心词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选择三个核心词,理清关系,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明确文体。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少于800字。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

这是一个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没有太多审题障碍。材料所引的四句名言,简短明了,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意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展示自己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重点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展现。

题目利用核心词之间丰富的张力和思辨空间,要求学生对涉及的五个核心词进行思考,“选择三个核心词,理清关系”,让三者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确定作文立意。

我们可以从修身的角度入手,选择“立学、立德、立身”,立意为“立学以养德,立德以立身”;可以从成就事业角度入手,选择“立学、立德、立业”,立意为“立学、立德为立业之基”;可以从为国为民角度入手,选择“立志、立学、立业”,立意为“立成才之志,读书立学,以立为民之业”。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能从家国大业的层面来界定核心词的概念,这样就从“小我”走向了“大我”,更容易获得高分。

【评分标准】

评分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文章是否围绕三个核心词的逻辑关系、三者逻辑关系的表述是否合理并具有说服力、文章文体是否明确并能体现思考性,以及文章语言是否符合文体要求。如果文章在语言、材料、观点、表达等方面有亮点的,可酌情加分或提档。

53分以上: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能围绕三个核心词,讲明三者的逻辑关系,让三者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文体明确,内容充实。能够结合实际,从社会现实、生活场景、自身经历等角度来谈。有思考的深度,表达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想法。语言丰富生动,结构严谨。

46—52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能围绕三个核心词讲三者关系,思考较有深度,文章较有说服力。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规范,文体明确。

38—45分: 基本合题,能谈三个核心词的关系,但思考性和说服力不够。文体明确,内容较单薄。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33—37分: 偏离题意,形式上写到三个核心词,但没有谈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把三者割裂开来,或谈及的逻辑关系没有说服力。文体不够明确,结构不够清晰,字数达标。

嘉兴高级中学 严 涛

学以“志”用,而后立业

古往今来,建为国之功、立为民之业,已成为中华文化传统。何以立业?必先立志、立学。立志为根本,立学为径由,方可达立业之大道。

“夫志,气之帅也。”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立志乃立学、立业之前提。晚清名臣左宗棠23岁时自题对联以明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从办理洋务、主持船政到收复新疆、抗击法军,他的一生都在一以贯之地践行自己的志向。“少年心事当拿云”,于高中生而言,志乃助推器,尽早确立志向,明确人生奋斗的方向,助推器将给我们提供前行的动力。

非学无以明志。已立之志需通过立学来砥砺。立学,以读书为本。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能让我们获得立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更能让我们在现实世界之外,拥有更辽阔、更丰富的精神世界。长年读书,含英咀华,会在不知不觉中温润我们的情怀、拓展我们的格局、提升我们的境界。阔大的格局和超凡的境界,能砥砺和坚定我们的志向,让我们以坚韧不拔之志处复杂纷繁的社会,不为外界诱惑所误导,不随波逐流、亦步亦趋。范仲淹少时昼夜苦学,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入仕后,常以读圣贤书磨砺志向,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自勉,一生宦海沉浮,但“持一节而自信,历三黜而无悔”,忧国忧民之心始终不渝。

由此可知,立志与立学两者相辅相成,志向引领读书立学的行动,读书立学的行动又砥砺着志向,两者共同奏响立业之歌。

所谓立业,就是成就一番事业。小则为己安家立业,大则为民建功立业。立何种业由志向决定。范仲淹立忧国忧民之志,“历三黜而无悔”,终成千古名臣,为后人敬仰;小野二郎仅以做最好的寿司为志,守着小店,终成壽司之神。不论大志还是小志,努力去做是实现立业目标的关键。立业过程艰辛,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唯有以坚韧不拔之志为引领,以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依靠,以勤勉踏实的行动为保障,方能实现立业之目标。

人生路途漫漫,在立业之路上如何坚守信念、矢志不渝,是生命历程各个阶段都需要作答的命题。特别是在立业过程中屡遭挫折或逆境时,更加考验我们的意志和勇气,需要我们不断立学,拓展人生境界,精进立业之技,砥砺立业之志。如此这般,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为国为民之不凡事业。

点评

文章视野开阔、立意高远,不仅仅关注“小我”,还将目光推及为国为民的“大我”。开篇一句“建为国之功、立为民之业,已成为中华文化传统”,展现出不一般的思想层次。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第1段指出三个核心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第2段论述立志的重要性,第3段论述立志与立学的关系,接着对立志与立学的关系做一个小结,第5段重点论述立业,强调需以立志立学为基础,加上勤勉踏实的行动方能立其大业。行文紧扣核心词的关系展开,首尾呼应,语言简洁,事例精准,范仲淹、左宗棠之例紧扣观点剪裁,说服力强。

嘉兴高级中学 严 涛

立学立德,方能立身

爱默生曾说:“有两件事我最憎恶:没有信仰的博学多识和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知识与修养之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即所谓“立学立德,方能立身”。

不可否认,知识是一个人成才的必备条件。在义务教育已被广泛普及的现代社会,获取知识、读书立学已不再是困难的事。但就是在全民知识素养逐渐提升的今天,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拥有高知识储备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甚至出现了如马加爵、药家鑫等名校高材生光鲜亮丽外表下隐藏的残缺扭曲的灵魂,“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现代社会似乎已不再普遍适用。

究其原因,是在读书的过程中缺失了向内的审视和修身的积淀,即为立德。孔子有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由此可见,修身立德应是读书立学的根本。蔡元培学满天下,开创了学术自由之风气,奠定了科学研究之基础。他在面对他人言辞激烈的谩骂时只是心平氣和、以理服人,在面对军阀强权时却又是傲然不屈、铮铮铁骨。正所谓“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以择之”,立学立德,蔡元培秉持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立身之道。又比如沈从文学识渊博,写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样一部皇皇巨著,心怀美好描绘了富有山水人情美的湘西边城。他对待苦难潇洒从容,待人接物文雅委婉,对待学术严谨执着。这些受人敬仰的大师,在修身的过程中,无不是立德为本、立学为先的。

毛姆曾说:“如果只低头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抬头看天,便会错失那月亮。”同样地,如果只知埋头读书,追求学历而忽视自身道德的培养,便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难有所成就。教育即生长,真正的教育,其目的应在于塑造灵魂,而不是简单的培训技能、灌输知识。对真理的求知欲、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世俗的洞察力,方才是真正的立学立德。你无法想象,当一群本该心怀天下、挥斥方遒的青年人聚在一起,却只讨论物质攀比、投机取巧时,这样的社会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和未来。

立德当为本,心怀天下,忧心家国;立学应为先,追求真理,学识渊博。如此,方能立身!

点评

文章观点突出、明确,标题“立学立德,方能立身”清晰地写出了三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论据丰富,爱默生、马加爵、药家鑫、孔子、蔡元培、毛姆,中外历史人物,信手拈来,可见作者的阅读面之广。论证严密,结构清晰,虽是普通的总分总结构,但在分述部分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手法,既有以“究其原因”引领的深入探究问题的递进关系,又有蔡元培面对不同人时的不同态度对比。

本文的最大亮点在于,文章没有仅仅停留在阐述“立学、立德、立身”三者的关系上,而是联系现实,点明了“立学、立德、立身”的目的是承担社会责任,立意深刻。

丽水中学 潘大伟

其身正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便以独到的眼光看到了身正的重要性。正身者,需有形,有形方能立。何以有形?鄙人有以下薄见。

立德者,形之骨也。自古德为世间大美,有德者,虽无才无财,人恒敬之;无德者,虽才华横溢、腰缠万贯,人恒弃之。故而曰厚德立身者,诚不我欺。由今回溯往史,有慎独君子许衡以“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约束自我,践行德而为后人称道;有说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拒绝贿赂的杨震,两袖清风,在史册上留下风轻云淡的背影;有“宁做有瑕玉,勿做无瑕石”的张岱,文章着笔,从不避人短处,一笔一笔尽是真性情。德之一物,寓于人心,可自黑暗中生光,璀璨如是也,此星悬于天际,代代传至今日犹不灭也。今日中国有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有最美青年、最美教师的涌现,有日常街角不经意间传递的温暖。德乃骨也,有骨形方正,德传之千年不渝,骨传之千年永立。

然则有骨即有形乎?非也。德为骨,无骨形不立。但单有骨,便是贫瘠干瘪、毫无趣味。故而需立学,赋予形之血肉也。

立学者,形之血肉也。有血有肉,形方鲜活也。杨绛先生曾说:“人生不过是以生活所得去读书,以书中所感去生活。”这也恰恰暗合了黑塞的那句名言:“你读过的书会让你成为自己。”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明达智慧,丰润精神。古有刘昼“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的警句,点出了读书破万卷、点滴积累于人之裨益。亦有民国大家梁启超鼓励子女读书,成就“一门三学士,九子皆俊才”的传奇。立学者,是于人之内心有意义的功课,它自人的心灵开始雕琢,使人的思想、人的生命于他人于社会都有益处。立学以立身也,学问,使人丰满、立得住,不至于为潮流裹挟,不至于浑浑噩噩而不自知也。

立德而后立学,骨上方有血肉,则心灵活跃而不麻痹,心有热血而身正、眼神静也,于是身之形得立。身得立,而后于未来有远见又脚踏实地,于社会于国家有益也。

立德立学,人之本也。欲有大成,身必正也。然则纸上浅谈不及躬行也。愿吾等后辈学子能立德立学,有血有肉亦有骨,身正也。

点评

这位同学功底扎实,语言精练准确,尤其是第2段,颇有文言文之感。文章说理形象,以骨、血肉和形的关系来喻指立德、立学和立身的关系。“正身者,需有形,有形方能立”“德为骨,无骨形不立”“立学者,形之血肉也。有血有肉,形方鲜活也”,这三句话生动准确地揭示了立德、立学和立身的关系,逻辑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说理透彻。全文大量引用名言及名人事例,都是信手拈来,且无堆砌之感,可见作者深厚的语文素养。

嘉兴高级中学 严 涛

立成参天之树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如何在世间寻得自己的方寸之地呢?唯有立身。而立身,又需以厚德为基础,以明志作引导,立德、立志便也显得越发重要了。

立德,是树木之根,根扎得稳固,便也无惧世间的风雨。自古“立功”“立德”与“立言”为三不朽,然而正如钱穆所言,“立功有际遇,立言有条件,只有立德,不为际遇条件之所限”,此言得之。立德是修身之法,无论是学富五车的文人,还是目不识丁的樵夫,通过自己反省自己,“强其所有余,而察其不足”,并消除自身不足都可以做到。受人景仰的曾国藩,无时无刻不用“八字”“八本”来要求自己,终成大方之家,在历史长河之中占据一席之地,达成立身的目的。而他的后代也时刻遵循着这一墨绳,于是人才辈出。由此可见,立德无疑是立身的先决条件,不仅与更好的自己相遇,还照耀了身边的人。

立志是生长之阳,阳光指引树的成长,没有阳光的照耀,小树苗如何长成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宰相之杰”张居正写下“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躬身改革,不计毁誉,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民族英雄林则徐树立救国为民的高远志向,虎门销烟,抗击英军,在被贬新疆后,始终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那么我们该如何立志呢?立大志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养“浩然之气”,就能涵养从容内敛的气质,蓄积坚定自信的精气神。魏晋时期,文人纵情山水,盛行清談,逃避现实一时成风,坚韧不拔之志皆失,就是因为缺少了由“浩然之气”养成的坚韧之志。现代社会有太多的诱惑,唯有坚韧不拔之志,能助我们在复杂纷繁的社会中避免随波逐流、亦步亦趋,不为诱惑所误导。

立身便是树木蓊郁之荫、顶天立地之态。立德、立志之时,实质上也是立身之时,三者相互贯通。人在立德时汲取了充足的先贤良师的养分,稳固了根基;在立志时沐浴了阳光,得到自然万物的滋养,润泽了心田;有了此二者做前提,立身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德愈厚,志愈大,身便愈正,竭尽我之所能,在世间找到自己的方寸之地,为社会回报自己的力量,因天下之尚不太平,而我必正之,因万世功业之尚未成,而我必开之。为此,何所倦怠,何所哀乎?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立德为根,立志为阳,我们终将立身,成为参天之树。

点评

文章以树喻人,文脉清晰。厚德是固树之根本,立志是生长之阳,指引树的成长,立身是树木蓊郁之荫、顶天立地之态,以此比喻说理贴切生动。论述“立志”的一段尤为精彩,不仅说立志的重要性,还点明了坚定志向的方法;不仅有举例论证,还有对比论证。全文语言简洁流畅,论述严谨,可以看到文章中所体现出的家国情怀,值得赞扬。

嘉兴高级中学 严 涛

德学兼备以成志

要想成志,先得立志。立何志?这由我们所接受的道德及知识决定,即立德、立学两者共同成就立志。故我认为,德学兼备以成志。

首先,读书养德,因此立德建立在立学的基础之上。倘若把人比作一个容器,灌输进容器的“学”将直接影响输出的“德”。立学,即学习知识,遥想当年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正是因为他们学习的是西方的代议制。这也能解释为何国人的思想不断变化,国人“德”的发展正是我们所接纳的“学”所导致的。

其次,厚德立志,因此志向的确立须道德品质的加勉。我始终认为道德是衡量人性最重要的标准,就好比有些人的志向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有些人的志向是把钞票堆成山,显然,两者志向的层次便大相径庭,前者已上升到国家层面,而后者却停留在个人层面。毫无疑问,前者的道德品质必定高于后者,后者只是新时代拜金的社会蛀虫罢了。

第三,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立志这件事须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养分。当下,我正接受着教育,教育是为了什么?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让我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完成立志这一步骤。毕竟,邓小平完成改革开放的志向、甘地让印度独立的志向、詹天佑铁路国有的志向都是课本教会我们的。教育是循序渐进、耳濡目染的过程。敢问哪位伟人的宏志未受知识的洗礼呢?

从以上三个角度可看出“立德”“立学”“立志”的关系:立志须德,学为助攻,而成志在立好志的前提下也须德才兼备。

回顾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无论是政界大腕还是商界巨头,我渐渐明白了成志的秘诀。第一,成志者必定志向坚定,不轻易动摇;第二,成志者必定道德高尚,为社会谋利,不贪图私利;第三,成志者必定有充足的知识,知识不只是学识,更包括生活的经验。

我不敢说我会像谭嗣同那样为成志而死,但也不会轻易放弃志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做一个杠杆青年吧!寻到一个支点,铆足了劲,一定能撬动成功的彼岸。

养成正确的三观才能立好德,进而立志。莫成为秦桧一样的叛徒,在世俗中像一只苟延残喘的哈巴狗。切记勿做志向的奴隶,而要做志向的领导者。

王阳明曾说:“从本心出发体悟人生。”体悟人生比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人生的历练照亮了梦想,这是立学以立德的作用。

立学、立德、立志说白了就是知识、道德和梦想。而三者之间的关系正是“立学+立德=立志”。

有志者事竟成,德学兼备者定成志!

点评

文章论说有针对性、层次感,从“立德建立在立学的基础之上”到“厚德立志”“立学成志”,脉络清晰,对问题的理解有深度,语言流畅。作者选取了梁启超、邓小平、詹天佑、甘地、谭嗣同、王阳明等人的众多素材,运用得详略得当、灵活多变,且能围绕观点表达自己独特的思考。最后总结全文,形成较严密的论证结构。

丽水中学 潘大伟

猜你喜欢
立学立业立志
航程课堂:南通“立学课堂”校本化实践样本
GRU-DNN改进的行人导航零速检测方法
立志乡村振兴的筑梦人
姚立志绘画作品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先安居,后立业 毕业季租房的这些问题,我们帮你一一解答
苏梦飞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天然气处理站的管线配管
廉洁咨询是立业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