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胜国
【摘要】新课改教育形势下,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除了承担知识教学内容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逐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顺应新课改形势,小学数学教学也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发挥数学科学教学的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着重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在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上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从基础教育发展形势和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看,核心素养培养是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价值,因此其应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不够,需要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新课改趋势下,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我国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但是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合理安排课程教学流程,保证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建立,并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为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保障[1]。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进程。首先教师要对角的基本概念知识进行介绍,使学生逐步认识角的概念、特征等内容;其次,选择合理的课题内容为学生提供合作探讨契机,如生活中常见的“角”有哪些?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角的应用知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数学学习信心的建立。
基于数学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寻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突破口。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端创设教学情境,“一个果盘中可以放下五个苹果,现在老师有31个苹果,那么老师需要几个果盘才能够放下这些苹果呢?”学生利用已学的除法知识可知,31不能被5整除,这种情况下,学生获得答案的难度增加,这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使用虚拟物(橡皮等)进行情境演示,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答案,合理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知识教学。在学生理解和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试着解决相似问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欲望[2]。例如,在“10以内加法和减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文具交换的方式进行加减法运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换和提问,有利于学生对加减法运算方法的掌握。再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师中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知识,如教室内的粉笔盒是正方体,学生使用的书桌是长方体等,并且在指导学生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过程中,着重明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异同,包括面、边的数量以及长、宽、高的概念。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以典型的“相遇和追击问题”作为例子,对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应用分析。例如,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引入这样的实际问题:“大家都坐过公交车,那么同学们不难发现,公交车的车速时快时慢,很多时候其他车辆速度会超过我们乘坐的公交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超车现象,同学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呢?”在我导入完毕后,学生争先恐后地分享经历。在同学分享完之后,我接着提问: “在这样的情况下,后面的车想要追到前面的车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啊?” “如果前面一辆公交车的时速为30km一小时,而后面一辆公交车的时速为40km一小时,二者之间相差了5公里的间距,那么后面的车需要花费多长的时间就能追到前面的车?”然后我结合线段和图表形式总结已知信息,帮助学生构建解题思路,实现对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小学教学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措施,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但是核心素养培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学工作,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教师应该拿出恒心、耐心和信心,提升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1]颜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自主探究的维度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6,11(12):56-57.
[2]郑小林.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02):150-151.